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教案: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2)
http://www.newdu.com 2025/09/27 11:09:54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学生讨论,然后回答 ①他们的冶铸业有很大发展,铁器被广泛用于生产和军事 ②他们同中原交往,从汉人那里学会农耕,开始垦田种谷 ③随着匈奴经济的迅速发展,匈奴的势力不断壮大,在秦末汉初时,匈奴对中原形成了威胁。而西汉初期,汉朝经济凋敝,国家贫穷,连皇帝的马车都配不上毛色一样的四匹马。面对匈奴的南下进攻,西汉为了稳定黄河流域人民的生产与生活,不得不对匈奴实行“和亲”政策。 引导学生分析匈奴进入鼎盛时期的原因以及汉初为什么要对匈奴采用“和亲”政策。 大家说的很好。汉初由于国力有限,所以对匈奴只好采用“和亲”政策。到了汉武帝时,当时的情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出示标题“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 汉武帝时,开始大规模的对匈奴用兵,夺取了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卫青、霍去病漠北大破匈奴。 (出示卫青、霍去病的有关资料) (卫青,河东平阳人。卫皇后弟。本平阳公主家奴,后被汉武帝重用,官至大将军,即最高的军事将领。多次带兵同匈奴作战,屡立战功。史书说:卫青为人,谦虚爱士,深得部下拥戴。 霍去病,河东平阳人。卫青的外甥,善骑射。18岁跟随卫青作战,官至骠骑将军。霍去病为人,很少说话,敢于冲锋陷阵。常带领精壮的轻骑兵,远离大军,深入蒙古大沙漠数千里,追击匈奴贵族。) (出示西汉和匈奴战争图)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分兵攻打匈奴,卫青军队歼灭单于主力,霍去病也大破匈奴兵。 根据大家掌握的资料,看谁能给大家讲一个卫青或霍去病的故事? 通过刚才大家讲的故事我们思考一下: 卫青、霍去病击败匈奴有何作用? 我们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什么? 学生讨论后踊跃发言 汉武帝时,发展经济,发展军事,使国力大大加强; 汉武帝认识到屈辱的“和亲”政策不能制止匈奴的南下; 汉武帝决心改变被动挨打的局面,要用“战”的方法来解决匈奴的威胁。 学生看或阅读大屏幕上的有关资料。 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的胜利,使西汉北部边郡得到安定,有利于中原经济文化的发展; 使北方边郡长期以来所受到的匈奴的威胁,基本得到解除。 卫青、霍去病为击败匈奴,建立了赫赫功勋,他们这种以民族利益为重,而把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的精神,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在这个教学过程,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动脑筋思考、发言,一环扣一环,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认识问题的能力。 利用地图使学生产生直观印象。 可能愿意讲的学生较多,教师要掌握好时间。 指导学生思考问题,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让学生畅所欲言。 学生回答不完整时教师加以引导,但不要自己叙述,让学生自己发现答案。 汉武帝时,大规模出击匈奴,使匈奴的势力遭到沉重打击,从此再也无力与西汉反抗。公元前1世纪中期,匈奴分裂为几部,彼此攻杀不休。其中一部的首领呼韩邪单于向汉朝称臣,同西汉订立了和好盟约。到了汉元时,他主动提出愿和汉室通婚,请求和亲。宫女王昭君自请前往,这样有了历史上著名的昭君出塞的故事 (出示标题) (出昭君图和资料) (昭君,南郡秭归人,姓王名嫱,昭君是她的字,汉元帝时被选入宫。公元前33年,呼韩邪单于入朝求亲,她自请嫁匈奴,被称为宁胡阏氏。她出塞和亲,对汉匈的友好合作关系,起了积极的作用。) 现在关于王昭君的资料和有关的电视剧很多,谁能根据预先掌握的资料,给大家讲一下王昭君的故事。 学生根据掌握的资料讲王昭君的故事。 课前要辅导学生,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增加学生从教材和课外有关资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讲的很好。 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郊10公里处,有一座著名的昭君墓。墓上草色青青,树木葱翠,在塞北茫茫的沙漠中格外耀眼,墓前竖立着董必武的诗碑,诗中赞道:“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同。”另有史书记载,昭君和亲后,“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请大家结合这两段材料,说说昭君和亲的历史作用? 学生讨论后回答: 昭君出塞给北部边境带来了长时间的安定,促进了汉族和匈奴的经济文化交流 让学生畅所欲言,注意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归纳能力。 大家根据前面所学知识,我们对比一下: 昭君出塞和汉初的“和亲”政策有什么不同? 汉初的“和亲”政策是被动的是屈辱的,是用所谓“和亲”来换取边境一时的安定,其原因是汉初的国力太弱。而昭君出塞是在西汉国家强盛的基础上进行的。他不再是被动的屈辱的求和,而是平等的结合,他带来的不在是短暂的边境安宁,而是民族融合的长久的和平。 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增强学生从教材和课外有关资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大家谈的很好,昭君出塞给北部的边境带来了长久的安定。有史书记载:汉与匈奴合为一家世世毋得相诈相攻(大屏幕出示这句话)王昭君也成为千古传诵的和平使者。 下面我们把本课小结一下。本课我们学习了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在匈奴兴起的过程中,我们重点讲了杰出首领冒顿单于和他的主要功绩。另外我们讲了汉武帝时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汉朝和匈奴无论是在战还是在和的时期,都促进了两族之间的交往。特别是在昭君出塞后,民族之间的友好往来、边境贸易等加强,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整体发展。民族友好交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通过这课的学习,我们大家明白了祖国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教师边小结边出示本课的板书) 学生边听老师小结边认真看屏幕的板书。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匈奴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古老的民族。民族间的友好往来和合作是历史的主流。 提高学生用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和认识问题的能力。 最后我们一起来看一道题: 今天我国56个民族中还有匈奴族吗?匈奴族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做出了哪些贡献?今天我们为祖国各民族的大团结应做些什么? 学生热烈讨论,各抒己见,踊跃发言。 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归纳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进一步印证了民族友好是我们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