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中考历史知识点:白银市中考历史试卷分析(2)
http://www.newdu.com 2025/09/22 02:09:24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3)材料分析题: 材料分析题优秀率及格率不及格率4分以下5—6分7分8分 (最高分)27.3%72%28%人数%人数%人数%人数%42人28%67人44.7%32人21.3%9人6% 此题满分8分,概括性强,涉及的知识点较多,难度稍大,得满分的学生9人,得0分者有3人,4分以下的有42人。失分较多的是10小题第(2)问“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的会议是哪次?”,其次是问“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侵略者在中国首都犯下的滔天罪行是什么?”,还有第(1)问“《马关条约》对中国社会有何影响?”。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对会议和条约这些基本知识点掌握的不够清楚,有些混淆。 (4)综合探究题: 综合探究题优秀率及格率不及格率4分以下5—6分7分8分 (最高分)31.4%66.7%33.3%人数%人数%人数%人数%50人33.3%53人35.3%33人22%14人9.4% 此题满分8分,难度一般,但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得满分者14人,得0分者9人。失分较多的是11小题第(4)问“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法国大革命的共同任务是什么?”,其次是第(1)问“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了哪个封建王朝的统治?”,还有第(2)问“法国大革命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三、关于答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首先还是基本知识问题。有一些学生对历史基本知识掌握不扎实,以致对相关知识混淆,混乱甚至是无知;也导致分析比较能力与概括能力不强。比如有学生把选择题第5小题《南京条约》选成其它的条约;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王朝是斯图亚特王朝,但学生答的是波旁王朝;法国大革命中颁布的法律文献是《****宣言》,而学生答的却是《权利法案》;为争取抗日战争胜利和实现中国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的会议是中共七大,但学生答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等等。究其原因,某些学生对历史知识重视和掌握不够;更多的是对历史学科不重视,是某些学生历史基本知识薄弱或欠缺的重要原因。 (2)审题不清,答题不规范。不少学生不注意审题,或审题马虎,细心不够,以至出现不应该的错误。比如材料分析题第10题第(2)问“全国性的抗日战争爆发的标志是什么?”,有的学生答“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明显审题马虎,答题不认真仔细。 (3)对世界近代史的知识掌握的比较凌乱,缺乏系统的归纳和总结。突出表现在综合探究题。比如《权利法案》、《独立宣言》、《****宣言》到底属于那个国家的,有些学生就搞不清楚,往往是张冠李戴。这就要求历史教师在复习时要对各个国家的历史进行整理和总结,这样学生才能对知识有一个系统的认识。 (4)语言表达中逻辑混乱,同样是不少学生的突出问题。这也反映出学生思维和表达能力的欠缺,需要在平时历史教学中加以训练和指导。 四、对今后教学的启示 1、中考试题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内容很多,但重点考查的是基础知识,所以历史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重点的教学,要对《历史课程标准》中要求掌握的历史现象,历史人物,基础线索,阶段特征、基础观点等要求学生牢固掌握并应理解到位。 2、学生要掌握的知识点很多,容易混淆,甚至有点混乱,所以老师应教给学生一些简单而有效的记忆方法,便于学生记忆。 3、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和理解知识点,复习时教师要梳理教材将考点条理化线索化,要注意历史知识多层次、多方位的联系:特别要注意历史发展的纵向联系;同一历史时期的横向联系;历史发展的因果联系;历史现象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历史知识与其他相关学科知识的联系和渗透等,给学生以完整的知识体系。 4、老师在注重历史基本知识传授的同时,还必须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特别是综合、归纳、分析比较以及发散思维和语言表达等能力,这样学生在考试的时候才能得心应手,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