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下载-中考试题库-中考成绩查询-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中考查分网-中考网-中考资源网-中学学科网

首页 > 中考历史 > 综合辅导 >

初三历史教学计划:亚非拉的奋起(3)


    纳赛尔
    苏伊士运河
    资料:1956年苏伊士运河战争
    又称英法以侵埃战争或第二次中东战争,是英法为重占苏伊士运河,联合以色列发动的侵埃战争。苏伊士运河是埃及境内着名的国际通航运河,扼亚、欧、非三洲交通要冲,具有重要的战略和经济意义。运河自1869 年开通后,被英法垄断资本的苏伊士运河公司所控制。1956年7月26日,埃及政府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这一行动沉重打击了英法在中东的利益。英法和以色列联合作战。10月29日,以军分三路突然进攻埃及的西奈半岛。31日,英法从海、空袭击埃及,随即入侵埃及领土。埃及军民奋起抗击,世界各地也掀起声势浩大的抗议英法侵略、支持埃及正义斗争的浪潮。在埃及人民反抗和国际社会的压力下,英法被迫于11月7日宣布停火,22日从埃及撤军。次年3月以军也从埃及撤出。
    资料: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
    1954年11月,阿尔及利亚人民发动了反对法国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武装起义。起义爆发后,成立了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阵线,它是民族解放运动的主要政治机构和领导起义的机关。随后建立了民族解放军。起义军控制了越来越多的地区。为了扑灭起义的火焰,法国不断增加在阿尔及利亚的驻军,1954年为5万人,1955年增加到20万,1956年扩大到40 万,1958年更猛增到80万人。法国殖民军对解放区发动的“围剿”一败再败。而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军越战越勇,到1958年发展到13万人,武装斗争已经扩大到全国3/4的地区;同年,阿尔及利亚共和国临时政府宣告成立。戴高乐在法国执政后,表示愿意同阿方谈判。经过双方在战场上和谈判桌上的不断较量,法国政府已无力继续进行殖民战争。作为一个有远见的资产阶级政治家,戴高乐深知,不摆脱同阿尔及利亚的战争,法国就不可能作为一个大国在国际上同美苏抗衡。于是,1962年3月,法阿签署了《埃维昂协议》,协议规定在阿尔及利亚结束军事行动;法国承认阿尔及利亚人民有权行使自决权,成立一个独立和主权的国家;法军分批撤走。7月,阿尔及利亚正式宣告独立。至此,法国132年的殖民统治结束。
    师:第二阶段,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末,非洲大陆诞生了30多个独立国家。其中1960年,就有17个国家取得独立,因此,这一年被称为“非洲独立年”。
    第三阶段,70年代主要是葡属非洲殖民地人民争取独立的时期。1975年,莫桑比克和安哥拉等国人民经过长期武装斗争,赢得独立,结束了葡萄牙在非洲长达500年的殖民统治。
    第四阶段,90年代初。是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的时期,其标志是1990年纳米比亚的独立。1994年,在南非举行了第一次各个种族都参加的全国大选,非洲人国民大会主席曼德拉成为南非历史上第一个黑人总统,标志着南非种族隔离制的消除,这揭开了南非历史新的一页。
    师:那么,非洲的独立运动与亚洲相比,有什么特点?在当时世界上引起了怎样的巨大变化?
    生:(略)
    师:第一,非洲民族独立运动属于反帝反殖的民族革命运动,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非洲社会的主要矛盾是非洲各被压迫民族同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反帝反殖的民族革命是最主要的任务。非洲的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以及北非的一些国王、撒哈拉以南的部落酋长,都参加了反帝斗争,形成了革命风暴。在民族主义思想指导下,产生了各种政治组织和政党,据1961 年统计,非洲各地共有147个民族主义政党,其中,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建立的有8个,战后到1955年建立的有40个,其余都是在亚非会议前后新建或改组成立的。它们大都以反帝、反殖和争取民族独立为主要宗旨。第二,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领导权主要掌握在资产阶级民族主义者手中。由于殖民主义的长期统治,非洲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都比较低,无产阶级力量较弱,部族意识和地区观念以及封建残余严重存在,因而无产阶级难以形成一支强大而独立的力量。非洲的民族资产阶级也是一个年轻的阶级。但它的政治能量、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要比非洲的无产阶级、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占有相对优势。它同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之间虽有一定的联系,但也有深刻的矛盾,因而具有较大的革命性。非洲的知识分子中也有相当数量的人主张发展资本主义。所以,从整体上来看,资产阶级民族主义者在非洲民族独立运动中起了领导作用。第三,非洲民族独立运动取得独立的方式,大体上有两种类型:少数是通过武装斗争,多数是采取和平斗争形式。北非各国和阿尔及利亚、摩洛哥、安哥拉等都是经过长期的、具有一定规模的武装斗争获得独立的。但大部分的独立国家,普遍采取了非暴力方式,迫使殖民当局在殖民政策上作某些调整和改变,分阶段实现了独立。非洲民族独立运动方式的多样性,是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世界进步力量的壮大的国际形势密切相关的。尽管独立的方式和程度有所不同,但都是这些国家的人民长期斗争的胜利成果。
