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下载-中考试题库-中考成绩查询-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中考查分网-中考网-中考资源网-中学学科网

首页 > 中考政治 > 综合辅导 >

2012届中考政治复习资料:科教兴国 创新中国专题复习提纲


    中考时政热点专题复习资料——科教兴国 创新中国
    【热点回放】1.建国60周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科技事业取得了令人满意的巨大成就。 2.“导弹之父”钱学森在北逝世,钱老一直忧虑中国目前缺乏拔尖的领军人材 3.温家宝发表题为《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讲活。4.200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5.国务院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观点引领】1.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和标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改变生活。 2.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民族创新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兴衰成败.3.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科技创新已经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 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实力显著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5.教育关系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一个民族的代表、教育对国家的发展和公民个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必须坚持优先发展教育.6.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义务教育具有普遍性、强制性,免费性特点。党和政府致力于促进教育公平,采取各种措施保护公民受教育的权利。7.党和政府尊重劳劝、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8.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社会主父集中力量办大事, 9.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在国际上的地位日益提高. 10.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容. 11.团结就是力量,发扬团队精砷。任何事业的成功,都需要良好的合作,合作能聚集力量,启发思维。开阔视野、激发创造性.12.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要树立远大理想,明确自己的崇高使命和社会责任,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立志成才,肩负起民族振兴的使命。
    【中考预测】 1自2000年以来.国家为什么要每年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重奖获奖科学家?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引领人类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②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民族创新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兴衰成败。③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④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2.国家召开科技奖励大会,重奖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才说明了什么:
    ①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②国家发展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
    3.除了重奖获奖科学家.怎样做才能使科学技术成为推动中国变革的重要动力?
    ①优先发展教育,重视人才的培养。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使经济建设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③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4.2009年.我国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这说明了什么?①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科技水平不断提高.某些领域已步入了世界先进行列;②我国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成效显著;③中华民族是具有非凡智慧和伟大创造力的民族:我国的自立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创新型国家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5.我国能够取得上述重大科技成就.主要原因有哪些?①坚持了中国共产党正确领导;②国家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为科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④大力弘扬创新精神;鼓励创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⑤广大科技工作者发扬了艰苦备斗、开拓创新。团结合作的精神。
    6.总理《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一文中强调:我们要依靠科学技术实现中国可持续发展,依靠科学技术形成少投入、多产出的生产方式和少排放、多利用的消费模式.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新型二业化和城镇化道路,你是如何理解温家宝总理这一讲话主题?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和创新是经济发展决定性因素。②可持续发展是全人类的共识和永恒的话题,依靠科技进步 人类才能使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的需要,即实现可持续发展.③加快推进以绿己和低碳技术力标志的能源革命,必须依靠科技创新。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