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下载-中考试题库-中考成绩查询-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中考查分网-中考网-中考资源网-中学学科网

首页 > 中考历史 > 综合辅导 >

九年级历史教案设计:世界格局的新变化(2)


          在苏联大国主义的控制下,东欧各国实际上没有取得独立自主的权利。苏联对东欧国家的控制,虽在“冷战”形势下曾起到强化社会主义阵营的作用,但同时也使苏东矛盾不断积累加剧。第二,关于内部原因。经济方面:二战后,苏联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计划经济体制成为东欧各国的圭桌。东欧各国虽进行过经济方面的改革,但大多都未能突破这种经济模式,以至收效不大,经济发展日趋缓慢,甚至出现滑坡。政治方面:由于在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下官僚主义的滋生膨胀,进而导致民主和法制遭到严重破坏、特权和腐败现象出现。经济、政治上的失误和偏差,使东欧各国的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低落,其结果是使反对派能够获取相当数量的群众的支持并最终以大选的形式获取政权。第三,关于苏联因素。二战后,苏联对东欧国家的高压控制,一方面使苏东之间的矛盾不断积累加剧,另一方面,又是维系苏东集团存在的实际力量。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面对苏联的衰落进行战略收缩,苏联对东欧的政策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戈尔巴乔夫为了缓和同美国与西欧的关系和甩掉东欧这个经济包袱(据估计,从1972年到1981年,苏联对东欧的贸易补贴总额为1019亿美元),放松了对东欧的控制。同时,戈尔巴乔夫也不乏推行其“新思维“,使所谓“戈尔巴乔夫派”首先在东欧各国上台的意图。戈尔巴乔夫的东欧政策“新思维”,推动了东欧各党的改组、分裂和蜕变,催化了东欧的变化并促使东欧各国的反对派借势突起。第四,关于西方因素。“和平演变”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帝国主义国家针对社会主义国家的一项长期基本战略,东欧是它们实施这一战略的突破口。80年代初,西方国家加紧了这一战略的实施。在东欧剧变过程中,西方国家进一步协调行动,采取了利用各种传媒,宣扬西方价值观念,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利用贷款、贸易和技术援助,诱压东欧国家向西方靠拢;利用“人权”问题进行内政干涉,扶植支持东欧国家内部反对势力等多种手段,直接干预了事态的发展。
    对“东欧剧变”一目的处理
    1.点明东欧剧变的实质,使学生明确东欧剧变的“变”,是指东欧国家的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2.指导学生阅读本目中三段小字内容,通过对波、民德、罗三国具体情况的了解,使学生加深对东欧各国的剧变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的认识,进而分析三个阶段的基本特征和出现原因,并从中引出相应的历史教训。
    3.引导学生分析东欧剧变的内因和外因,进而引导学生从两极世界格局的大背景出发,遵照全面把握事物内在联系的要求来认识问题,得出苏联因素(包括历史上的)是导致东欧剧变的重要因素的结论。
    对“苏联解体”一目的处理
    1.从引导学生评价勃列日涅夫执政的18年,导入“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以避免使学生产生苏联如无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还能依然强大的错误认识。
    2.在分析了苏联解体的内部、外部原因后,可向学生提问:“依你看,苏联的改革应坚持哪些方针和原则?”“中国怎样才能够有效地防止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这样两个问题,使学生能够从本课的学习中,引出相应的历史教训,并进一步深化对中国共产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重大意义的认识。
    教法提示
    一、结合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过程和原因的讲述,适当调出本课软件“理论指导”中关于经济与政治之间的关系和内因与外因之间的关系的经典论述,引导学生用以分析本段历史,培养其理论思维和提高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结合“八一九事变”的讲述,调出本课软件“文献资料”中的两份文件,引导学生对照课文加以分析,既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又提高学生分析原始文献的能力。
    三、讲授中,可调出多媒体图片,营造历史氛围,加强教学的形象性,提高教学效果。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