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教案:第13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http://www.newdu.com 2025/09/25 07:09:36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法国大革命的过程、特点和拿破仑帝国兴亡的基本情况;掌握《人权宣言》的基本内容、法国大革命的影响。通过引导阅读本课中的有关资料,提高学生从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通过分析拿破仑帝国兴亡原因,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抓住现象所反映的本质的能力;通过对罗伯斯庇尔、拿破仑等人物功过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全面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通过对法国大革命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比较,培养学生综合比较能力。过程与方法:利用多媒体课件渲染课堂氛围,对于后进生学生主要采用启发式;对于中等学生主要采用启发、讲解等方式;对于优秀学生主要通过讲授、探究等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开展师生交流,培养学生乐于学习、主动学习的意识,学会学习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通过学习学生认识到,法国大革命顺应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不仅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而且还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制度,规模大,又彻底,影响深远。 2.培养学生人文素养。通过学习学生认识到,拿破仑事业的成功,首先取决于当时法国特定的历史环境需要这么一个人物来领导,得出“时事造英雄”的结论。但是他个人的素质和能力也是必备条件,每个人的素质和能力要靠平时努力学习和艰苦奋斗才积累起来的,否则就算机遇再好,也会白白地错过。教学重点及突破(1)《人权宣言》的颁布。教师提供《人权宣言》的内容,通过教师设疑学生小组研讨等方式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人权宣言》的颁布。(2)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意义。教师改变以往由学生总结归纳意义的方式,而是采用了倒叙的方式,通过多媒体先给出其意义,然后让学生用所学史实举例证明法国大革命对内、对外意义。(3)拿破仑的内外政策。请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中的相关课文,并归纳其措施及结果。教学难点及突破(1)雅各宾派专政。主要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材料依据,引导学生正确评价其专政。(2)和拿破仑的评价。学生在课下收集材料,在课上展开自由辩论,在辩论中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与评价。教学渗透点通过对拿破仑及其帝国的学习,学生们能够明白,一位成功的伟人,除了靠时事、机遇之外,更重要的是艰苦奋斗,坚强的毅力,孜孜不倦的学习,从而激励学生从小立志,为祖国的腾飞奋发学习。教学资源(1)多媒体教学设备。(2)简易的含图片的演示文稿。(3)学生在课下通过不同的方式查阅有关拿破仑的资料。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预期效果 导入新课: 上课之前请同学欣赏两幅人物图片(克伦威尔,华盛顿),并说说他们留给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给予简单的评价。并展示新的人物图片,(罗伯斯比尔,拿破仑),请学生猜猜他们是谁? 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指出他们都是法国历史赫赫有名的人物,你想知道他们为法国历史的发展是怎样涂上浓墨重彩的一笔的吗? 让我们一起走进动荡的法国 展示课题: 13课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教学新课: 展示图片: 教师介绍本课的主线是法国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艰难而曲折的历程,通过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这两子目标的内容展示这一程。 一、 法国大革命 1.原因 我们都知道革命爆发实际上是矛盾激化的必然结果,是什么矛盾导致法国大革命的爆发呢? (展示《法国社会等级制度》《深受压迫的法国农民》图片) 教师评价学生回答。并指出封建地主阶级(教士、贵族),对资产阶级、工匠、农民、城市贫民的压迫,使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激化。受苦受难的人民群众揭竿而起成为大革命的主力军,资产阶级成为革命的领导者。 (讲授过程中展示相关的矛盾激化示意图) 过渡:法国大革命在三级会议的召开下一触即发。我们共同了解法国大革命的进程。 2.进程 法国大革命分为三阶段:第一阶段,攻占巴士底狱,颁《人权宣言》;第二阶段,处死国王,建立和国;第三阶段巴黎人民起义,雅各宾派专政。 (展示进程示意图) 根据三个阶段设置不同的思考题。 (见幻灯片) 第一阶段:攻占巴士底狱,颁《人权宣言》 (播放影片攻占巴士底狱) 展示《人权宣言》的内容 《人权宣言》是法国革命史上的重要文献,它体现了启蒙思想家提出的“自由”“平等”的口号,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同时它又明确保障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本质。 第二阶段:处死国王,建立共和国 法国革命开始时并没有立即废除国王,只结束君主专制和等级制度,保留了君主统治。1791年6月20日国王路易十六偕王后、王子化装潜逃,并勾结外敌和逃亡贵族,企图镇压革命。国王的背叛,激起法国人民的愤怒,人民群众再一次发动了起义。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