九年级历史教案:2010年杭州市历史社会试卷简评
http://www.newdu.com 2025/09/26 09:09:59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亮点叠出 导向积极 点评人:杭州市青春中学 赵婷婷(浙江省特级教师) 2010年杭州市中考思想品德·历史与社会试卷保持了近年来命题的风格,试卷的题量、分值比例、难度没有明显变化。试卷紧扣2010年的《命题细则》设计,所有知识点都来自考纲范围的教材。分析今年的中考试卷,在学科特色,能力考核等方面亮点叠出,为未来的课堂教学提供了积极导向。 一、试卷特点 1.突出学科特色 2010卷突出了政史地三个学科的专业特色,尤其是注意用各自学科的语言表述各自的内容,要求考生用各自的学科思维来思考所要回答的问题,为初高中有效衔接做了铺垫。如第9、11、12、13题均是要求对历史人物作出准确判断;第10、14、35和36题的(3)问则是要求对历史事件作出准确的判断与分析,所有的历史题都带着浓浓的史味。第15、16、20、21、34题需要读懂、读透图表,充分体现了地理学科的图像特点。37题的两问需要综合运用《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法律常识的相关内容回答,才能获得理想分数。 2.关注社会焦点 2010卷在传承2009卷“以社会焦点为主要情境”的特点同时,跳出了对社会热点的通常视角,有所创新。突出表现在通过对社会焦点原始材料的运用、改造和创设新材料来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培养学生理解社会、认识社会的能力。全卷涉及玉树地震、社会公平、低碳经济、上海世博会、西南旱灾、沙尘天气、世界反法西斯胜利65周年、两会召开等社会焦点事件。另外,试卷对这些焦点背景的解剖和试题角度的设计独到。如36题第一则材料是对《历史和社会》(七年级上册)第六课《国际大都市》第二、三段内容改造得来的;而36题的第二则材料则是对社会焦点素材的创新,它以站在《清明上河图》前参观者的感受为情境,引出“北宋时期的社会生活与经济发展都出现了许多新的气象,请简述其‘新’的表现”。既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设计巧妙。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