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下载-中考试题库-中考成绩查询-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中考查分网-中考网-中考资源网-中学学科网

首页 > 中考政治 > 综合辅导 >

中考政治复习资料:中考模拟基础测试题(卷)及参考答案(2)


    请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承担责任】
    (1)请从道德角度,谈谈此项活动中我们每个社会成员的责任。(2)
    【知识链接】
    (2)“地球一小时”活动,体现了我国正在实施哪一基本国策?这一行动符合我国正在实施的什么发展战略?(2)
    【落实行动】
    (3)积极参这一活动,贯彻落实发展战略,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能做些什么?(4)
    25.[知晓能源]
    材料一:我国是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我国按人均可采矿能源的煤炭、石油、天然气分别为世界平均的55%、11%、4%。
    材料二:我国占工业能源消费总量73%的冶金、电力、建材、化工等八个高能行业,单位产品能耗平均比世界先进水平高20%~90%,机动车油耗比发达国家高10 ~ 20%;城市房屋比气候相近的国家采暖和空调能耗高2倍左右;按每一美元生产总值计算,比先进国家能耗高4 ~ 5倍。
    材料三: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我国对能源的需求将越来越大。有专家指出,我国未来15年的能源需求将持续快速扩大。
    (1)请概括材料一和材料二中所蕴含的教材原理。
    [低碳生活]
    (2)根据上述问题,结合材料三说明我国应如何解决经济发展快与人均能源少、能源消耗高的问题?(4分)
    [建言献策]
    (3)请你为节约能源提出合理化建议?(2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解析:重大会议类时事题。考查对国内重大会议的掌握情况和识记能力,与此相关的所学知识有基本方针、基本国情、教育制度等知识,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爱国意识,了解基本国情、战略,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去。
    2、A
    解析:本题是对陕西省时政知识的考查,考查学生对 “十大孝子”与“感动中国人物”及“科技人物”的区分, B、 C 、D均不属于2009年陕西省“十大孝子”新闻人物,马鹏飞、杨利伟、魏青刚是“感动中国人物”,孙家栋是科学家,故选A。
    3、D
    解析:时政材料组合式选择题。以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纪念日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对民族精神的正确理解。民族精神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内容,并非一成不变,所以否定③的说法,其他都对。故选D。
    4、C
    解析:情景类组合式选择题。考查如何孝敬父母,谈具体做法。父母关心子女胜过关心自己,把子女看成自己生命的一部分。父母对我们的期望更高,故言听计从、放弃学业做法不对,不选。我们应懂得孝敬父母的正确做法。答案为C。
    5、A
    解析:组合式选择题。考查对责任的理解,中学生除了学习,也应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责任与生俱来,人人都有责任,学生应该主动承担志愿者活动,故④的说法错,采用排除法不选。答案为A
    6、C
    解析:直选题。考查对法律特征的识记和理解。法律的三大基本特征是由国家制定、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故A、B、D均不属于法律范畴,不选。
    7、A
    解析:组合式选择题。考查学生对公民行使批评建议权意义的理解。公民行使批评建议权,有利于国家加强廉政建设,督促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严格依法办事,防止违法乱纪现象;有利于促进国家机关提高决策水平和办事效率。因为④选项与材料无关。故选A。
    8、D
    解析:组合式选择题。考查消费者如何维护权利。我们应该做一个聪明的消费者要有自我保护意识,增强消费常识。①②④选项是一个聪明消费者应具备的常识。故选D。
    9、D
    解析:否定式直选题。直接考查学生对百姓维权和国家行政机关行使职权的正确做法,难度不大。考查点在于国家行政人员的如何行政,记住面对法律问题,都应依法行政。从而选出D错误。
    10、D
    解析:直选题。考查学生对我国建设成就的认识。改革开放32年,我们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我们的目标还没有完全实现,我们必须有一个客观清醒的认识。A、B、C说法均属于夸大成就,错误。故选D。
    11、C
    解析:组合式选择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科学技术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意义。此题用排除法,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是发展,而不是科学技术,不能过分夸大科技的作用,④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
    12、C
    解析:直选题。考查学生对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识记。学生容易将根本制度、分配制度、经济制度混肴。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A、B、D均错,故选C。
    二、非选择题
    22、
    答:(1)①与外国朋友交往:语言文明,态度亲和,举止端庄。
    ②世博场馆的游客:举止文明,动作优雅,行为检点,仪表端庄,讲究卫生,遵纪守法,尊重公德,做文明游客等。
    (2)面对文化差异,我们应该尊重异国文化,保持客观宽容的态度,提高对其他文化的鉴赏能力;不采取防卫心态,多关注他人的经验和看法,避免妄下断言;寻找能联接双方的相似点;探索有效的沟通技巧,在交往中,不卑不亢,以礼相待。
