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下载-中考试题库-中考成绩查询-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中考查分网-中考网-中考资源网-中学学科网

首页 > 中考历史 > 综合辅导 >

初三历史教学设计: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3)


    2、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师: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和民族资产阶级在其发展中具有什么特点?
    生:(回忆有关知识,回答问题)
    师:(归纳、总结)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是在近代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经济。新中国成立后,它的发展不利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但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采用近代化手段进行生产,在工业化建设中有其积极作用。民族资产阶级依靠剥削工人的劳动赚取利润,但具有拥护党和政府的领导,希望国家富强的一面。充分发挥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优势,调动民族资产阶级的积极性有利于工业化的开展,从这个意义上讲有利于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因此,党和政府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限制、利用、改造”的方针,制定了稳妥的政策,逐步实现改造。党和政府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采取了什么政策和步骤?有什么好处?
    生:(阅读教材,概括、回答)
    师:党和政府采取了赎买政策,将资本主义工商业逐步纳入不同程度的国家资本主义轨道,最终彻底转变为公有制经济。通过这些措施,既限制了资本主义经济过分发展给过渡任务完成带来的消极影响,又通过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资本家利益充分发挥资本主义工商业在工业生产中的积极作用,同时通过和平的方式消灭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创造了从资本主义私有制向社会主义的公有制经济过渡的新途径。经过三年的斗争和努力,党和政府在“一五”期间完成了对私有制经济的改造,这对我国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3、三大改造的完成及意义
    生:(阅读教材,思考、回答)
    师:(归纳、总结)至1956年底,三大改造工作基本完成,国民经济中的经济成分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成为占有绝对优势的经济成分,这表明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已经建立起来,标志着我国历史发展进入了社会主义阶段。一方面在经济上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民主政权,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也为党和政府充分调动一切资源开展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提供了保障。特别是,党和政府在改造中充分考虑到中国的具体情况,照顾了各方面的利益,使社会各界革命和生产的热情被充分调动起来。在对工商业的社会改造完成后,一位曾被称为“纺织大王”的民族资本家谈到:“我是一个资本家,但是我首先是一个中国人。(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充分代表了中国人民的共民愿望。社会主义改造为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准备了良好的社会基础。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应该看到,三大改造的任务比过渡时期总路线的预计时间提前了十几年,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工作上的失误和偏差,对后来的工作产生了不良的影响,这是值得吸取的教训。但从总体上看,三大改造的完成在当时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对把中国建成一个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在三大改造完成的过程中,“一五”计划关于工业建设的任务也超额完成。
    三、经济建设计划的超额完成
    师:建设工业化国家是近代世界历史发展中出现的新课题。在工业化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两种影响较大的模式,两种模式有什么不同?中国应该借鉴哪一模式?为什么?请同学们通过讨论,思考、回答这个问题。(教师运用投影,提供阅读教材)斯大林在论述苏联的工业化时说:“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是从轻工业开始。只有经过一个长时期,轻工业积累了利润并把这些利润集中于银行,这才轮到重工业,积累才开始逐渐转到重工业中去,造成重工业发展的条件。但这是一个需要数十年之久的长期过程。共产党当然不能走这条路。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作迟了,那就要失败。”摘自《斯大林选集》下卷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