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中考政治复习资料:同步练习题及答案全套2(2)
http://www.newdu.com 2025/11/15 08:11:57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三、分析说明 22、⑴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⑵它的确立,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同时,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⑶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一项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经济制度。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不能把这两者对立起来。各种所有制经济完全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的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23、⑴李大爷从事的职业属于:国有经济;李大妈从事的职业属于:集体经济;儿子李强从事的职业属于:私营经济;儿媳王芳从事的职业属于:私营经济。⑵①在我国,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关键性作用。②在我国,作为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体经济体现着共同致富的原则,可以广泛吸收社会分散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财富和国家税收。③个体、私营经济一是支持了国民经济快速增长;二是拓宽了就业渠道,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三是满足了人们多样化的需求。对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3)他们走上了富裕道路说明了:在我国,只要我们顺应社会发展趋势、根据自身情况从事多种经济活动,发挥各种所有制经济的优势,辛勤劳动,是其致富的重要原因。 第八课 练习题 一、选择题 1、某中学初三(1)班同学开展关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三者的关系的讨论,你认为下列观点正确的有 ( ) ①甲认为:只要物质文明搞好了,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自然会上去②乙认为:不能忽视政治文明建设,因为政治文明为精神文明提供正确的方向和政治保障③丙同学认为:在抓好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必须抓好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④丁认为:三个文明紧密相连,缺一不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是( ) A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 B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C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D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3、建设中国特色文化的根本是 ( ) A思想道德建设 B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C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D科教兴国战略 4、先进文化的基础工程是 ( ) A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B发展教育和科学 C思想道德建设 D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5、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根本任务是 ( ) ①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 ②提高科学文化素质 ③提高法律意识和民主意识 ④培育“四有”公民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6、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 ) ①推动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②是物质文明建设的基础 ③为物质文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④对征个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产生巨大影响 A①③④ B①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7、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 ( ) ①推动当地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②提高当地劳动者的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和劳动技能 ③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繁荣当地人民的文化生活 ④增强科学意识、健康意识,培养奉献精神 A①②③④ B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8、袁隆平籼型杂交水稻技术投入生产,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净增产5000亿公斤,这说明 ( ) A精神文明是第一生产力 B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提供智力支持 C精神文明决定物质文明 D精神文明比物质文明更重要 9、不良文化的危害 ( ) ①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 ②不利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③可能使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④不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⑤不利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A 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⑤ D ①②③④ 10、现阶段我们应该建设这样的道德体系 ( )新课标第一网 ①与社会主义市场相适应 ②与社会主义法律相协调 ③与传统美德相承接 ④以科教兴国为核心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二.简答题 1、我国政府大力普及道德教育,在全社会积极提倡公民遵守基本道德规范,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什么? (2)为什么要重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的思想道德建设? (3)怎样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 (4)在公民道德实践活动中,我们中学生应该怎样做? 