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教案:“秦王扫六合”(2)
http://www.newdu.com 2025/09/26 08:09:26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下面我们做一个情景再现的活动,每组派出一个代表充当秦始皇,,体会一下当时秦王的心情,谈谈此时他最想做什么?该怎么做?其他同学充当当时的大臣,想一想该如何建议。(注:此处应提前让学生课前准备,应分配好角色,提供书籍和查阅资料的方向。)可以表演,图片展示,资料分析等多种形式展现。 教师给出幻灯片——秦王图像,李白诗句。引导学生思考。 提供当时以淳于越为首的儒生“师古就今才能长久”的思想言论,以臣相李斯为代表的“师今就今”的思想言论; 给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图示 教师引导学生观看数种货币图片和文字图片等材料引导学生换位思考,总结和描述出当时秦统一后国内的状况,体会秦王嬴政的心情和解决的措施。引导学生从统一后秦国即将面临的复杂局面思考(如政治局势、经济局势、文化思想、边疆少数民族等多种局面)统一的作用。 幻灯片给出统一后的货币、度量衡、文字的图片。 给出修建长城的图片、灵渠的图片 教师总结、点评、归纳。要求学生以表格或图式的形式把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从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军事、边疆和少数民族六个方面总结罗列。 教师过渡:通过秦始皇的治理秦王朝成为当时世界的大国,看秦疆域图,以图式的形式列出秦的疆域。 小结:本课重点讲述了秦始皇统一六国的丰功伟绩和采取的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 有人说秦始皇是千古一帝,统一度量衡、文字、货币、君主专制制度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历史,古今罕有之人物;也有人说秦始皇是暴君,手段残忍,焚书坑儒,耗尽人财,大修土木,修长城、建骊宫、阿房宫、秦陵墓、兵马俑、民不聊生,古今罕有之暴君;说说你的看法? 给出材料郭沫若的对焚书坑儒的评述,毛泽东对秦始皇的评述。 教师总结评述的标准是否对历史的发展有促进作用(如经济的发展、政权的巩固)等;评价的方法是要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认识,要从事物的两方面去看,要看到事物的主要方面。 思考与讨论: 1、秦朝的统一和巩固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什么重要作用? 2、影视剧中的秦始皇和历史上的秦始皇有没有差别? 3、目前祖国未完成的统一大业是什么?谈谈你对统一大业的认识? 学生看书 思考 生答:“韩、赵、魏、楚、燕、齐” 学生激烈讨论后回答一:秦不能灭六国; 理由是:秦国会混乱,势力削弱。 回答二:秦依然能灭六国; 理由是:秦国和秦王对人才都很重视,不拘一格任用出身卑微的人;商鞅变法后秦国成为当时最强大的国家;长平之战后,六国在军事上无力与之抗衡;在军事上采取了正确的决策,先小后大,先远后近的策略,避免了他国的联手围攻;连年的征战百姓厌烦,渴望和平安定的局面; 学生讨论以分组的形势回答;(表演、或展示) 秦王:“我结束长达500多年的分裂割据局面,建立了从未有过的丰功伟业,我要好好的纪念,并永传后世,众臣听好,你们要给我立一个从古未有的名号,以显我的功德。” 臣:“大王你的功劳已经超过三皇五帝,不如就称您‘皇帝’,此号为你所有,可传千世万世;您是上天赐与这个世界的天子,是如此的高贵和威严,我们都甘愿俯首与你,你所用之物怎能与我等相同?您应称自己为“朕”,您下的命令就是“圣旨”。 秦始皇:“我此时最忧虑的是六国旧王国的残余势力的叛乱,各位应给我如何的建议?” 淳于越:“诸国刚灭,楚、燕、齐三地离京城都很远,应当分封诸王,才能稳定。” 李斯:“周文王当时大封天下,仍然不能阻挡相互之间的攻击和残杀,现在,天下在我皇的领导下归为一统,应设郡县,天下不会再乱.” 秦始皇:“今天下平定,再立诸侯,如同树兵,怎能安宁?朕在中央设太尉、丞相、御史大夫三位大臣帮我处理国家政务。在地方设郡县,由我任命。” 臣:“现在天下初定,六国的度量衡均不统一,,出现了大量缺斤少两的现象,,一些不法商贩投机倒把扰乱了市场的交易,货币也不统一,市场极为混乱,交易不便,百姓有很多的怨言。” 秦始皇:“如此,朕命你即刻做个整齐划一的规定,好让我的子民都生活的满意。” 李斯:“今日有一战报,微臣实在看不懂,请皇上您裁夺。” 秦始皇:“这是燕国的文字,讲的是北方匈奴来犯;文字如此不通,将贻误国家大事。你立即整理全国的文字,统一为一种文字全国推行。” 淳于越:“皇上你不能丢掉祖宗圣贤的规矩呀,分封诸侯才是圣贤之道,你应该以仁德化民,不能对百姓太苛刻了,动不动就株连九族,剁手砍脚,你这样是不能长久的。” 秦始皇:“你这个儒生,总在这妖言惑众,扰乱朝纲,我要把你们这些儒生活埋了,我要把你们读的书籍都烧了。这样就不会有人再敢议论我的朝政了.李斯你去把这件事办了。” 蒙恬:“臣奏报,匈奴已被我打败,但这不是长久之计,微臣建议在北方修筑一道城防抵御匈奴的进攻,最好再迁一些居民过去在那里种田,充实边防。” 秦始皇:“南方广阔的地区我也要让他们臣服于我,我要建立一个巨大无比的帝国,我要能随时方便巡游,最好能畅通无阻的走水路。” 臣:“南方交通不便,经济也不发达,民族多野蛮;您真要去,不如开一条人工河道,就是在湘江与漓江之间,这样可以从长江一直通到珠江,还可以带去我们先进的物产和技术,促进那里的发展。” 学生罗列 学生画图 学生讨论,辩驳。 学生讨论总结。 激发学生的兴趣 为本课主要内容“秦统一的原因”作铺垫 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综合分析问题,归纳总结的能力。 通过场景再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描述历史事件的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激发学生对伟大历史人物的赞叹的情感。 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给他们提供施展才华的机会和舞台。 有可能准备不充分,学生表演或展示不会太理想,教师要注意适时鼓励和引导并讲解。 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给他们提供施展才华的机会和舞台。 要求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表演或展示,充分挖掘书中所有的材料和信息,进行历史想象、描述、再现,体会当时的历史真貌,学会分析归纳。 培养学生列表整理知识点的能力。 培养学生以图示的形式灵活展现知识点的能力。 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课后衍生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培养他们探究的能力。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九年级历史: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教案
- 下一篇:九年级历史教案:大一统的汉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