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中考历史知识点:中国近现代史部分(4)(2)
http://www.newdu.com 2025/09/23 08:09:39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对策:同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依据:亚非民族解放运动高涨,资本主义相对稳定,帝国主义采取了“以华治华”政策,北洋军阀实行黑暗统治,因此广大民众与帝国主义扶植下的北洋军阀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作用:国民大革命运动不断发展,基本上****了北洋军阀统治。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193.) ()对策:武装反蒋→抗日反蒋→逼蒋抗日。 ()依据:随着法西斯上台与扩张,蒋介石推行屠杀共产党,“绝对不抵抗”“攘外必先安内”等政策,主要矛盾由阶级矛盾逐渐转化为民族矛盾。 ()作用:中共获得了人民拥护并开辟了新道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抗日战争时期(193.~194.) ()对策:联蒋抗日。 ()依据:法西斯与反法西斯矛盾成为国际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社会各阶层、各阶级都积极投入到抗日救国运动中,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作用:国共两党基本上能并肩战斗,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第三次同内革命战争时期(194.~194.) ()对策:自卫反蒋。 ()依据:随着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化和美国推行扶蒋****的政策以及******坚持内战独裁方针,中共领导的广大民众与美蒋反动派的矛盾成为最主要矛盾。 ()作用:中共经过三年的艰苦努力,****了******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194.~195.1) ()对策;彻底倒蒋。 ()依据:由于美国推行霸权政策和对新中国采取扼杀政策,******又垂死挣扎,因此,中共领导的广大民众同******残余势力、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作用:中共通过土地改革、镇压******、抗美援朝等,不但彻底完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而且使人民民主政权得以巩固。 三、关系的认识 .影响国共关系的因素 ()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当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时,两党就有结束对抗走向合作的可能。 ()两党的阶级性质不同,是国共关系矛盾、斗争直到分裂的根本原因。 ()国际政治势力的态度与国际环境的影响。进步的国际政治势力和有利的国际环境能够促成两党之间的合作;反之,反动的国际政治势力的插手,又会加速两党关系的破裂。 .国共关系的认识 192~194年,国共两党关系呈现“合作—分裂—再合作—再分裂”的曲折发展历程。 “分则两伤”:国共长期分裂内战,损伤国力,十年内战时期,******军队疯狂进攻红色根据地,导致日本帝国主义乘隙而入,严重影响了中华民族独立,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灾难。抗战结束后,两党内战再起,******败逃台湾,海峡两岸长期对峙,致使中华民族至今尚未完成统一大业。可见,国共分裂严重影响国家独立统一、综合国力增强和国际地位提高。但是,我们应看到:******是挑起分裂的罪魁。 “合则两利”:民族的独立统一高于一切,没有中华民族的独立统一,就没有各阶级、各党派的前途和利益,这是全体中国人的共识。大革命时期,北洋军阀统治阻碍着中国统一,中国人民和北洋军阀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为此,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团结奋战,基本****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30年代,日本侵华威胁到整个中华民族的生存,国共两党“存则俱存,亡则俱亡”,为此,国共再次合作,并肩抗日,正因为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的共同抗战,中国人民才取得了近百年来第一次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总之,合则有利于民族的兴旺和崛起,分则对中华民族来说是战争和灾难,两党为了民族利益,应当再次合作,为了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国共两次合作的异同点: 相同点:()都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里,都面临共同的强大敌人, 都由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决定。()都是在中共的推动下,共产国际的积极促成下实现的。()都大大推进了中国革命的发展。 不同点:()背景不同:前者是封建军阀割据,阶级矛盾尖锐;后者是中日民族矛盾已成为最主要的社会矛盾,中华民族处于亡国灭种的生死关头。()合作对象有异:前者是以孙中山为首的******,后者是以蒋介石为首的******亲英美派。()政治基础不同:前者是新三民主义,后者是共同抗日。()斗争对象不同:前者要****北洋军阀,后者要****日本帝国主义,赢得民族解放。()合作的阶级基础有异:前者是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后者包括一切赞成抗日的阶级和阶层,具有广泛的民族性。()作用和结果有异;前者推动工农运动发展,保证了北伐战争胜利进军,但******右派叛变革命,合作破裂,大革命失败;后者坚持到抗战胜利,成为抗战胜利的保证。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