2、在“营造美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活动中,突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推出一系列道德实践新举措。 (1)开设道德银行,“道德银行”是根据同学们良好的行为表现评估折算成“道德币”登记在储蓄卡上,作为品德行为记录,你打算在“道德银行”储蓄哪些道德? “文化垃圾清除”行为。 除了常见的黄、赌、毒外,你认为还应该清除哪些影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文化垃圾? (2)请你试着拟两条关于诚信的标语。 (3)请你结合学校实际,提一些道德实践活动的建议。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CCCBC AABCC 二、简答题: 1、(1)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2)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重要保证;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是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需要;是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需要;是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需要。 (3)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精神的宣传教育活动;采取措施切实推行学校德育工作,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在社会上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4)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从点滴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告别不文明行为;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和社区服务活动,为促进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的形成做贡献。 2、(1)答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即可。 (2)封建迷信思想、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 (3)符合题意即可:诚信,人生大厦的基石;说老实话,干老实事,做老实人。 (4)符合题意即可。 第九课 实现我们的共同理想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所选选项前的字母编号填入题后括号内) 1.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 A.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B.实现共产主义 C.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 D.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下列关于共产主义的说法错误的是 A.共产主义社会将是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的社会 B.共产主义社会将是人民境界极大提高的社会 C.共产主义社会将是人类历史上最美好、最进步的社会 D.共产主义社会将是每个人自由而片面发展的社会 3.下列关于“小康”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我国人民的衣、食、住、行、用等已实现由贫困到温饱、再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B.小康社会的建成,将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C.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的小康 D.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我国将进入共产主义社会 4.在21世纪头20年,党领导全国人民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 ①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 ②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 ③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④祖国更加繁荣富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一步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④ 5.为实现我们的共同理想,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我们应做到 ①自觉投身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 ②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③着眼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艰苦奋斗,开拓创新 ④关注世界共同的问题,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6.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下列故事不能较好地体现这一主题的是 A.卧薪尝胆 B.负荆请罪 C.悬梁刺股 D.凿壁偷光 7.右侧这幅图告诉我们 (图片1见书P113饼图) ①我国尚未进入小康社会 ②我国已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③我国还有部分人口没有解决温饱问题,各地区之间发展很不平衡 ④我国的小康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的小康 A、②④ B、①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8.下列关于艰苦奋斗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艰苦奋斗是一种奋发向上、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 ②艰苦奋斗是一种开拓进取的工作作风 ③艰苦奋斗是一种勤俭节约的生活作风 ④艰苦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 D、②③④ 9.新时期推进现代化建设需要大力倡导和发扬的创业精神有 ①艰苦奋斗、勤俭节约 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③积极探索、勇于创新 ④顾全大局、无私奉献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10.近年来,许多大学生放弃东部优越的就业环境,主动到祖国西部去建功立业。