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中考政治复习资料:同步练习题及答案全套1(2)
http://www.newdu.com 2025/11/17 12:11:28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11、当前我们国家的根本任务是( ) 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实现共同富裕; C、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D、打好扶贫攻坚战,彻底消除贫困。 12、我们党的基本路线确定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是( ) 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B、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C、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使人囗、资源及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D、消除贫困,解决温饱问题。 13、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 )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C、坚持党的领导; D、坚持改革开放。 14、下列选项中既是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政治制度,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之一的是(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C、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5、从十届全国人大代表的构成来看,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代表,总数达415名,超过了原分配方案中少数民族名额。这说明( ) A、少数民族拥有特权; B、我国各民族享有平等的参政议政的权利; C、少数民族代表占代表中的多数; D、少数民族的代表素质较高。 16、我们已经建立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特点是( ) A、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B、平等、互助、共同繁荣; C、平等、团结、互助; D、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亲缘关系。 17、当前,发展两岸关系,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是( ) A、我们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B、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C、大陆和台湾实现通商、通航、通邮; D、两岸进行对话与和谈。 18、当前我们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 ) A、四项基本原则; B、毛泽东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9、香港和澳门回归以后的繁荣、稳定和发展表明( ) A、" 一国两制"方针是正确的,也是大陆和台湾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 B、香港和澳门适宜走社会主义道路; C、"台独"势力不能阻止我们统一台湾; D、台湾只能走社会主义道路。 20、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起止时间是( ) A、从新中国建立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B、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C、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到2000年小康目标的基本实现; D、从改革开放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二、判断题: 21、坚持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 ) 22、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始终是我们的中心工作。( ) 23、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因此,我国已经跨入了发达国家行列。( ) 24、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解决贫富差距问题.( ) 25、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政治保证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 三、简答题: 26、为什么说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7、国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28、阶段我国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29、说出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内容是什么? 30、们应该怎样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责任和义务? 参考答案:1-5 B A D C A 6-10 C B A C D 11-15 C B B D B 16-20 C B D A B 21 √22× 23× 24× 25 √ 26、从总体上看,现阶段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所以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7、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28、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其制定依据: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 29、我国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30、维护民族团结,既是国家的事,也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和责任,就要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语言文字。 第四课 了解基本国策与发展战略 一 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所选选项前的字母编号填入题后括号内) 1.对外开放是( ) A.我国的立国之本 B.我国的一项长期基本国策 C.只对少数发达国家开放 D.吸收国外所有的经验 2.属于我国的基本国策的是( ) ①对外开放 ②计划生育 ③ 发展经济 ④保护环境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3.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是 ( ) A.人口基数大、素质差 B.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 C.人口多、老年化 D.人口数量大、分布不均 4.我国人口方面的基本国策是( ) A.少生优生 B.计划生育 C.晚婚晚育 D.依法治国 5.行计划生育的目的是( ) A.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B.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 C.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D.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发展 6.计划生育的具体要求是提倡( ) A.少生 B.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 C.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D.优生优育 7.面对我国科技落后的现实已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我国科技的发展战略是 A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B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 C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D实施全面创新战略 8.为了解决我国人才紧缺的问题,我国必须 A.大力倡导和发扬艰苦创业精神 B.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C.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D.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9.经济搞上去,人口降下来”这副对联形象反映了人口和经济之间的关系是 A经济发展了,人口就能降下来 B要发展经济,首先就要减少人口 C经济发展要和人口的发展相协调,以达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D人口越少,对经济的发展越有利,因此要千方百计地减少人口 10.当今世界,各国之间激烈的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 ) A、教育和人才的竞争 B、资源和能源的竞争 C、创新和人才的竞 D、军事和综合国力的竞争 11.要迅速提高我国的生产力水平,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必须加快发展( ) A.经济进步 B.社会科学 C.综合国力 D.科学技术 12.下列提法和做法有助于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的是 ( ) A.但留方寸地,留与子孙耕 B.变湖泊为粮仓 C.垃圾不用分类处理 D.随意开发不可再生资源 13."自主创新是支撑一个国家崛起的筋骨"。可见,( )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 A.以德治国 B.科技创新能力 C.诚实守信 D.反对霸权主义 14.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首要的是提高( ) A、人口素质 B、教育创新能力 C、教育经费 D、民族道德意识 15.在现代化建设中,面对我国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这就要求我们 ( ) ①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②主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不考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③努力寻求一条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发展的道路 ④主要满足后代人的需求,而不考虑当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二、判断题 16.我国的对外开放是对所有国家、各个方面的开放。( ) 17. 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首要的是提高民族道德意识 .( ) 18. 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说到底都是发展问题。( ) 19. 民族的凝聚力,已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 ) 20. 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我们只能做它的奴隶。