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政治复习资料:关注国家的发展达标基础测试题(带答案)(2)
http://www.newdu.com 2025/11/19 08:11:37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 2、D 3、C 二、不定项选择题 1、ABD 2、ABCD 3、ACD 三.新闻分析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因素。 2、对外开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自主研发更重要。因为只有把科技进步的基点放在创新上,才能实现我国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真正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四.新闻分析 1、(1)科学技术的发展,关键在人才,高素质人才是一个国家最为重要的资源。(2)教育越来越成为提高一个国家创新能力的基础,教育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和创新能力,并最终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兴衰成败。 2、如:(1)某些地方学校注重中考学科的学习,忽略其他素质的培养。建议:相关部门做好检查监督力度,督促学校全面培养学生。 (2)有的地方的学校多年来校舍失修,设施陈旧,还有不少属于危房学校,更谈不上教学设备、设施的配套及完善,严重制约了素质教育的推行。建议:加大教育投入,完善教育设备的配置,为人才的培养提供良好的条件。 8课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单项选择题 1、2009年12月17日至18日,温家宝总理出席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领导人会议。世界各国之所以高度关注气候变化,是因为( ) ①关注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的主题②气候变化威胁生态平衡,危害人类健康 ③气候变化制约着世界各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④气候变化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重要问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目前,我国太阳能光热应用面积已占到全球的76%,是整个欧美地区的4倍之多,并以每年20%—30%的速度持续递增。而作为世界最大太阳能制造商的皇明集团创业10年已累计推广太阳能800万平方米,相当于整个欧盟7-8年、整个北美16-18年的推广总量,累计为国家节约1000多万吨标准煤,减少各类污染500多万吨,其一年的推广量就相当欧洲的一倍、比北美两倍还多。上述材料告诉我们( ) A.大力推动清洁能源建设,可以有效的缓解我国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的问题 B.大力推动清洁能源的建设,是解决我国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的根本途径 C.我国资源分布不合理,资源浪费严重 D.我国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使我国资源形势更加严峻 3、中国的劳动力有7亿4千万,而欧美所有发达国家的劳动力只有4亿3千万。中国每年新增劳动力1000万,中国的下岗和失业人口大约1400万。进城的农民工一般保持在1亿2千万。上述材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 A.我国人口基数大、增长快 B.我国劳动力资源匮乏 C.我国老龄化人口逐渐增多 D.我国劳动者素质不高 二、不定项选择题 1、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方针指引下,我国政府通过开展宣传教育,编制行动计划,制定法规政策,实施工程规划,开展调查监测,加强科学研究,强化机构建设,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措施,有力地推动了湿地生态保护的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了一个覆盖大部分重要湿地的保护网络体系。这表明( ) A.中国是一个负责任大国 B.中国的生态环境形势很好 C.中国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D.中国正在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2、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在节能环保方面要完善并严格执行能耗和环保标准。新上项目必须进行能源消耗审核和环境影响评价,不符合节能环保标准的不准开工建设,现有企业经整改仍不达标的必须依法停产关闭。这说明我国( ) A.积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B.正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C.积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D.坚持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原则 3、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坚持“好”字优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表明中央政府在经济发展上更加注重体现( )的要求。 A.依法治国 B.科教兴国 C. 科学发展观 D.保护环境 三、新闻分析 材料一:今年总理《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到“低碳”一词,我国正在走向低碳经济的时代。应对气候变化,成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外在推动。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影响日益明显,依靠低碳经济化解危机、寻求发展已是全球共识。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发展低碳经济,成为我国履行环境责任,占据国际经济竞争制高点的现实途径。