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教案:《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http://www.newdu.com 2025/09/26 11:09:09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一、专题综述: 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我国基本上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从此我国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本专题的时间段限从1956年底至今,在半个多世纪的探索中,我们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也出现过“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急躁冒进的错误,甚至出现了“文化大革命”那样全局性的、长时间的严重错误。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逐步找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成为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保证。二、内容标准: 1、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 2、讲述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等先进人物艰苦创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迹。 3、简述“文化大革命”中民主法制和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的主要史实,认识“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 4、认识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 5、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6、以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为例,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7、知道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 8、说出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重要法律,了解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重大进展。 9、认识邓小平理论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三、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第一轮的单元复习,对本专题的内容已有了基本的了解,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但是,对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这个大专题知识网络的构建、理论的理解及情感上的认识,依然存在欠缺。 四、教学目标:(三维目标本就是一体的,所以,没再按老的方式分开写,只是分条来叙述) 1、通过小组合作,了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基本过程、重要历史事件及影响,培养合作学习的习惯和精神,培养归纳总结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和学生一起画时间轴和探索简图,形象直观地了解本专题的时间段限、阶段分期及知识结构等,并体会到探索之路的艰辛和曲折,从而对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3、在教师的引导下,了解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取得的巨大成就,培养知识迁移能力,总结整理的能力。 4、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总结邓小平理论形成的过程,了解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认识邓小平理论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5、结合探索的过程及取得的成就,总结认识及启示。培养掌握史论结合的史学原则和方法。 五、重点难点: 1、探索篇是一个重点,其中,形成知识网络及认识曲折性、艰难性是一个难点。(主要通过一轴一图三版块来突破) 2、对邓小平理论的内容的理解及地位的认识既是重点同时也是难点。一定要明白,邓小平理论本身就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取得的理论成果。(主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分析来完成) 3、启示篇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在教师的引导下,利用史论结合的原则来突破) 六、教法 启发式谈话法、问题探究教学法、“论从史出,以史佐证”的方法等 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十七大报告 胡锦涛在十七大上,做了主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了今后,中国人民将在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一如既往地走下去,回顾历史,我们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有过风,也有过雨,有成功,也有失误,让我们一起来回顾那段充满艰辛和曲折的探索之路吧! 讲授新课: 从课堂内容和结构上分三大版块探索篇成就篇启示篇探索篇 第一步:先确定本专题的时间段限,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和老师一起画时间轴,第二步:请同学们前后桌组成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并解决以下问题: 1、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过程中,在不同的时期进行了哪些探索? 2、这些探索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具有怎样的影响?第三步:教师和学生一起归纳总结(1)中共八大召开(1956年) 内容:(1)正确分析了社会主要矛盾 (2)制定了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影响: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2)“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 “大跃进”运动的内容:大办农业、大办工业,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的高速度。主要标志是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等影响: ①工农业生产遭到极大破坏 ②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③人民生活发生严重困难。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内容:是将原有的农业合作社小社并大社,“要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特点是“一大二公”。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