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中考政治复习资料:上册第一次月考调基础练习题(附答案)
http://www.newdu.com 2025/11/17 06:11:54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宁波七中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初三社会第一次月考试卷(2011.10) 温馨提示:亲爱的同学,当你拿到这份试卷时,希望你充满信心,仔细作答,充分展示自己的实力和才华。 全卷分试题卷I、试题卷Ⅱ,满分为8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试题卷I为闭卷考,时间为25分钟;试题卷Ⅱ为开卷考。 试卷Ⅰ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题2分,共32分。请选择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错选、漏选都不得分。) 1.现在我们是中学生,是父母的儿女,是老师的学生,是同学的同学……这告诉我们( ) A.在社会舞台上,每个人都在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B.人生就像演戏 C.不同的角色意味着不同的责任 D.要关爱集体 2.“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面对外敌入侵,刚毅的林则徐毅然举起火把在虎门燃起滚滚浓烟。“敢于面对淋漓的鲜血,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鲁迅毫不犹豫弃医从文,用手中的笔唤醒沉睡麻木的国民。从林则徐和鲁迅的诗中,我们感受到( ) A.不是每个人都能够肩负振兴国家民族的责任 B.做人应信守承诺,说了做一定要做 C.对国家、民族负责任是一种高贵的品质 D.凡是成功的人士,一定会肩负起他的民族责任 3.四项基本原则是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之一。下列关于四项基本原则有关表述中,正确的是( ) A.它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B.它是立国之本,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四项基本原则 C.它是我们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第一要务[来源:Z+xx+k.Com] D.它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4.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雅尔塔体系发展演变的新特点是( ) ①形成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 ②美国开始对苏联的“冷战”政策 ③“北约”与“华约”两大集团对峙 ④逐渐形成美苏争霸的格局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5.下列有关北约与华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北约是以苏联为首的十二个西方国家组成的政治集团 B.华约的建立标志着冷战的开始 C.北约与华约两大军事集团的出现,标志着东西方对峙格局的形成 D.1955年,以苏联为首的所有社会主义国家在华沙签订了华沙条约 6.标志着殖民时代的终结的历史事件是( ) A.万隆会议的召开 B.印度的独立 C.纳米比亚的独立 D.非洲独立年 7.周恩来在下列哪次会议上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并引申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A.七十七国集团会议 B.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 C.万隆会议 D.联合国大会 8.实现好、维护好广大农民群众根本利益历来是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下列标志着我党已实现彻底消灭封建土地制度,真正解放农民这一目标的事件是( )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新中国成立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9.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 ) A.社会主义制度已基本建立 B.社会主义思想制度已基本建立 C.政治协商制度已基本建立 D.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已基本建立 在这运动中,各项指标愈订愈高,甚至出现了“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这类不正确的口号;出现了“一棵玉米冲九霄,彩云拴住玉米腰,吓得月亮直弯腰。”等顺口溜。据此回答10、11题。 10.历史上,这场运动是指 A.土地改革时期 B.“一五计划”时期 C.大跃进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11.对这场运动的不正确评价是( ) A.忽视了经济规律,违背了基本国情 B.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破坏了自然资源 C.一定程度上调动了群众的生产积极性 D.是党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道路时的一次重大失误 12.促使1972年尼克松访华的主要原因是( ) A.为了使美国产品进入中国市场 B.美国政府预见到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 C.美国人民迫切要求改善同中国的关系 D.美国政府认为同中国实现关系正常符合美国的战略利益 13.“上海合作组织”对我国具有的意义是( ) ①它是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是我国综合国力提高的标志 ②是我国改革开放开始标志 ③组织的成立进一步加强了我国与周边国家的联系 ④有利于改善中美关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是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它体现在( ) ①男女性别比失衡 ②地区发展不平衡 ③城乡发展不平衡 ④人口分布不平衡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5.胡锦涛总书记在谈到民族问题时,提出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即要加快民族地区小康社会建设步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共同发展。因为( ) ①各民族的大团结是我国统一、繁荣、昌盛的重要保证 ②没有团结就没有国家的安定,更不会有社会的进步 ③各民族团结是抵御外敌,称霸全球的关键所在 ④增进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符合各民族的共同愿望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6.近几个月来,由于物价上涨幅度较大,给一些低收入群体的生活造成了一定影响。为此各地纷纷出台相关措施,对困难群众购买粮、油、肉、蛋等生活必需品给予适量补贴。这一举措( ) ①是我们党“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 ②能够从根本上消除收入差距,实现同步富裕 ③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困难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生活问题 ④体现了我们党“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执政理念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试卷Ⅱ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6小题,共48分) 17.材料一:2009年6月,林萍无偿捐肝义救同村女孩;2010年12月,甘肃省陇西县“宁波市民爱心桥”正式通车;2011年4月,宁波爱心妈妈团启动仪式在鄞州万达广场举行…… 材料二:2011年4月26日宁波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通过了《宁波市慈善事业促进条例》。《条例》鼓励和支持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积极开展扶老、助残、救孤、济困、助医、助学、赈灾和其他公益事业活动。 (1)请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材料一所反映的现象。(2分) (2)请你谈谈材料二中宁波市提倡积极开展慈善活动的重要意义。(2分) (3)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你将怎样为宁波这座爱心城市续写动人篇章?(2分) 18.为了更好的了解我国国情,我校社会实践小组对宁波市社会经济等方面进行了一次调研活动,收集了以下信息。 材料一:宁波市GDP总额、人均GDP增长情况表(单位:元) 1978年1990年2000年2010年 GDP总额20.17亿141.40亿1175.75亿5125.8亿 人均GDP43728452178667394 (资料来源:《宁波统计年鉴2010》) 材料二: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摘自歌曲《春天的故事》的歌词) 材料三:在这30多年里,全国各地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是我们仍面临住房、物价、医改、教育、就业等等许多问题,期待政府着手解决。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1)材料一表格数据的变化说明了什么?(2分)这些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中的“老人”指的是谁?(1分)老人画的“一个圈”中位于福建省的是哪个地区?(1分) (3)材料三中的问题反映了我国怎样的国情?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什么?(2分) (4)作为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同学们经过调研更意识到历史赋予的重任。请问,历史赋予我们当代青少年的重任是什么?(1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