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下载-中考试题库-中考成绩查询-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中考查分网-中考网-中考资源网-中学学科网

首页 > 中考历史 > 综合辅导 >

九年级历史教案:《变革的时代 活跃的思想》(学生活动、习作、点评)(2)


    课前准备:
    1、由学生自编自演孔子办学、因材施教等短剧。
    2、介绍阅读《中华五千年》等有关通俗读物并印发有关儒、道、法三家学派的有关资料给学生。将学生分成儒、道、法三个辩论小组,熟悉各学派的思想观点,作好辩论准备。
    3、制作有关课件、剪辑有关录像资料。
    教学活动过程:
    一、导入步骤:
    1、投影:画谜(打一历史时期,谜底:春秋战国),由学生猜出,引出教学内容的时代背景。
    2、由学生根据所掌握的历史知识,归纳出:春秋战国的时代特征(背景):生产力发展(牛耕和铁器的作用) 引发社会变革(奴隶制瓦解,封建制度确立) 为思想文化的活跃提供了自由的空间(诸子百家、百家争鸣)
    3、推出本课课题:
    变革的时代 、活跃的思想 (同时放映相关录像片)
    二、教学内容:
    1、孔子:
    是本课的重点基础知识,主要教学任务是让学生从思想和教育两个领域了解孔子,即孔子的“仁”“礼”学说和在教育方面的贡献。
    a、伟大的思想家: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内容,理解孔子的“仁”“礼”的思想内涵,并根据学生阅读、探讨的情况,指导学生明确“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的概念。
    学生活动:在学生阅读探讨教材有关内容的基础上,由对孔子的“仁”“礼”思想了解较全面的学生扮演孔子,再现孔子设坛讲学情景,并在学生的提问和质疑中,归纳出孔子的“仁”“礼”思想内涵。
    仁:社会人群要互相敬爱、谦让、和谐相处。
    礼:人们的言行举止要符合社会规范。
    b、伟大的教育家:
    教师活动:启发学生回忆小学历史和社会课有关孔子办学的内
    容,并结合语文课刚刚学完的《论语》内容,引导学生回答出孔子在办学思想、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方面相关论述,联系现实学习情况,指出孔子教育思想影响的深远性。
    学生活动:学生以“因材施教”等小品表演形式,演绎、归纳出孔子的主要教育思想:
    教育对象:有教无类
    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学习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学习方法:温故而知新
    再由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谈谈孔子教育思想对现实教与
    学的积极影响。
    2、百家争鸣:
    是本课的主要内容之一,鉴于导入部分已有对春秋战国时代思想活跃背景的分析,这里着重让学生了解诸子百家中“儒、法、道”代表人物的思想内容。并通过对其思想内容的积极性和消极性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思想方法,形成敢于表达思想,尊重他人意见的个人素质。
    教师活动:以图表形式(内容含学派、代表人物、主要思想)帮助学生
    认识孔子与百家争鸣的关系,引导学生归纳出儒、法、道三家的思想特征,并印发有关资料,供学生讨论 ,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各学派思想主张的积极性和消极性。
    学生活动:通过阅读教材首先归纳出各学派的主要思想。通过
    讨论分析儒、法、道三学派思想的积极性和消极性,在此基础上,分为三组,分别以儒、法、道的思想主张进行辩论,再现百家争鸣情境。
    三、课堂小结:
    由教师指导(以探讨方式提出参考意见,不作最后结论)、学生参与(允许提出不同意见),从两方面进行小结:
    1、诸子百家中儒、法、道三家学派思想的积极性和消极性。
    2、流传至今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是集诸子百家所长形成的,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源泉。
    四、迁移应用(课后作业)
    结合我校实际,或运用儒家思想教育观点,或运用法家严格惩罚观点,或运用道家自我觉悟观点,就校风建设问题提出你的看法。 [1][2][3][4][5]下一页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