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中考历史知识点:世界近现代史部分(1)
http://www.newdu.com 2025/09/21 09:09:18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年) 一、原因 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 直接原因:萨拉热窝事件 二、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1914.6.18,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在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被一塞尔维亚青年开枪刺亡。 三、爆发 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德、俄、法、英很快卷入战争,战争在两大军事集团之间展开。意大利为自身利益,参加到协约国一方作战。 四、战争进程 一战规模空前,战场涉及欧洲、非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但主要集中欧洲。先后有三十多个国家卷入战争。 五、战争的结束 1918年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协约国战胜同盟国) 六、一战的性质: 非正义的帝国主义争霸、侵略、掠夺战争 七、大战的影响 给交战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大战涉及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亿人口。死伤3000多万人,损失达3400多亿美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年) 一.根源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2)直接原因: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3)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对法西斯的侵略扩张采取绥靖政策。 二、慕尼墨阴谋 慕尼黑会议 1938年9月,德、意、英、法政府首脑在德国的慕尼黑城签订协定, 实质:大国出于自身利益考虑,牺牲弱小国家利益谋求与法西斯的妥协。并妄图推动法西斯进攻苏联,祸水东引,坐收渔人之利。使得德军占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把绥靖政策推向顶峰。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四、战争开始阶段的进程 1940年4、5月,德军“闪击”西欧和北欧。英国也遭到德军飞机猛烈轰炸。英国首相邱吉尔坚持抵抗。 五、战争的扩大 1、苏联卫国战争开始―― (1)1941.6.22,德军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苏德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扩大。 (2)莫斯科保卫战,德军第一次重大失败。 2、太平洋战争的爆发――1941.12.7,日本偷袭美国太平洋海军基地珍珠港,战争规模达到最大。它促进了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六、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和大战性质的变化 随着法西斯侵略的扩大,世界反法西斯国家联合起来,形成了国际反法西斯同盟(1942年1月1日,26个国家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由一场帝国主义的战争演变成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斗争。 七、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 斯大林格格勒战役(1942、7―1943、2)―――是苏德战争转折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 八、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1、第二战场的开辟――1944.6.6,美、英等反法西斯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加速了德国灭亡的进程。 2、雅尔塔会议 1945年初 美、英、苏三国首脑通过打败德国以后,要对德国实行分区占领实现德国民主化,彻底消灭德国的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战后成立联合国。苏联答应有条件地参加对日作战 九、战争的结束 1、欧洲战场:(1)1943.5.2,苏军攻克柏林 (2)1945.5.8,德国投降,标志着欧洲战场结束 2、亚洲战场: (1)1945年8月,美国在日本的广岛、长崎投下两枚原子弹,苏联红军对日作战。 (2)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3)1945年9月2日,日本签订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十、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 (1)根本原因:世界人民团结起来,建立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对付共同的敌人; (2)其他重要原因:反法西斯战争的正义性;法西斯主义不得人心。 各国人民在战争中表现出来的坚强不屈和英勇奋战。战争的扩大,导致苏联和美国参战,增强了反法西斯阵营的物质和军事力量;等等。 十一、二战的性质:世界范围内的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 十二、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是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的主要国家,为世界反法西斯的胜利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和巨大的牺牲。 十三、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意义和启示 意义:奠定了世界和平的基础,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启示:和平来之不易,悲剧决不能重演。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国家在平等基础上能够联合起来共同对付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的挑战。加强国际合作,才能求得共同发展。最大的启示:人类应在对付共同挑战的时候,应该团结一致。 十四、比较两次世界大战的不同点 ①背景不同:“一战”爆发时,世界上只有一个资本主义体系;“二战”爆发时,除资本主义体系外,还有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法西斯国家、资本主义民主制国家和社会主义苏联之间的关系,深刻影响着“二战”。 ②战争目的不同:“一战”时交战双方的目的主要是瓜分殖民地,争夺市场和原料产地;“二战”时法西斯国家不仅要打败对方,而且要在战败国内建立法西斯制度。 ③性质不同:“一战”从总体上看是帝国主义战争;“二战”从整体上看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④危害程度不同:“二战”的规模更大,给世界带来的人力、物力上的损失更大。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