推进节能减排,成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内在要求。面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紧迫的资源环境约束问题,我国将节能减排作为国家意志强力推进,制定了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发展低碳经济,成为我国转变发展方式,从根本上实现节能减排的必然选择。 材料二:低碳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发展方式。小到吃肉走路等日常生活环节,大到清洁能源开发等世界技术前沿,低碳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我们。低碳经济的核心内容就是低排放、低消耗、低污染。所谓低碳生活,对于我们人的行为来说,就是要尽量地不用或者少用化石性能源(煤、石油、天然气等),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并且尽量少用能耗。发展低碳经济,已是中国的积极行动。2009年11月,中国公布到2020年的减排目标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将此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在抓紧研究制定《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新兴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发展低碳经济指导意见》等政策。科技部出了一本小册子叫做《全民节能减排手册》,上面估算了,如果我们一个人一年节省一斤粮食,全国就能减少62万吨的二氧化碳排放。 1、请结合思品课的有关知识,从4个方面说说我们为什么要发展低碳经济? 2、“拯救地球,节能减碳”,说说你能做到哪些?(至少4个方面)(4分) 四、新闻分析 据悉,由于需求持续大幅提高而产量增速有限,到2020年我国石油和天然气的对外依存度都将达到50%左右,我国已经着手制定石油储备计划。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源,在继续保持国内原油产量稳定的同时,大力开发利用国外石油资源;统筹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国家安全,建立稳定的石油储备和供应体系;坚持开源节流并重,把节约用油放在优先地位;依靠科技创新大力提高石油利用效率,并积极开发石油替代产品,满足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对石油的需求。 1、你是如何看待我国制定的石油储备计划? 2、在能源日趋紧张的今天,你知道我们国家近期采取了哪些行之有效的节约能源的具体举措?请你再提几条合理化建议。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A 3、A 二、不定项选择题 1、ACD 2、ABD 3、CD 三、新闻分析: 1、(1)发展低碳经济有利于推进全球性环境问题的解决,改善人民生活。 (2)发展低碳经济,节能减碳,有利于培养人们的节俭意识,弘扬艰苦奋斗精神。 (3)发展低碳经济,能促进节能减排,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 (4)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就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或:符合科学发展观。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的发展观。) 2、少用电吹风、空调;出行方式尽可能选择步行或少乘坐私家车;积极参加植树活动;爱惜粮食、节约用水等。 三、新闻分析: 1、石油是人类目前使用的主要能源之一,对于任何国家的发展都很重要。我国近年来能源形势十分紧张,因此国家提出石油储备计划是从我国长远利益考虑的明智之举,体现了可持续发展战略。 2、如,夏天写字楼、商场的温度应不低于26度,提倡使用中水灌溉公共绿地等。 建议: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强化监督管理;加强教育和宣传,提高公民的环保节能意识;加快科技进步,研发可替代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等。 9课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两幅图表明( ) 在美国的中国文化节 世界著名三大男高音故宫放歌 A.我国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实际是只继承和发展中国的传统文化 B.外国的优秀文化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 C.我国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努力学习和吸收外国优秀文化成果 D.我国一味吸收所有的国外文化 2、香港义工黄福荣在青海玉树服务期间,玉树发生了里氏7.1级地震,他在奋力抢救地震中被埋压的师生的过程中自己却被余震带来的房屋垮塌夺走了46岁的生命。一时间,这个普通的香港义工的名字传遍了大江南北,带给无数人深深地感动。上述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要勇于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②把个人的安危放在首位③把个人的前途和祖国的发展、民族的振兴结合起来④弘扬民族精神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3.在当代发展先进文化就是 ①抛弃中国传统文化,发展西方现代文化②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③尊重世界各国文化的多样性,海纳百川博采众长④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文化( )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二、不定项选择题 1、歼-10战斗机从1986年正式开始研制,整个中国航空工业各有关单位通力合作,广大军工科研人员艰苦奋斗,人民空军试飞员承担了数十项极限试飞任务,对数百个课题进行上千架次的试飞检验,确保歼-10战斗机按时装备部队。这说明( ) A.没有竞争,只有合作,事业更容易成功 B.合作是一种力量,有助于事业的成功和社会的发展 C.善于合作是时代的要求 D.