( ) 三、简答题 21.20世纪90年代以来,面对世界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谋求可持续发展逐渐成为人类的共识。那么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和要求分别是什么? 四、析说明题 22材料一:专利,就是一项发明创造的首创者所拥有的、受保护的、独享的权益。在实行专利保护制度的国家,凡具有新颖性、实用性、创造性的发明创造,发明者都可以申清获取专利。目前我国在产业技术领域的发明专利只有日本和美国的1/30,只有韩国的1 / 4。 材料二:多年来,我国在电子信息产业的科研方面投人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但是,我国原创性科技力量仍相当薄弱,许多核心技术主要还是靠引进。我国仍是一个产品生产大国,还没成为一个技术大国。 材料三:2002年,国家科技部同有关部门制定和启动了三大科技战略:人才战略,引进和培养大批优秀科技人才;专利战略,集中力量在集成电路和软件等12个重大项目上取得重大技术突破,同时建立和完善促进科技创新的激励机制;技术标准战略,建立既符合世贸规则,又能保护本国利益的国家技术标准体系。 阅读材料后请回答: (l)材料一、二主要反映了什么问题?(分) (2)国家科技部门启动的三大科技战略体现了我国怎样的发展战略?(分)我国将怎样实施这一发展战略?(分) (3)上述材料和问题分析对我们青少年学生的学习有何重要启示?(分) 参考答案:1-5 B B B B A 6-10 C C C C A 11-15 D C B B C 16 √ 17 × 18 √ 19 × 20 × 21、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它要求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认识到自己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应负的责任。 22(l)答:材料一、二表明,我国的科学技术还比较落后,特别是知识创新,科技创新的能力还不强。(2)答:体现了我国正积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我国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全面深化科技、教学体制改革,积极推进科技、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 (3)、答:知识创新、科技创新,已成为当代经济和科技竞争中的决定性因素。我们青少年一方面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另一方面,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思考,敢于创新、努力培养自己的精神和创新能力。 (1)反映了我国面临严峻的人口形势:人口基数大、增长快、素质偏低;反映了我国科学技术水平和民族文化素质不高。这些已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使人口增长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行科教兴国的策略,切实把教育和科学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使经济发展切实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力素质的轨道上来。 第五课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所选的选项前的字母编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 1.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的伟大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 A.为人民服务 B.集体主义 C.爱国主义 D.国际主义 2.下列选项能体现中华民族艰苦奋斗传统美德的是( ) A、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B、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C、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D、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3、下列关于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①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②中华民族精神,根植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③民族文化就是民族精神 ④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都具有时代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中 4、民族文化的精髓是( ) A、民族优越感 B、民族精神 C、民族剥削 D、民族解放 5.民族魂主要指 ( ) A.民族文化 B.民族精神 C.传统美德 D.传统习俗 6.华文化的特点是 ( ) A.独具特色、浩如烟海 B.名扬世界、异彩纷呈 C.充满智慧、完备深刻 D.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7.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 ( ) A.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 B.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C.充分挖掘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遗产 D.充分汲取世界上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营 8.关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我们必须做到 ①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②反对一切外来文化 ③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④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的影响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9. 下列能够体现爱国主义的行动有 ①建设祖国、繁荣祖国 ②反对侵略、保卫祖国 ③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 ④维护国家尊严,展现民族风采 A.①②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0.几千年来,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饱受磨难,却绵延不绝,历久弥新。其重要原因在 ( )A.中华民族所创造的文明源远流长,永远不会枯竭 B.中华文明已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C.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大花园中的一朵璀璨的奇葩 D.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人民勤劳、自强不息 二、判断题 11、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 ( ) 12、所有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组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 13、中华传统美德就象化石中的花朵亘古不变。 ( ) 14、.民族精神是民族的根,民族文化是民族的魂。 ( ) 15、中华文化的特点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 ) 16、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和爱社会主义是统一的。 ( ) 17、延安.精神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华民族精神增添的新内容。 ( ) 18、.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 19、们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 ) 20、中华各族人民共同开发创造了中华文化。 ( ) 三、简答题 21.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有哪几部分组成? 22.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对人民的生活、社会的发展有什么重大影响? 23.简要回答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24.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是横亘不变的吗?请举例说明。(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新中国建立后的民族精神有哪些?) 25.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中宣部、教育部决定从2004年开始,把每年9月定为“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请回答: (1)我国的民族精神是什么?(3分) (2)你认为应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26.面临种种巨大的灾难,包括自然灾害和外敌入侵,中华民族从来没有动摇过战胜困难的意志和信心的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1-5 C C C B B 6-10 D A B D B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充满智慧的中国哲学,完备而深刻的道德伦理等,共同组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22、中华民族在自己发展的长河中,形成了优良的历史文化传统。这些传统,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进步获得发展,不但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而且对推动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作用。 23、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一种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一个民族只有具有高尚的民族品格,坚定的民族志向,远大的民族理想,才能有巨大的凝聚力,才能成就伟业,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4、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不是横亘不变的。它随着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不断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在中国*领导我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得以不断丰富和发展。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都体现了*人身上革命的民族精神。新中国成立后所形成的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都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集中体现。 25、(1)我国的民族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2)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 26、是因为伟大的民族精神始终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