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下载-中考试题库-中考成绩查询-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中考查分网-中考网-中考资源网-中学学科网

首页 > 中考政治 > 综合辅导 >

中考政治复习资料: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同步练习题(有参考答案)


    第七课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 教学提纲与测试
    一、基础知识
    1、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也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人民当家做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为了保证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治权利,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管理国家事务。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直接体现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并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受人民代表大会监督。
    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行使立法权、任免权、决定权、监督权。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它行使全国人大的部分职权。
    4、人民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人民民主选举产生。县、乡两级由选民直接选举,市以上属于间接选举。
    人民代表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人民代表作为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宪法赋予他们特有的权利和义务,以保障他们完成行使国家权力的使命。
    5、我国人大代表参政议政的意识进一步增强。
    实践表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适合我国的国情,符合人民当家做主的宗旨,能够确保国家权力掌握在人民手中。它保证了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能够根据人民的实际需要,及时确定国家管理和社会发展的大政方针和目标,制定各种法律、法规,做出各种决策,逐步实现人民民主专政的历史任务。它既保证了中央集中统一的领导,又发挥了地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中央和地方形成坚强的统一整体。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必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6、发展民主必须同健全法制紧密结合。
    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实行依法治国。
    健全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重要内容,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
    7、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实现人民当家做主的基本保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依法治国从制度上和法律上保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的贯彻实施,它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不健全法制,就不可能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就不可能有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协调增长。
    8、依法治国的含义: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9、依法治国的本质是崇尚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
    实行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在于保证人民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做主的地位。
    10、建立科学完备的法律体系,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前提。
    国家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环节。
    司法机关公正司法,严格执法,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备条件。
    11、加强法制教育,增强法制观念。
    要依法治国,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教育,切实做好普法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为依法治国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只有这样,才能在全社会形成人人知法、懂法、守法、护法的良好风尚。
    12、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
    我国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分布特点。
    13、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要加强民族团结,必须坚持民族平等,努力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为了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实行扶助政策,提供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支援。少数民族的蓬勃发展,也为伟大祖国的繁荣和富强做出了巨大贡献。我国少数民族地区还比较落后。为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我国政府于2000年开始全面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14、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二、典型例题
    例1、选择题: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
    A社会主义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民主集中制 D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
    [解题指导]
    该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要抓住"题眼",即抓住关键词"根本政治"来分析。A项是我国的根本制度,是从总体上来看的,根本制度包括根本政治制度和其它的一系列制度。C项是组织原则,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原则、中国共青团的组织原则、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原则包括人民代表大会的组织原则,都是民主集中制。D项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不是我国的政治方面的制度。因此该题的答案只能选B项。
    [参考答案]B。
    例2、选择:现在世界上多数国家都建立起日趋完备的法制,以严密的法律来调整和规范人们的行为,这说明( )
    A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B依法治国是实现人民民主的重要途径
    C依法治国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
    [解题指导]
    对于这类题目,关键是要仔细推敲题干和题肢之间的内在联系,去掉那些看起来正确而实际上并不相关的题肢,这样,那种必然的联系我们便会寻找到。
    题目中,A项明显是不合题意的,我们不能把世界上多数国家(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是资本主义国家)法制的完备等同于我国也把依法治国当成了基本方略。B项也不切题,虽然表述得很好,同上一项一样都是正确的,但是不存在应有的联系。只有C项同题意吻合。
    [参考答案]C。
    例3、材料一:1998年夏季,洪涝灾害发生后,国务院立即发出了关于保护森林资源、禁止毁林开垦和乱占林地的通知,在全国范围内坚决依法从重打击了各种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分子。
    材料二:1999年1月4日晚,重庆市綦江县虹桥忽然整体垮塌,造成死40人、伤14人的重大悲剧。经政法机关审理,12名涉嫌事故责任人被逮捕、刑事拘留或取保候审。其中,原綦江县委副书记林世元被判处死刑。
    材料三:近年来,国家在政权建设、经济发展、社会治安、计划生育、精神文明、宗教信仰、民族团结等方面,都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如果没有这些法律、法规,国家承担的各项职责就难以实施,社会也就会陷于混乱。
    阅读后,结合教材有关知识回答:
    (1)上述三则材料集中说明了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正在实施什么基本方略?
    (2)为什么要实施这一基本方略?
    (3)怎样推进这一方略的实施进程?
    (4)在推进这一进程中,青少年学生应该怎么做?
    [解题指导]
    该题主要考查同学们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题目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把当时的时事政治材料用作背景材料,命题有新意,并能做到"小而活,活而不难",让一般的学生都能回答出其中的道理。
    在解答此类题目时,要认真审题,弄清题目的具体要求,直至弄清命题意图;回答问题一定要紧扣题意,注意"准确性",切不可随意发挥;还要注意回答问题的"全面性",切不可蜻蜓点水,答其一二,不及其余。
    人们常说"题在书外,理在书中",对于分析说明题一定要做到从有限的文字中寻找到最多的信息量,尽其所学,努力发挥。例如,对最后一个小问"青少年学生应该怎么做"这样的一道能力题,应当联系当时的社会现实、自己的思想认识,并紧密结合所学政治教材中的观点来回答,要努力学会运用。
    [参考答案]
    (1)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2)依法治国是……(该小题只要能回答出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就行)。
    (3)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就要进一步加强法制建设。
    要坚决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要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
    要增强全民的法律意识,形成人人知法、懂法、守法、护法的良好风尚。
    (4)要认真学习法律知识,按法律规定办事,坚决不做违纪违法的事,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并勇于同破坏法律的言行作斗争,以实际行动维护法律的尊严。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