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政治复习资料: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同步练习题(含答案)(2)
http://www.newdu.com 2025/11/19 10:11:01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二、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选出该答案,并将字母代号填入括号内) 16、要实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的基本目标,必须( ) A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B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为目标,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C建立和完善单一的分配制度,即只能实行按劳分配 17、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是( ) A生产资料公有制 B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C以多种所有制经济为主体,公有制与之共同发展 18、在我国,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的是( ) A公有制经济 B国有经济 C多种所有制经济 19、实践证明,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所有制形式有( ) ①一切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所有制形式 ②一切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的所有制形式 ③一切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的所有制形式 ④一切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所有制形式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20、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 A建立计划经济体制 B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1、2001年,国家制定和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这个《纲要》( ) ①以发展为主题 ②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 ③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 ④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 ⑤规划了“十五”期间即2005年~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22、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实现共同富裕,是( ) ①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②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和“三个代表”的最终体现 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目标 ④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前提条件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④ 23、我国这几年加强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地区是( ) ①中西部少数民族地区 ②革命老区 ③边疆地区 ④特困地区 ⑤深圳、厦门等经济特区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24、下列已经成为全球性重大问题的有( ) ①人口过快增长 ②自然资源短缺 ③环保受到高度重视 ④生态环境恶化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25、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它是面向未来的发展战略 B它是解决我国历史上遗留问题的“再回首”战略 C它是确保经济和社会长期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 26、当前制约我国经济快速、持续、健康发展的突出问题有( ) A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极不完善 B反腐败斗争根本不能深入进行 C人口过多、资源短缺、环境恶化 27、我国2010年人口增长的目标是( ) A全国人口总数控制在13亿以内 B全国人口总数控制在14亿以内 C全国人口总数控制在15亿以内 28、我们要努力提高人口素质,使沉重的人口负担变成( ) A丰富的人力资源 B丰富的财力资源 C实现现代化的根本动力 29、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减少资源的浪费和破坏,关键要靠( ) A科技创新 B法律的制度化 C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30、下列说法中,都正确的选项是( ) ①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②“十五”计划纲要提出要以经济结构调整为动力 ③我们要通过先富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④如果人口增长过快、数量过多,就必然导致资源过量消耗,环境不断恶化。而资源短缺、环境恶化,又必然影响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必然威胁人类今后的生存发展 ⑤只有通过科技创新,才能不断提高保护、治理环境的能力和水平,才能加快发展环保产业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三、简答题 31、在我国,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哪两个方面? 32、我国目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其具体要求是什么? 四、阅读分析题 33、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规划的经济增长指标为:经济增长速度预期为年均7%左右,到2005年,按2000年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25000亿元左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400元。 材料二:“十五”期间我国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居民生活质量有较大的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比较完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5%左右。到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住宅面积增加到22平方米,全国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40%。城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和农村医疗服务设施继续改善,人民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 材料三:1997--2000年,全国667个城市、1638个县人民政府所在地的镇全部建立起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共有301万城市贫困人口得到救济。同时,有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了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约有316万农村居民受益。 材料四:2002年2月28日,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01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为9593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3%;市场价格保持稳定;国际收支状况良好;经济结构调整取得了新进展,经济运行总体质量和效益不断改善。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四则材料主要反映了什么问题?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提出以什么为根本出发点? (3)为什么我国要坚持这一根本出发点? 34、材料一:我国人口占世界的22%,耕地却只占7%。世界人均耕地为4.05亩,我国人均耕地却只有1.16亩。目前我国非农业建设闲置土地总面积高达174.7平方千米,其中53%是耕地,有些已荒芜多年。闲置耕地中的一半以上已经不能再恢复耕种。 材料二:《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我国七大水系、湖泊、水库、部分地区地下水和部分海域,仍受到严重污染,并出现恶化趋势,长江、黄河、淮河的水质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材料三:2002年入春以来,新疆、甘肃、内蒙古、青海等地区发生了连续不断的沙尘暴天气。从3月中旬以来,一场10年以来最大的沙尘暴先后袭击了甘肃、内蒙古、宁夏、山西、陕西、河北、北京、天津等地120多个县,总面积140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3000万。据统计,我国目前的荒漠化土地面积达262万平方公里;我国沙化土地面积正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迅速扩展;全国每年“沙患”造成的损失达540亿元。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三则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2)面对严峻的资源和环境问题,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战略?实施这一战略,关键是做好什么工作? (3)在现代化建设中,你认为应怎样保护好资源和环境? 【参考答案】 一、判断: 1、×2、√3、×4、×5、×6、√7、√8、√9、√10、×11、×12、√13、√14、×15、× 二、单选: 16、A17、B18、B19、C20、C21、B22、A23、B24、B25、B26、C27、B28、A29、A30、C 三、简答: 31、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这是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保证。 32、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这一经济体制要求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使市场对商品生产和流通起基础性调节作用。 四、阅读分析题: 33、(1)我国有着明确而具体的发展目标;国家十分关心人民群众的生活,并以大力发展经济来保证,“十五”开局良好。 (2)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 (3)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必须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和“三个代表”的最终体现。 34、(1)说明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形势;我国生态环境继续恶化,环境问题严重。 (2)我们应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这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长远大计。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关键是要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 (3)该题为开放性题目,可以围绕题意自由发挥。可以从加强法制教育提高环保意识、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保持生态平衡、贯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方针等方面作答。也可引入初三《思想政治》教材第74页的内容之后,再适当发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