对此,不正确的认识有 ①这是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体现 ②反映了当代大学生强烈的为实现理想而奋斗的社会责任感 ③只有到祖国西部去,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④西部的就业机会比东部多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 11.理想的实现需要艰苦奋斗。下列古训能较好地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①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②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③君子耻其言过其行 ④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人类艰苦奋斗的创业史 B.艰苦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不衰的精神之源 C.艰苦创业精神是某个时代所特有的精神 D.艰苦奋斗集中表现为创业精神 13.当代中国青年的最主要的社会责任是 A.求得民族的独立和人民解放 B.享有权利的同时,又要履行相应的义务 C.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 D.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4.纵观几千年的中国历史,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推动人类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的精神力量是 A.艰苦奋斗 B.爱国主义 C.集体主义 D.共产主义 二、非选择题 15.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什么?党的最高理想是什么?两者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16.新世纪,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时期。在21世纪的头20年,党的任务是什么? 17.据统计,到2000年底,在全国除市辖区以外的2000多个县级单位中,未达到温饱线的占22.8%,居温饱线和小康线之间的占63.2%,居小康线和比较富裕线之间的占13.7%,达到比较富裕线的只占0.3%。请问:以上数据主要说明什么问题?新课 标 第 一网 18.材料一:*同志说:无论是搞革命还是搞建设,要想取得成功,都必须有强大的精神支柱。 材料二:有人说: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已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所以,现在再提倡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已经没有必要了。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本课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⑴材料一中的“强大的精神支柱”指的是什么? ⑵你认为材料二中的观点正确吗?请你简要说明理由。 ⑶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呢?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题 号1234567891011121314 答 案ADDBCBDACBACDA 15、①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②党的最高理想是共产主义。③实现共同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必要准备和必经阶段。只有实现了共同理想,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充分显示出来,从而为实现共产主义准备好物质条件和打好思想基础。实现最高理想,是实现共同理想的必然趋势和最终目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共同理想,始终没有离开共产主义这个远大目标。在现阶段,我们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也就是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奋斗。 16、在21世纪的头20年,党的任务是领导全国人民,集中力量,同绘小康蓝图,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17、说明了①我国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②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跨入新世纪,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 18、⑴这种“强大的精神支柱”指的是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艰苦奋斗精神。 ⑵这种观点不对。因为:①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应发扬光大。②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人们的生活水平已经有了相当大的提高,追求正常的物质生活是社会进步的表现。③我们讲艰苦奋斗,不是主张人们过清教徒式、苦行僧式的生活,也不是否定合理的物质生活追求和政党的物质利益,而是要大力提倡勤劳节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④虽然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但艰苦奋斗精神,不论社会发展到哪个阶段,无论环境、条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都不会过时,也不能丢。在新时期,推进现代化建设,更加需要大力倡导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⑶①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小事做起;②勤奋学习,认真完成作业,努力学习并掌握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技巧;③勤奋工作,作好本职工作,兢兢业业;④勤劳俭朴、自强不息、用于进取,迎难而上。 第十课《选择希望人生》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所选选项前的字母编号填入题后括号内) 1.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方方面面的理想,这些理想( ) ⑴是我们在事业成就、未来职业、道德人格甚至家庭生活方面追求的目标 ⑵代表我们对生命的一种盼望 ⑶反映我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⑷就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A.⑴⑵⑶⑷ B.⑴⑵⑶ C.⑴⑶⑷ D.⑴⑵⑷ 2.下列关于理想与现实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理想高于现实, 总是指向未来,因此理想就是空想 B.由于外在环境的局限,理想与现实之间总会有些差距 C.