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下载-中考试题库-中考成绩查询-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中考查分网-中考网-中考资源网-中学学科网

首页 > 中考历史 > 综合辅导 >

九年级历史:亚非拉的奋起 教案(2)


    1948年1月30日,一向主张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团结一致的圣雄甘地也因此被一名狂热的印度教徒刺杀身亡。印度独立后,尼赫鲁出任第一任总理。1950年1月26日,印度共和国宣告成立,但仍留在英联邦内。真纳出任巴基斯坦自治领第一任总督和制宪议会主席。1956年3月23日,巴基斯坦颁布了第一部宪法,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成立。印度与巴基斯坦成为两个独立的国家。但是,1971年12月3日,第三次印巴战争爆发,在联合国干预下,12月7日双方停火,东巴基斯坦独立,成为现在的孟加拉共和国。师:虽然印巴分别独立,但是在克什米尔归属问题上,双方争执不下,几度用战争来解决。在印巴分治过程中,克什米尔土邦的归属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克什米尔位于印巴之间,面积21万余平方千米,人口约500万,其中近80%为穆斯林,20%为印度教徒。1947年10月,印度利用信奉印度教的王公控制的克什米尔议会,宣布克什米尔归属印度,此举引起当地穆斯林和巴基斯坦人民的强烈反对。在印度军队进入克什米尔后,巴基斯坦也出兵克什米尔,由此爆发第一次印巴战争。经联合国调解,双方于1949年1月停火,7月划定军事分界线,印度占有克什米尔的3/5地区和400万人口,巴基斯坦占有2/5地区和100万人口。然而,这一协议并没有解决双方的争端,而是为以后的冲突埋下了种子。1965年8月,印巴两国在克什米尔再次发生大规模武装冲突,双方军队先后越过军事分界线,展开激战。战争持续到9月下旬,但任何一方都未取得明显胜利。9月23日,双方宣布停火。次年1月,在苏联斡旋下,印度和巴基斯坦签署《塔什干宣言》,同意将各自军队撤回战前阵地,并重申用和平手段解决争端。第二次印巴战争后,巴基斯坦内部西巴基斯坦和东巴基斯坦(孟加拉)两个地理上被印度分隔的区域间的矛盾开始凸现。1971年3月,东巴局势动荡,驻军哗变,宣布成立孟加拉国临时政府。为了阻止东巴独立,巴基斯坦当局调动军队进入东巴,镇压独立运动。支持孟加拉国临时政府的印度利用巴基斯坦内部矛盾激化的时机,于11月21日出兵东巴,随后又于12月3日越过克什米尔停火线,向西巴进攻。这样,原来的巴基斯坦内战演变为第三次印巴战争。两翼受敌的巴基斯坦在战争中处于不利境地,印度则得到苏联的全力支持,因此战争形势明显有利于印度。12月16日,印军攻占东巴首府达卡,次日,双方停火。这次战争的结果是肢解、削弱了巴基斯坦,改变了南亚的政治版图,东巴成为独立的孟加拉国。但印巴之间的矛盾并未解决,克什米尔的归属仍是不时诱发地区冲突的悬案。印巴矛盾与冲突,成为南亚地区和平的最大障碍。当然,在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主题后,印巴缓和逐渐成为主流,虽然最终和解为期尚远,但毕竟双方的关系开始趋于和解。(展示板书:2、印度经济的发展)师:印度虽然独立时间和新中国建立差不多,但是两国的经济实力却有很大差异,尤其是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时期以后,但印度却积极立足与本国经济的发展,试图超越中国。那首先我们来了结一下印度经济发展的状况。师:80年代以前,印度奉行限制外国商品进入的政策,鼓励垄断,压制竞争,束缚市场发展,是一比较典型的内向型经济,经济发展非常缓慢,1976年,印度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只有150美元,在全世界排行榜第132位;1978年,印度的人均工业生产总值只有36美元。印度是一个农业大国,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居主要地位的是农业,60~70年代,在国际资金的援助下,印度的农业有了一定发展,1978年实现了粮食自给。但是,农业的发展水平仍然十分落后。在80年代以前的30年里,其经济年均增长率只有3.5%。1980年以后,印度政府调整经济发展策略,实行对外开放。特别是80年代中期以后,印度的工业生产连续5年增长率超过8%。在此期间,印度充分利用外资发展本国经济,如利用了世界银行对电力的贷款41.4亿美元和对石油部门的贷款9.87亿美元,大大有利于推动印度工业的发展。80年代,印度的经济实际年增长率超过5%,长期停滞不前的局面有所改变。但是,印度的投资环境仍然不是十分理想,1989年,外国对印度的直接投资不足1亿美元,只相当于同年泰国接受外资的1/20。印度在天体物理、空间技术、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原子能研究、电子技术等方面有较高水平。特别在软件开发领域,实力仅次于美国,软件产品大量出口,2000年软件出口额达到62亿美元。印度的科学技术人才十分丰富,每百万人口中有科技人员3 329人,科技人员数量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但人才流失非常严重。例如,印度的计算机软件人才非常出色,美国、日本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大量雇用“价廉物美”的印度计算机人才为它们服务。因此,80年代以来印度经济的发展速度虽然比过去加快,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所提高,但同亚洲经济发展快的国家和地区相比,印度的发展仍然比较缓慢。1987年,印度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只有190多美元,全国人口的1/3多生活在贫困线以下。1989年,印度的外汇储备只有32亿美元,不到泰国的1/3。而且,债台高筑,1990年,外债总额高达600亿美元,每年出口收入的30%需要用来支付外债的本息。1991年以后,印度推行经济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效。印度GDP连续10年保持年均6%的增长速度,特别是1994~1997年间,更是平均达到了7%。据统计,到2001年,印度的外汇储备也达到了450亿美元。师:但是,印度经济的发展远不是如此的顺利,印度仍存在许多问题,请同学们思考,会对印度经济发展构成阻碍的因素会有哪些?生:(略)师:但是,印度国内的社会矛盾十分复杂,严重影响了印度的发展步伐。印度独立后数十年来,种族矛盾、宗教矛盾不断激化,各政治派别的斗争也愈演愈烈,流血事件不断发生。两任总理英迪拉?甘地和拉吉夫?甘地母子遭到刺杀。人口极度膨胀,有人预测印度可能在21世纪超过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在此期间,印度政府还大搞地区霸权主义,同邻国中国和巴基斯坦发生战争,派兵进入斯里兰卡。为了转移国内矛盾,称霸南亚,在财政困难的情况下,大幅度增加军费预算,1998年5月,还公然冒天下之大不韪,数日内进行5次核试验。同时,印度近年来还大肆扩充军备,据印度官方宣称,在2001~2002年度的财政预算中,印度军费开支在上一年度激增28%的基础上又增加13%,达到6 200亿卢比(相当于133亿美元)。目前,印度的兵力包括:空军14万人,作战飞机约850架,实力列世界第四;海军6万人,有一艘航空母舰,计划到2010年建成3艘航空母舰,80枚核弹头,其海军实力目前居世界第七位。 [1][2]下一页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