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历史:两河流域教学设计(3)
http://www.newdu.com 2025/09/22 08:09:51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古代巴比伦人认为整个天穹每24小时一次回转,每小时60分钟。我们不能不惊叹他们的才智。这种昼夜和时间的划分,以及六十进位法,也一直沿用至今。 “阿拉伯数字”。 提问;阿拉伯数字是指哪些数字符号?(学生答包括零在内的十个数字符号) 印度人还发明了现在一般通用十进位法?quot;0的应用,使十进位法臻于完善,意义重大。既然这些数字是印度人发明的,却为什么叫阿拉伯数字? 这些数字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因此被称为阿拉伯数字。教师进一步说明由于采用十进位法,加上阿拉伯数字笔划简单,书写方便;一目了然,很快流传世界各地成为今天通用的数字。这种约定俗成的叫法也算是历史上的一种误会吧。当然阿拉伯人为这种数字的传播做出了突出贡献。随着以后的学习,我们可以进一步体会阿拉伯人的确是东西方交流的使者。 2. 古埃及木乃伊 木乃伊是希腊语译含意为被保存下来的尸体。古代埃及人相信人死后还要在冥世中生活.古埃及人认为人们在世时干坏事他的心就变小、减轻,死后要受到审判和惩罚,只要保住肉体,灵魂就能依附肉体万世长存。木乃伊是经过防腐处理的干尸。制作木乃伊最好的办法是先用钩子把死者脑浆从鼻孔中取出再把一些药水灌进去清洗其它部分,接着在尸体腹部割一切口,把内脏全部取出,用和有香料的酒冲洗腹腔,然后用桂皮、乳香等香料把它填满,最后按原样缝好。把尸体浸在小苏打、盐水或其它防腐液中,溶去油脂,泡掉表皮,经70天后把尸体取出冲洗、晾干用麻布紧裹,外涂树胶,以免尸体接触空气,这样制成的木乃伊可以保存几千年。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古埃及人的防腐技术相当高超。 五、史诗和神话 1. 古代印度:《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 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著名长诗,起源于人民群众的口头创作。《摩诃婆罗多》梵语意为伟大的婆罗多族。全诗长约20行,讲的是婆罗多族国王的两支后裔的一场大战。最后化战争和平,化仇恨为友谊。这部长诗生动描绘了广阔的古代战争场面和社会生活,被马克思喻为印度的〈〈伊利亚特〉〉。《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实际上反映了古代印度在国家形成时期雅利安人之间进行战争和向南亚次大陆东、南发展的历史情况。史诗中既包含着大量的神话传说和英雄的颂歌,也保存了古印度的丰富的宗教和哲学、科学知识。 2.两河领域:;诺亚方舟的故事。 通过阅读,同学们已了解了诺亚方舟的故事。后来人们就用鸽子和橄榄枝来象征和平。而这个故事则被收入基督教的《圣经》之,。广为流传。现在联合国徽记也画着两根金色的橄榄枝。 引导学生回顾古代中国(奴隶社会时期)在以上各领域都取得了哪些成就? 文字:甲骨文 天文和历法:夏历,留下了世界上关于哈雷慧星的最早记录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九年级历史:古典文化的高峰教案设计
- 下一篇:初三历史:古代希腊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