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教学设计:世界经济的发展(2)
http://www.newdu.com 2025/09/22 07:09:45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讲授新课 第三节 世界经济的发展与冲突 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 1.经济全球化 (1)定义 20世纪90年代的世界经济发展有两个主要趋势: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请同学们依据教材内容结经济全球化这一概念下定义。(学生回答后,教师进一步阐述)“全球化”一词最早于1985年提出,用来概括此前20年间国际经济的巨大变化,即商品、服务、资本和技术在世界性生产、消费和投资领域的发展。经济全球化指世界各国、各地区通过密切的经济交往与合作,在经济上相互联系和依存、相互竞争和制约达到了很高的程度,使全球经济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和结果。20世纪末叶,人类历史发生了重要变化,人类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科技革命之中,信息技术革命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通讯、生产和生活方式,网络的运用使生产的组织和管理及创造财富的方式有了变化。信息网络技术降低生产成本,使高增长、低通胀的新的经济增长形式成为可能。全球通讯网络的出现,使地球上的很大一部分人共享经济资源和文化知识。信息网络的全球分布使各区域的活动越来越受到全球信息的支配,产生了超越国界的影响。在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技术革命的推动下,经济全球化在90年代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从目前来看,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主要表现在:①国际贸易的绝对量和相对量迅速增长。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外向型经济的行列,世界贸易有增无减。贸易往来的大幅度增加,把世界各国经济有机地联系起来。②生产国际化程度大大加深。生产的国际化主要体现在跨国公司的发展上。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只有少数发达国家在其他国家利用当地资源和劳动力投资建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这种现象开始普通化,跨国公司遍及世界各地。近年来,一些发展中国家由于民族经济的发展壮大,也纷纷积极对外投资,兴办自己的跨国公司。请同学们看教材第112~113页的一段小字。(指导学生看书,以加深对跨国公司的理解)③金融国际化程度大大加强。二战后,一些新型的国际借贷资本市场出现。这些借贷资本市场的活动完全脱离了各国的借贷资本市场和外汇法的管理;而且出现了多国银行资本的联合,加速了全球范围内的吸收资金和贷款能力。④经济管理制度与经济习惯的国际化。当代许多国家认识到,要保持本国经济的活力,就必须学习和吸收他国合理的经济管理制度,使本国的经济运行有效程度尽可能地接近国际水平。根据以上分析和所学知识,请同学们归纳经济全球化在90年代发展迅速的主要原因。 (2)90年代发展迅速的主要原因 (学生回答后归纳)市场经济制度在全球范围得到普遍认可和接受;新科技革命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物质条件;国际金融的发展是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催化剂;跨国公司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力量。请同学们讨论,我们应该如何看待经济全球化呢?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