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教案:古代世界文化之旅(2)
http://www.newdu.com 2025/09/26 07:09:56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泰戈尔说,泰姬陵是“永恒面颊上的一滴眼泪”。一个如此凄美的比喻,必然血肉相连着一个凄美的故事。泰姬陵是莫卧儿王朝帝王沙贾汉为爱妃泰吉?马哈尔所造。据传当年沙贾汉听闻爱妃先他而去的消息后,竟一夜白头。为纪念泰吉,他倾举国之力,耗无数钱财,用了22年时间修建了这座晶莹剔透的泰姬陵。国王本想在河对面再为自己造一个一模一样的黑色陵墓,中间用半边白色、半边黑色的大理石桥连接,与爱妃相对而眠。谁知泰姬陵刚完工不久,其子就弑兄杀弟篡位,他也被囚禁在离泰姬陵不远的阿格拉堡。此后整整8年的时间,沙贾汉每天只能透过小窗,凄然地遥望着远处河里浮动的泰姬陵倒影,直至病死。泰姬陵因爱情而生,这段爱情的生命也因为泰姬陵的光彩被续写,光阴轮回,代代不息。尽管有人说,泰姬陵美轮美奂的脚下,不知堆砌着多少人的鲜血甚至生命。但是我们似乎更愿意相信这世上真的有穿越时空的思念和生死相随的爱情。生(古代中国组):中国万里长城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冷兵器战争时代的国家 军事性防御工程,凝聚着我们祖先的血汗和智慧,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和骄傲。根据历史记载,从战国以来,有20多个诸侯国和封建王朝修筑过长城。最早是楚国,为防御北方游牧民族或敌国,开始营建长城,随后,齐、燕、魏、赵、 秦等国基于相同的目的也开始修筑自己的长城。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派著名大 将蒙恬北伐匈奴,把各国长城连起来,西起临姚,东至辽东,绵延万余里,遂称 万里长城,这就是“万里长城”名字的由来。汉代以后继续对长城进行修建。到了明代,为了防御鞑靼、瓦刺族的侵扰,从没间断过长城的修建,今天我们所见到的主要是明长城。 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 古老文化的丰碑和智慧结晶,象征着中华民族的血脉相承和民族精神。生(古代希腊组):古希腊是欧洲文化的摇篮,古希腊的建筑同样也是西欧建筑的开拓者。它的一些建筑物的型制和艺术形式,深深地影响着欧洲两千多年的建筑史。其中帕提农神庙是守护神雅典娜的庙,卫城的主题建筑物。它有以下特点:第一,位于卫城的最高处; 第二,它是希腊最大的多立克式庙宇;第三,它是卫城上唯一的围廊式庙宇,形制最隆重;第四,它是卫城上最华丽的建筑物。帕提农代表着古希腊多立克柱式的最高成就。它的比例匀称,风格刚劲雄健而全然没有丝毫的重拙之感。生(古代罗马组):古罗马的建筑艺术是古希腊建筑艺术的继承和发展。使用大量的圆拱形石柱。如圆形大剧场, 虽然自开始动工到如今已过去了2000多年,圆形大剧场仍然被认为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建筑之一。”它也称斗兽场,建于公元1世纪。这座椭圆形的建筑物占地约2万平方米,周长527米,是古罗马帝国的象征。座罗马帝国最大的圆形剧场用掉了从Tivoli采石场开采的多达100,000立方米的石料。其劳民伤财可与秦始皇修建 长城相提并论。罗马圆形大剧场可容纳70,000多人,观众在这里可观看角斗士的搏斗、狩猎。师:建筑承载了历史,建筑传递了历史,不同的建筑代表不同文明的特点。接下来我们来看一看,各地文明的另一项重要标志──文字。生(古代埃及组):展示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生(两河流域组):展示楔形文字、腓尼基文字生(古代印度组):展示梵文生(古代中国组):展示中国甲骨文生(古代希腊组):展示希腊字母文字生(古代罗马组):展示拉丁字母(早期、晚期)师:腓尼基文字经过发展与演变,形成了22个字母文字,为以后的欧洲字母文字奠定了基础,我们可以看出文字不是独立的,文字在发展中不断的创新。接下来我们再请各级同学来介绍一下各地最具代表性的科学成就生(古代埃及组):介绍埃及的天文学、医学成就(木乃伊)生(两河流域组):介绍苏美尔人的太阴历生(古代印度组):介绍阿拉伯数学生(古代中国组):展示四大发明生(古代希腊组):介绍毕达哥拉斯定理,阿基米德原理生(古代罗马组):罗马的科学是在总结意大利本土与地中海诸民族的科学成就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中比较突出的有农学、天文学、医学师:中国的四大发明由丝绸之路传到欧洲推动了近代世界的发展,今天,我们还在使用阿拉伯数字,运用阿基米德原理,不同的科学成就不同程度的推动了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下面我们再一同来看一下,创造以上伟大文明的民族。学生:分组介绍所在地的著名历史人物:师:回顾各组同学的发言,我发现以上提到的人物无一例外的都是男性,那么在那个男尊女卑的整体格局下没有有一些特例呢?生(古代埃及组):介绍埃及女王克娄巴特拉生(古代中国组):介绍武则天生(古代希腊组):介绍阿斯帕西娅,生(古代罗马组):介绍拜占廷帝国的皇后艾琳师:做为历史的创造者,各民族又有众多的相似之处,我想,无论黄种人、黑种人还是白种人,无论是东方文明还是西方文明,在时间的长河里都在不断的碰撞不断的融合,最终汇成一条人类自强不息的生命之河,永恒之河。我们做为现代人,就应抛开一切种族优越论,狭隘的民族论,广泛吸取他人的长处为我所用,才能不断的进步。参考文献 1.《全球通史》第七版 美国 斯塔夫里阿诺斯 著 2.《世界文明史》 李世安 主编 3.《人类六千年》 刘景华 著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九年级历史:美国的诞生 教案
- 下一篇:九年级历史教案:中古欧洲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