    (3)①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传统文化。②中华传统文化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进步获得发展,不但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而且对人类的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解析:材料综合题。此题以上海世博会的热点材料为背景考查交往的品质及交往礼仪、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对待文化差异的态度、中华文化的影响等知识。第(1)问结合材料根据识记内容不难作答,也是基本交往礼仪。第(2)问,面对文化差异我们的具体做法与态度要有区别,态度不能代替做法。第(3)问属概括类问题,回答此类问题,要抓住“是什么”“怎么样”来思考。中国文化影响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所以我们应学习宣传弘扬民族文化,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发展。
    23、
    (1)①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社会经验不足,各方面都很不成熟。②由于生活环境复杂,存在着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因素,侵犯青少年合法权益和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现象,还时有发生。当外界保护不到位时,我们应尽自己所能保护自己。
    (2)①面对不法侵害,我们要依靠自己的智慧迅速而准确地作出判断,要采取机智灵活的方法与其斗争。②遭遇意外险情与伤害时,需要冷静,要学会运用最有效的救助方法。如呼救法、周旋法、恐吓法等。③总之,青少年学会自我保护,不仅需要有保护自己的意识和勇气,也要有保护自己的智慧和方法。
    解析:材料综合题。以校园安全事故频发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等知识。第(1)问结合材料、根据实际容易作答。第(2)问防范侵害和保护自己的正确做法稍有区别,防范侵害是提高维权意识,而如何保护自己是答出保护自己的方法。回答此类问题,一定要审清题意,选准角度。否则容易失分。
    24、
    (1)作为公民,我们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责任和义务。积极参与响应此活动,是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负责的表现。
    (2)节约资源或保护环境基本国策。 可持续发展战略
    (3)例答:①积极学习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宣传环保知识,增强环保意识;②从身边小事做起,节约每滴水、每度电、植树造林,同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的行为作斗争;③随手关灯、不乱丢乱扔、拒绝一次性筷子等。
    解析:材料分析题。考查学生责任意识和基本国情,以具体实践活动来考察基本国情和发展战略以及学生的行为表现。“地球一小时”活动,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有利于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青少年应从身边小事做起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第(1)问公民的社会责任与第(2)问联系很紧密,作为公民,我们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责任和义务。接着回答第(2)问节约资源或保护环境基本国策,针对环境、资源问题,我国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这与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等联系不上,也容易区别。第(3)问从思想、行为两方面回答,表述时注意具体可行,符合学生身份即可。
    25、
    (1)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少,资源相对短缺;生产能耗高,资源利用率低。
    (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循环经济,坚持科技创新,提高资源利用率;开展节能减排活动,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3)此题为开放性试题,可答:宣传节能活动;举报浪费资源的行为;倡导大家从生活小事做起,节约能源等。
    解析:材料综合分析题,考查学生对我国资源现状的了解及我国所执行的国策和战略,能用教材知识概括材料观点。学生对能源、能耗问题不是特别关注,要结合国情回答此问题,重点考查学生对国情的理解及相关概念的记忆。材料一针对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按人均可采矿能源的煤炭、石油、天然气分别占世界平均的55%、11%、4%,分析后得出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少,资源相对短缺;从材料二的数据分析得出我国生产能耗高,资源利用率低,这一基本观点。材料三只要回答出针对资源我国坚持的基本国策即可。第三问较为简单,答出建议和方法都可以。
    命题评价与分析
    【试卷综述】此套试卷以“承担责任•传承创新•科学发展”为主题,从时事、道德、法律、国情四个版块,结合历届陕西中考命题规律命题。时事部分1-3题,考查了教育发展纲要、陕西“十大孝子”社会热点、民族精神等内容。道德领域设置题目4道,为第4,5,22,24(1)题;法律领域设置题目5道,为第6,7,8,9,23题;国情领域设置题目5道,为第10,11,12,24,(2)(3),25题符合历届陕西中考命题特征。全套试卷考查时事热点8个,分别是教育发展纲要1,上海世博会22题、低碳24(2),(3),节约能源25题。隐含考查时事热点5个,分别为江苏泰兴,山东潍坊,陕西南镇等校园安全事件23题,设置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情景的题目4道,分别为4,8,22(1)(2),23题充分体现了命题贴切现实、贴切生活、贴切学生的命题思想。
    【亮点题型】第23题围绕未成年人成长问题,考查了未成年人保护等初中思想品德课主干知识。与历届中考相比,更重视了学生生活的贴近,提升了对学生生活关注的力度和效度。两则材料,两个问题,针对福建南平、广东雷州、江苏泰兴、山东潍坊、陕西南郑等校园安全事件贴近学生生活谈做法,有实际教导意义,体现了对学生生命的关怀。让学生感觉知识就在身边,彰显了试题的应用性和实践性。
    【贴近生活】全卷贴近学生生活,具有代表性的题目如第4题孝敬父母是常谈的话题,但谈到具体做法,学生的行为和思想不一致,此题贴近生活又教育了学生。第22(1)(2),是简单的交往礼仪及对待文化的态度,学生针对此题,有话可说。24(1)题。第24题考查了责任、基本国策、发展战略,环保行动等初中思想品德课主干知识。所选社会内容在日常生活中有教育意义,考生在回答过程中有助于形成正确观念导向,纠正不正确行为,树立正确情感态度价值观。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