由于自身条件的局限,理想与现实之间总会有些差距 D.理想的实现需要我们在现实中不断努力 3.“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孟子的这一劝导告诉我们,理想的实现必须通过( ) A.艰苦奋斗 B.锻炼身体 C.修炼精神 D.寻找机会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⑴具体理想是可以发展变化的 ⑵具体理想可以有很多 ⑶要实现理想,必须不断增强自身能力,提高素质 ⑷理想对人的行为有导向、驱动和调控作用 A.⑴⑵ B.⑶⑷ C.⑴⑵⑶⑷ D.⑴⑵⑶ 5.爱迪生说:天才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这说明( ) A.所有的人都可以成才 B.一个人成才的关键在于自己的勤奋努力 C.智力的高低是成才的关键 D.外部环境的优劣是一个人成才的关键 6.“十五”计划描绘了一幅宏伟的蓝图: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青藏铁路。届时,华北人民可以喝上长江水,上海市民可以烧上新疆的“气”,广州企业用上四川的电,江南百姓乘火车直奔“日光城”。但是要把蓝图变为现实,需要( ) ⑴青少年肩负起历史的重任 ⑵把理想变为具体行动 ⑶青少年都成为科技工作者 ⑷全国人民的艰苦奋斗 A.⑴⑵⑶ B.⑴⑵⑷ C.⑴⑶⑷ D.⑵⑶⑷ 7.中学生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感受到来自学习的各种压力是( ) A.正常的,需要我们理智地从容应对 B.不正常的,说明我们不够成熟 C.正常的,需要我们去想方设法地消除 D.不正常的,学习生活中不应该有压力 8.关于学习压力带来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⑴学习压力总给人带来积极的影响 ⑵适度的学习压力可以激发我们的干劲和潜能 ⑶过度的学习压力会影响学习效率和已有水平的正常发挥 ⑷学习压力总给人带来消极的影响 A.⑴⑵ B.⑶⑷ C. ⑴⑷ D.⑵⑶ 9.考试焦虑之所以形成,原因有( ) ⑴考试很重要 ⑵考试难度过大 ⑶他人、自己的过高要求超过了个人的实际能力 ⑷仅仅以考试的成绩来判断个人的价值 A.⑴⑵ B.⑶⑷ C.⑴⑵⑶⑷ D.⑴⑵⑶⑷ 10.缓解学习压力的有效方法有很多。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此类有效方法的是( ) A.培养学习兴趣 B.明确学习目的 C.想办法逃避学习压力 D.学会将学习压力化为动力 11.漫漫人生路,有无数的选择,但关键的只有几步。在作出人生的重要选择之前,我们要( ) ⑴弄清自己的真实需要 ⑵多方面收集信息 ⑶学会辨别、筛选信息 ⑷考虑目标的重要性以及实现的可能性 A.⑴⑷ B.⑵⑶ C.⑴⑶⑷ D.⑴⑵⑶⑷ 12.每个初中毕业的学生都面临升学与就业的问题。对此,我们正确的思考应该是( ) A.考高中、上大学是我们惟一的出路 B.随遇而安,能考上高一级学校就上学,考不上就去找工作 C.树立正确的择业思想,做好继续升学和毕业后就业的两手准备 D.只要生活安逸、经济富裕,其他问题都可以不管 13.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选择,每一个选择都会带来相应的后果与责任。因此,我们不应该( ) A.学会自己作出选择,并且为自己的选择担负起责任 B.随遇而安,由命运决定 C.善于总结成败的经验的和教训,提高自己的选择能力 D.掌握一些科学的方法和策略,进行合理的选择 14.下列关于21世纪的说法错误的是( ) A.21世纪知识门类激增,大量的边缘学科涌现 B.21世纪知识更新周期不断缩短,信息化特征明显 C.21世纪是一个终身学习的时代 D.21世纪是一个更注重自然资源开发的时代 15.新世纪对中学生的素质提出了许多更高更新的要求,它包括( ) ⑴具有创新精神 ⑵具备团队精神 ⑶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 ⑷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A.⑴⑵⑶⑷ B.⑴⑵⑶ C.⑴⑵ D.⑵⑶⑷ 16.选择希望人生,需要我们( ) ⑴树立远大理想 ⑵养成主动学习、终身学习的习惯 ⑶学会智慧地、理性地选择 ⑷用积极的态度和行动面对学习压力和考试 A.⑴⑵⑶⑷ B.⑴⑵⑶ C.⑴⑵⑶⑷ D.⑴⑶⑷ 二、非选择题 17.有人说,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18.生活中有压力,学习上也不例外。中学生应如何理智看待学习压力呢? 19.频繁的考试很容易导致陷入考试焦虑。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克服考试焦虑呢? 20.古语说:活到老,学到老。你认为我们中学生有必要从现在起就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吗?请简要谈谈你的理由。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题 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 答 案BAACBBADDCDCBDCC 17、说法正确。因为人生就是立足现实、不断追求各种具体理想的历程。人生需要理想,理想对人的行为有导向、驱动和调控作用。如果缺乏理想,就会使人缺少一种稳定、持久的内在激励,容易受到各种干扰;如果缺乏理想,我们的学习与生活就会缺少前进的动力,甚至回迷失方向。在人生的发展过程中,理想激励着我们不断超越自己,让我们充满了实现自身价值的喜悦,使我们的人生充满幸福。千千万万个人在追求自己理想的过程中,推动着社会向前发展。 18、学习生活中总会有压力的存在,感受到压力是正常的。由于学习压力而出现一些生理、心理反应,是大家经常会遇到的。学习压力给我们带来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适度的学习压力可以激发我们的干劲和潜能,使我们表现得更积极;过度的学习压力则会使焦虑不断增加,影响学习效率和已有水平的正常发挥。学习没有压力,可能会使我们觉得学习非常轻松,也有可能使我们失去动力。因此,学习需要适度的压力,我们要在现有的基础上给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增强学习动力。我们了解学习压力,不是要消除学习生活中的压力,而是要学会正确对待压力,学会将压力化为动力。 19、①要树立正确的考试观念。如得失心勿太重;要把考试当作评价自己努力成交的工具;有耕耘一定有收获;升学不是唯一出路。我们还应该看到考试具有偶然性、局限性,一次考试并不能得出对学业的完整评价,更不应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②要实事求是地调整自我期望。如果对考试的结果期望过高,远远超过了自己的实际能力,就应该进行适当调整,以减轻心理负担,使自己的水平得以正常发挥。 ③要增强自身实力。考试不仅检验我们的知识、能力水平,也考验着我们的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增强自身实力,是获得成功的重要途径。 20、在当今社会,终身学习逐渐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终身学习,能使我们克服工作中的困难,解决工作中的新问题,能满足我们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能使我们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还能充实我们的精神生活,不断提高生活品质。因此,终身学习既是个人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初中毕业以后,无论选择升学还是就业,都是发展之路。从学校走向社会后,终身学习有助于我们成为一名优秀的劳动者,更有助于我们不断开拓新的发展天地。因此,从现在开始,我们就需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