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下载-中考试题库-中考成绩查询-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中考查分网-中考网-中考资源网-中学学科网

首页 > 中考政治 > 综合辅导 >

中考政治复习资料: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中考题解析


    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中考题解析
    温馨提示:
    此题库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点击右上角的关闭按钮可返回目录。
    要点八 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
    一、选择题
    1. (2010?滨州中考)人肉搜索实质上是网民利用网络这一平台,通过其他网民的参与,将某一特定对象的个人信息资料、数据搜索出来的一种现象。最近几年,人肉搜索在互联网上频频出现,一系列事件的当事人被网友纷纷揪出来亮相。下列有关这一现象的认识,正确的有 ( )
    A.“人肉搜索”抨击假恶丑现象,营造了良好社会的风尚
    B.“人肉搜索”不断引导人们明辨是非善恶,伸张社会正义
    C.“人肉搜索”有助于引导更多的网民加强道德修养,增强法律意识
    D.“人肉搜索”是一种侵害公民隐私权的违法行为
    【解析】选D。“人肉搜索”就其作用来看可能起到了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就事件本身来说则侵害来当事人的隐私权,是一种违法行为。所以这种行为是不值得提倡的。
    2. (2010?衡阳中考)一高二学生王少伟,从小学起就迷恋互联网,初中时出于好奇,开始研究黑客技术,2008年因攻击2200我个境内外同站,造成严重社会影响,被依法判刑。据此回答(1)、(2)题
    (1)青少年应该( )
    ①提高鉴别能力,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②加强道德修养,遵守网络规则
    ③提高安全防范意识,拒绝网络生活 ④自觉树立法律意识,依法自律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 ①②③ D.②③④
    【解析】选A。本题以中学生迷恋网络最终走向犯罪的典型案例为背景材料考查中学生应该如何使用互联网。要杜绝网络的消极影响应提高自己的控制力和道德修养,还应该树立法律意识。①②④说法均符合题意。第③种说法因互联网有消极影响而拒绝上网属于因噎废食,是不可取的,故应排除。
    (2)以上事实说明犯罪的最本质特征是( )
    A.严重危害性 B.刑事违法性 C.刑罚当罚性 D.国家强制性
    答案:A。
    3.(2009?贵港中考)小错与大错,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它们之间的距离只有“一步之遥”,下列说法体现这个道理的有( )
    ①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②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③守法朝朝乐,违法日日愁 ④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①④ D.①②④
    【解析】选C。本题旨在考查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答题关键要明白选项中这些俗语深刻含义。②体现了人与人交往中要学会宽容,③是劝告人们要遵纪守法,①④能体现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4.(2009?达州中考)能正确体现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的说法是( )
    A.二者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B.二者都会给社会带来危害
    C.二者在所违反的法律、对社会的危害、应受到的惩罚等方面有所不同
    D.二者都会受到法律的惩处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般违法与犯罪区别的认识。A、B、D说的都是二者的联系,只有C所说的是二者的区别,即二者在所违反的法律、对社会的危害、应受到的惩罚等方面有所不同。
    5.(2009?呼伦贝尔中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需要国家给予特殊的关注。下列属于专门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法律是 ( )
    A.未成年人保护法和劳动合同法
    B.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C.产品质量法和义务教育法
    D.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和环境保护法
    【解析】选B。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专门保护未成年人法律的掌握。在我国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是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A劳动合同法不是保护未成年人的,C两部都不是,D中环境保护法不是,所以B正确。
    6.(2009?南京中考)下列选项能直接体现法律特征的是 ( )
    A.路人纷纷谴责李某乱闯红灯
    B.公司制定员工考勤制度
    C.法院判处林某有期徒刑三年
    D.学校处分违反校纪的学生
    【解析】选C。本题以一些错误行为所受到的处罚为背景考查法律的特征。解答时要分清法律与其他行为规范的区别。“谴责”属于道德范畴,公司制度、校纪也与法律不同,他们的处罚也不属于法律范畴。判处有期徒刑是刑罚的一种方式,体现了法律的强制性特征。
    7.(2009?广东中考)《广东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规定:“未经监护人同意,不得擅自约见网友;不得沉迷网络与电子游戏。”上述规定强调的是 ( )
    A.对未成年人的社会保护 B.对未成年人的学校保护
    C.未成年人要加强自我保护 D.对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
    【解析】选C。面对网络与电子游戏,我们不仅需要社会、家长的监管和学校的教育,更需要自己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规定突出强调的是自我保护,故选C项。
    8.(2008?泰州中考)下列说法中,与“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蕴含的道理一致的是( )
    ①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②守法朝朝乐,违法日日愁
    ③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④小洞不补,大洞吃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蕴含的道理就是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如果不注意改正就可能发展成长违法犯罪。①③④都是这个道理,②是说明守法的好处和违法的危害,与题干中的道理不一致。
    9.(2008?汕头中考)初中学生丁某沉迷于网络游戏,为了筹措上网费用,偷盗了别人的财物,结果被公安机关处以行政拘留。丁某的行为( )
    A.属于犯罪 B.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C.触犯了刑法 D.是一般违法行为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对违法行为性质的认识。违法行为根据性质、情节和对社会的危害程度可分为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材料中丁某被公安机关处以行政拘留,可以判断出丁某的行为对社会的危害性不大,受到的是行政处罚而不是刑罚处罚,所以是一般违法行为。A、B、D都是指犯罪行为。
    10.(2008?广州中考)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把保护违法犯罪未成年人的原则确定为“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教育与保护相结合”。这说明( )
    A.未成年人要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B.未成年人犯罪不用承担刑事责任
    C.未成年人要敢于同违法犯罪现象作斗争
    D.未成年人的成长受国家司法的特殊保护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对司法保护的理解。材料中保护违法犯罪未成年人的原则确定为“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教育与保护相结合”体现了司法机关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所以应选D。A、B、C都不符合题意。
    11.(2009?南京中考)下列选项能直接体现法律特征的是( )
    A.路人纷纷谴责李某乱闯红灯 B.公司制定员工考勤制度
    C.法院判处林某有期徒刑三年 D.学校处分违反校纪学生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对法律特征的认识。法律具有三个基本特征即由国家制定、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A是违法行为,B是制定纪律,D是对违纪行为的处分,这三个都没有体现法律的特征。只有C体现了法律的强制力,所以C正确。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