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下载-中考试题库-中考成绩查询-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中考查分网-中考网-中考资源网-中学学科网

首页 > 中考历史 > 综合辅导 >

初三历史教案设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2)


    特点二,时间长。以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一般是几个月,最长的是一二年。危机后经历短期的萧条便转入复苏,而这次危机前后持续了5个年头(1929~1933年)。
    这次危机持续时间之长,是以往任何一次危机所没有的。
    特点三,破坏性大。课本图表中列举的资本主义工业下降情况和世界贸易缩减的情况,已可看出这次危机的严重性。
    3.危机的影响(板书)
    讲完经济危机特点后,教师可向学生提问:1929—1933年经济危机对社会生产力产生什么影响?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可归纳为二点,并做如下讲述:
    (1)工人大量失业,劳动人民生活恶化。教师可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41页的第3、4两段及《寻找工作的长龙》插图,使学生认识到失业的严重性和就业的困难。失业队伍的增加,随之而来的自然是工资降低,生活水平的下降。广大劳动人民生活无着落、流离失所。1929年3月,美国第31届总统胡佛在就职演说时曾吹嘘“将使美国人家家锅里有一只鸡,家家有一辆汽车”。但到头来美国广大劳动人民都由于付不起房租,而只好住在用破烂铁皮木板搭起的临时住房里。人们把这种贫民住房区称为“胡佛村”(教师可指导学生看课本第41页小字及插图《失业者搭建的简陋棚屋》)。有人把胡佛讥讽为“饥饿总统”。
    (2)销毁商品、生产破坏。一方面是广大劳动人民饥寒交迫、流离失所;另一方面却是资本家为追求利润而故意大量销毁商品。这种不正常的现象充分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和罪恶。课文中的思考题:“想一想:看到资本家的这些做法,你有什么感想?”可以让学生自由讨论。
    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造成各国社会的动荡不安,各国政府纷纷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罗斯福新政(板书)
    1.罗斯福当选总统(板书)
    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总统。1921年,罗斯福患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双腿残废。1928年当选为纽约州州长。1932年参加总统竞选,并以绝对优势击败了现任总统胡佛,成为美国第32届总统。其克服困难的精神和毅力,值得每个人尊敬和学习。
    教师还可介绍一下罗斯福任总统后在电台上的“炉边谈话”,以增进学生对罗斯福的感性了解。让学生看罗斯福在电台演说的插图。
    2.新政的目的和特点(板书)
    (1)“新政”的提出和实施(板书)
    “新政”一词是1932年罗斯福在接受总统提名的演说中第一次使用的。1933年3月,罗斯福就任总统后,即开始实施新政。至1941年美国参加“二战”为止,这期间,罗斯福促使国会通过一系统改革法令。人们把这一时期也称为“新政时期”。
    (2)新政的目的(板书)
    新政的直接目的是要消除经济危机,稳定社会经济正常秩序。新政的根本目的是巩固资产阶级统治,巩固资本主义制度。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