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教案:南方经济的发展(同案01)(2)
http://www.newdu.com 2025/09/27 01:09:59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四、 课前准备 1. 教学准备: (1)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研究性学习,开展社会调查,了解本社区人口流动的情况; (2)课堂打破传统座次方法,便于学生讨论。 2. 设施要求: 具备大屏幕投影的电教教室,学生至少每组有一台微机(或者联网的微机教室)。 五、 本课主要环节设计说明 1. 人口南迁(8分钟): (1)课件中将“东晋南迁移民图”分解,在此图中叠加入现在中国政区图,设定动态的闪烁,加深学生的印象并可以更加直观地进行古今地图比较,学会看历史地图; (2)通过学生阅读小字了解江南经济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 (3)针对初一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成语故事“闻鸡起舞”,对学生进行从小立志长大报效祖国的教育。 2. 淝水之战(5分钟): 此部分虽然是小字但趣味性较强,可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学生思维活跃起来进入本课重点的学习、讨论。 (1) 动态“进军图”,采用琵琶名曲《十面埋伏》作为背景音乐,把学生带入历史情境中,便于学生对战役的整体把握; (2成语故事“草木皆兵”特别是声音采用了解说、音乐、风声三种声音的合成,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和想像力; (3)“谢安像”使学生对这一东晋著名政治家有直观的了解。教师可以设疑激趣:“人口南迁和淝水之战与南方经济发展有什么关系呢?”引导学生进入江南经济发展原因的学习。 3. 江南经济的发展(20分钟): 为了把握这一本课的重点,尝试将小组讨论式学习引入课堂,探讨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多维互动的新型的教学模式,教师变教为导,通过电子展台和电子评价表让学生参与评价。 学生分小组讨论两个问题,结果存于软盘上(联网教室可存于硬盘上)。 (1)南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老师将讨论结果用课件中的展台展示给全体学生,并将课堂讨论结果模拟展示出来,根据学生的认识情况随模拟逐一讲解,抛砖引玉鼓励新的论点,进行评价,学生在老师评价的基础上进行自评、互评,将成绩分别记入课件中的评价表。(为保持评价的延续性,评价表是一个单独的文件,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继续使用) 评价结束后提出第二个小组讨论问题,以课件中的内容给出提示,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2)制出表现图表。 同前一个问题给以展示、评判。 4. 巩固小结(3分钟): 可教师小结(也可以是学生)。利用课件可直接列出本节课知识脉络,也可以随着课件的动态演示进行小结,构建历史知识结构,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5. 练习检测(5分钟): 巩固所学知识三类检测题。 (1)填空; (2)选择; (3)将研究性学习成果通过展台展示给全体学生,进行师评、互评和自评,记入评价表,学以致用,尝试历史学习与现实问题的结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