    师: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胜利,不仅使遭受殖民奴役的非洲人民获得解放,改变了非洲的面貌,而且具有重大的国际意义。它标志着19 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的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瓦解。新兴的非洲独立国家在联合国中占有大约1/3的席位,成为一支重要的反帝反殖力量,在国际舞台上日益发挥重要作用。新中国建立以后,采取支持非洲民族独立的态度,并积极援助新独立的非洲国家,这使得中国在非洲国家中的地位日益提高。1971年中国之所以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就是得到了数十个非洲国家的支持。至今,中国仍在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支持下与世界霸权、强权政治作积极斗争。
    师:虽然拉美早在19世纪前期就展开了民族独立运动,但独立后的国家又陷入欧美列强的控制之中,加之本国落后的大地产制和军事独裁统治,拉美许多国家仍处于发展的落后阶段。在控制拉美的列强中,尤以美国最主要。美国通过政治干涉、军事进攻和经济渗透,控制了拉美许多国家。但是,二战后,也有一些国家为了获得真正的民族独立与发展,开始寻求摆脱美国的控制。其中,影响较大的是古巴卡斯特罗领导的革命和巴拿马人民收回巴拿马运河主权的斗争。
    三、拉丁美洲扞卫民族主权的斗争
    1、古巴革命
    师:古巴在16世纪曾沦为西班牙殖民地。 19世纪,古巴人民进行了长达30年的民族解放战争。在即将推翻西班牙统治时,美国侵入古巴,攫取了古巴30年斗争的胜利果实。此后,古巴长期处于美国的奴役之下。1952年,美国又支持军人巴蒂斯塔发动军事政变,建立了亲美独裁政府。古巴人民不甘心屈服于亲美傀儡政权的统治。1953年7月26日菲德尔·卡斯特罗带领150 名青年攻打圣地亚哥蒙卡达兵营。攻打失败后,卡斯特罗被捕,1955年获释流亡墨西哥。1956年12月卡斯特罗带80人乘“格拉玛”号游艇在古巴登陆,后转入马埃斯特腊山区展开游击战争。1957年全国革命高潮兴起。1958年革命武装打败了敌人的大规模进攻,控制了古巴大部分地区。1959年1月,革命武装力量开进首都哈瓦那,政府军投降,革命取得胜利,沉重打击了美国在拉美的霸权,鼓舞了世界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古巴革命沉重地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美国对古巴进行威胁,在经济上实行封锁,在政治上组织颠覆革命政权的活动。针对美国的经济封锁,古巴宣布把美国在古巴的所有企业收归国有。1961年美国同古巴断交后,又组织了一千多名雇佣军侵入古巴,但古巴军民在72小时内就完全消灭了这股反革命武装,巩固了新生政权。这次战争以后,卡斯特罗正式宣布“古巴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从此,古巴进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同年,“七·二六运动”、“人民社会党”(原古巴共产党)和“三·一三”革命指导委员会合并成立了古巴社会主义革命统一组织。1962年古巴社会主义革命统一组织改名为古巴社会主义革命统一党,1965年又改称古巴共产党。卡斯特罗任党中央第一书记。1960年,古巴同中国建交。1996年,卡斯特罗访问中国。
    卡斯特罗 巴拿马运河
    2、巴拿马人民收回运河主权的斗争
    师:巴拿马运河位于巴拿马共和国中部的蜂腰地带,纵贯巴拿马地峡。全长约81 千米,宽152~304米,最高处高出海面25米。有船闸6座。运河使太平洋和大西洋沿岸航程缩短1万多千米。可通5万吨海轮。通过运河需要8~9个小时,平均每天有40多艘船只通过。1903年美巴签订《巴美条约》,美国获得开凿运河和“永久使用、占领和控制”运河及运河区的权利。1904年美国开凿运河,1914年完工,1920年正式开放。运河区对宽16.1千米,在美国的控制下成为“国中之国”。60余年间,美国共获利450多亿美元,而巴拿马仅得11亿美元。巴拿马人民为收回运河及运河区主权进行了长期斗争。经过谈判,1977年9月巴美双方签署条约,废除旧《巴美条约》,巴拿马逐步收回运河区主权。至1999年年底,巴拿马已完全收回运河区的主权。
    课堂小结:
    师:请同学们归纳一下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阶段特点
    生:四五十年代,独立运动兴起;五六十年代,独立运动高涨;七八十年代,独立运动深入;90年代,殖民体系崩溃。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