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下载-中考试题库-中考成绩查询-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中考查分网-中考网-中考资源网-中学学科网

首页 > 中考历史 > 综合辅导 >

九年级历史教案:“江南地区的开发”一课的处理与思考


    周五还在从沧州返回庄里的大巴上,就接到张老师的电话,说想一起聊一聊“江南地区的开发”一课的处理,随口偶就答应了,呵呵,因为张老师说周六中午边饭饭边聊,呵呵,有人管饭总归是乐事哈。周六边饭饭,边聊了聊这一课,过程中,有一些以前没想到的层面和方法。大致整理如下,供同行们批评、参与。 关于落实课标与本课教材的几点思考:
    本课要落实的内容标准是“说出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促进了江南开发的史实”属于识记层面的要求,教学难度本身不并高。但从教材内容看,编写者明显对“说出民族交往促进了江南开发的史实”有所失落,诚然,北民南迁与南方已有居民(包括汉族及其他众多南方少数民族)之间的融合史实,与同一时期北方正在发生的民族融合相比,显得“微不足道”,但个人感觉给学生这一时期江南经济开发的阶段性特征认识与了解中,就还是应当从高标准落实课标的立场出发,补充相关资料,让学生正确认识到:江南地区的开发,不仅是南迁人口做出的贡献,而是南迁人口与当地居民相互融合、共同努力的结果。这一点,本课本教学中,将做为一个难点进行教学,或引导学生理解(资料充足的情况下),或直接点拨给学生,即灌输给学生。
    立足围绕教学重点,我建议重新整合教材,直接从江南地区开发的表现――原因探究着后,从服务于原因探究的角度,将人口南迁和淝水之战两目纳入教学中,成为论证开发原因的组成部分。(传统教学中,大多强调北民南移带去的工具技术等先进,个人以为这更多的是用现在的观点来看当时的现象,实际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法是现代的,反过来思考,在这个提法出现以前,什么是第一生产力?还是人的。此外,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个提法本身,是有语境的,是特定环境之下的提法,其哲学层面的理解不能离开这个环境的。)
    最后,通过原因探究得出的结论对现实社会发展的启示角度,强调――当今发展靠科技实力的高低,当今发展与社会稳定之间相互促进,初步渗透学史致用的原则。 流程:史料分析得出江南发展的结论――发展表现证明证明发展的状态――探究江南开发的原因――人口角度学习南迁相关知识;稳定与发展相互促进角度分析淝水之战的胜负原因和影响――归纳江南开发总的结论――分析两条总结论对当今发展的借鉴性――再次突出本课情感目标核心:1科技实力决定发展水平;2社会稳定与社会发展的相互促进。   关于课文标题再设计的建议:从课题方面,考虑到学生的认识特点,教材课题的拟定大多沿袭旧大纲教材模式,标题严谨但太显呆版,(课中小标题就鲜活的多),本人教学中,将本课标题确定为:****。出发点就是用新加入的鲜活的表述,给学生对江南地区的开发形成一个总体的评价印象。鲜活的课文标题的重新拟定,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热情。 动荡的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江南地区的开发   “动荡中”--指出三国两晋南北朝的一个阶段特征是政权分立;亮丽风景线--这是明显从赞赏、喜悦的心情角度来加深对江南开发的认识情感,发展,总归是值得开心的事哈。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