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具有重要的作用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前夕,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等11部门组织开展了“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开展“双百”人物评选活动,有利于( ) A.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B.从根本上消除道德缺失现象 C.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 D.充分汲取世界各民族的文化 3、2009年11月16日,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下发了《关于严厉打击手机网站制作、传播淫秽色情信息活动的紧急通知》,要求就手机网站制作、传播淫秽色情等有害信息活动进行专项治理。此举( ) A.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 B.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够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 C.对手机运营商和手机网站的发展不利 D.有利于抵制腐朽文化,促进先进文化建设 三、新闻分析: 材料一:现在孩子吃的是肯德基,麦当劳,看的是日本动画片、韩国“肥皂剧”,过的是洋节日,这样下去恐怕连自己是中国人都忘了。去年圣诞节前夜,北京街头大堵车,成千上万的少男少女涌向基督教堂…… 材料二:日前,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文化产业振兴规划》,让不少业内人士倍感振奋。不少专家都表示,这是广大文化从业者期待已久的一份扶持计划。《振兴规划》的出台,将极大地鼓舞整个文化产业的发展,推动中国的文化像经济一样走向国际市场。 材料三:2009年年底,以《孔子》、《花木兰》等以中国元素为底蕴的电影、电视、动漫塑造了新的国家形象。“中华风韵——中国民族舞剧《梁祝》”举行预演,舞者们带来了具有禅宗意味的舞蹈《无极》、先秦风格的《楚腰》、魏晋宫廷舞蹈《踏歌》等。“无论是动画片《花木兰》还是《功夫熊猫》,好莱坞的这些中国题材影片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我们始终认为只有中国人才更能够展现出鲜明的中国元素、深厚的中华历史文化底蕴,这便是我们立项运作的最重要原因。”中国元素的对外传播,必须要以中国人特有的价值观为支撑,包括当代中国的价值观。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请你结合课本所学知识,谈谈以“中国元素”展示中华文明的这种做法具有什么重要的现实意义? 2、请你就如何展示和宣传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提出合理化建议。 四、新闻分析 材料一:当我们重拾传统节日文化记忆时,却发现传统节日的“节味”已被逐渐淡化。很多人不知道大阿福,没划过龙舟,没听过唢呐,不识艾草、菖蒲为何物,对清明节的祭奠仪式不以为然,皮影戏更是几乎销声匿迹。 材料二: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在圣诞节、情人节互赠礼物,在麦当劳、肯德基庆祝生日,一条胡同变成“美国小镇”,一个弄堂更名“欧洲花园”,就连乡村理发店的招牌也换成“蒙娜丽莎发廊”,还有年轻人染头发,好穿磨烂了的牛仔裤、深度纹身…… 1、材料一说明什么?举例说明节日文化建设的意义。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列举我们要学习哪些西方的文化。 3、请你发两条支持申报中秋节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信息到网络留言板上。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C 3、C 二、不定项选择题 1、BCD 2、AC 3、ABD 三、新闻分析 1、材料一说明当前某些孩子盲目崇拜外来文化,远离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意义:有利于展示我们优秀的民族文化、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自信力;民族精神对内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的作用,对外具有展示民族形象的功能。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可以让世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促进我国与世界各国文化交流等。学习外来文化与弘扬民族文化是相辅相成的。 2、建议:国家:利用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深入挖掘和大力宣传,将富有民族特色的艺术引入课堂和校园,进行文化美德教育等。 社会:组织举办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活动,引导人们过好传统节日; 个人:积极了解、宣传优秀传统文化;过好传统节日,积极参加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化活动。 四、新闻分析 1、材料一说明传统文化流失,令人担忧。例如体现尊老的重阳节、再现民族凝聚力的中秋节,凸显民族特征的清明节等。这些优秀传统文化节日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节日文化的发扬,有助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使中华民族焕发生机,增强凝聚力,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 2、材料二说明外来文化不可阻挡,唯有“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充分汲取世界上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精华,才能使我国文化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3、如,推动中秋节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体现了中华民族向往团聚、和睦、统一的愿望,是对中华文化的延续和肯定;中秋节是全球华人的情感纽带,代表了中华民族的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