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中考政治复习提纲(2)
http://www.newdu.com 2025/11/18 02:11:47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4、如何克服逆反心理? 努力培养发散思维,从多方面考虑问题;提高文化素养,提高心理适应能力;如果与父母发生矛盾,首先看一看是不是自己的逆反心理在作祟,并且尝试着换个角度去思考问题;体谅父母“望子成龙”的良苦用心,体会他们言语行为的真实动机;把握自我,在要和父母发生冲突的时候,尽力克制自己,同时也提醒父母息怒;对家长有意见要有礼貌的提出,不任性,不耍脾气,不顶撞。 5、怎样正确处理和父母的关系?(怎样做到有话好好说?) A、要谅解父母的过失,要体谅父母,尊重父母,理解父母,听从父母的劝告。 B、经常与父母交流生活,学习,思想等情况。少用命令的口气,多用商量的口气。及时体察父母的心情,感受,多作解释,争取得到父母的理解,说出自己的心情,感受,或通过书信的方式试着与父母进行情感交流。 C、作为子女应该敞开心扉,积极地与父母交流,沟通,掌握沟通的一些技巧和方法,努力做到有话好好说。说说我们对父母的心里话,让他们走进我们的内心世界。 D、赞赏父母,认真聆听,帮助父母,在家庭交往中,不必与父母太计较。 E、我们要理解父母,体谅父母"望子成龙"的良苦用心,体会他们言语的真实动机。把握自我,在要和父母发生冲突的时候,尽力克制自己,同时也提醒父母息怒。对家长有意见要有礼貌的提出,不任性,不耍脾气,不顶撞。 第六课 换个眼光看老师 1、如何认识教师工作?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教师工作的最大特点在于与学生交往。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他们的兴趣爱好、气质修养等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为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教师要担当学生的长辈、朋友,班级的组织者、管理者,心理健康顾问以及模范公民等多重角色。教师工作是一种特殊的劳动,更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劳动。 2、怎样理解我们的老师? 设身处地地为老师着想,自觉自我反省;主动找老师交流沟通,说出自己的想法;谅解老师的过错,构建好新型的师生关系;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与批评。 3、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 表扬和批评是老师经常使用的教育手段,也是老师对学生的一种关心和爱护,更是老师应尽的责任。表扬和批评好比加油站,受到表扬不要头脑发热,要找出差距,继续努力;批评好比防疫站或急诊室,受到批评不要耿耿于怀,要虚心接受,有错即改。让表扬和批评成为我们与老师进行有效沟通、增进感情和不断努力的动力;让表扬和批评伴随我们健康成长。 4、为什么要理解、支持和尊敬老师? 在一定意义上,教师是文明的使者,向他们表示敬意,就是给予文明应有的尊严。尊师重教不但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也是社会的行为规范。尊敬老师就是尊重知识,尊重人类的文明和进步。 我国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教育事业。教师承载了国家、社会以及千千万万家庭的希望和责任,老师是知识的重要传播者和创造者,连接着人类文明的历史、现在和未来。教师肩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为振兴中华培养人才、提高民族素质的重任。 5、我的尊师行动: 尊重老师的劳动,虚心听取老师的教导;对老师要有礼貌;以好的成绩报答老师;多想想老师的困难和苦衷;做错事后能真诚的接受老师的批评见到老师热情打招呼、问好;感激老师的关心和教育;关心、体谅和帮助老师。 6、现代师生关系: 现代师生关系已经超出了传统意义的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关系,在新的教育观念里,教师和学生具有平等的人格和尊严,师生关系是一种互相教育、互相感染、教学相长的关系,师生双方互相尊重、信任、理解、合作,构建起一种新型的、良好的师生关系。 第七课 行为与后果 1、在法律上,人的行为分为作为和不作为两种。 2、行为与后果的关系: 行为与后果具有一致性,有行为就会有后果,某种后果一定是由某些行为引起的。行为都会产生一定的后果,作为的行为会产生一定的后果,不作为的行为也会产生一定的后果。 有的行为会产生一种后果,而有些行为则会产生多个后果,甚至是连锁的后果;有的后果是由一个行为造成的,而有的后果是由多个行为造成的。 不仅个人的行为会产生后果,一个集体、一个国家的任何行为也都会产生一定的后果。 3、为什么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每个人都有行动的自由,但是自由必须以不损害他人的、集体的和生活的权利和自由为前提。任何人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同时承担相应的义务。作为公民应该为自己的行为承担法律的、道德的责任。不承担责任不仅会给自己带来影响,如得不到人们的信任,而且还会有损他人和社会的利益,从而受到人们的谴责甚至法律的惩罚。 4、如何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是一个自我认识、自我接纳、自我调节、自我引导与调控的过程。在行为前预见与选择,行为中自律与自控,行为后自省与负责(集中体现)。 第八课 有肩就得挑担子 1、成人的基本标志是具有责任意识和责任能力。 2、树立高度责任感的意义: 责任意识是一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能给我们以战胜困难的勇气和智慧,又能帮助我们不断修正前进的方向,有效地抗拒不良诱惑。如果不能履行应尽的社会责任,违背了法律和道德规范,就要受到相应的惩罚和谴责。 3、一个人由于具有不同的身份(角色)而负有不同的责任。也可以同时具有多种社会身份,每一种社会身份都要求承担相应的责任。 4、责任来自于社会道德、习俗及法律等方面的要求,具体来说包括职业、习俗、公民原则、道德原则、承诺、养育等。 第九课 承诺的分量 1、信守承诺的重要性: 承诺给别人的是一份期待,给自己的是一份义务。不努力地去实现承诺不仅要受到心灵上的拷问,道义上的谴责,有时还要受到法律上的惩罚。信守承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信守承诺需要我们付出时间、精力乃至金钱。 3、信守承诺会得到回报:得到真正的帮助,得到友情的温暖,获得别人的信任,赢得人们的尊重和社会的赞誉,增强自信心,自尊得到满足,获得更多的成功机会。 4、怎样学会承诺? 在作承诺时要量力而行;在承诺后应尽力而为;当承诺无法实现时要取得对方的理解。许诺时要慎重思考,不能随意,坚决履行诺言。 第十课 对自己的一生负责 1、人生与责任的关系: (1)责任无时不在,伴随人的一生。(2)一个人所担负的责任往往是多重的。每个人都不仅担负着对自己、对他人的责任,还有对家庭、对集体的责任,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3)责任是相互的。对他人负责就是对自己负责;对自己负责,也就是对他人负责。反之,对他人不负责也就是对自己不负责。 2、在生活中,要 勇敢地承担责任,只要是属于自己的那份责任,即便是在十分紧急、非常困难的情况下,也应该做到临阵不乱,理智面对。 3、怎样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首先对自己负责。一个对自己都不能负责的人,是不可能对他人、对家庭、对集体、对社会、对国家负起责任的。 必须掌握一定的知识,有能力才能负责任。我们不仅要学好各门功课,还要学习对自己有价值的其他知识。 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自觉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社会道德和法律规范;对自己负责,做一个好公民、好儿女、好学生、好居民;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拓宽视野,锻炼身体,提高能力。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