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考政治了解基本国策与发展战略专题测试题及答案3(2)
http://www.newdu.com 2025/11/13 12:11:13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2010年山东省滨州市中考试题】分析说明题(要求紧扣题意,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展开分析说明。13分)31.材料一:2009年11月23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 规划》,标志着黄河三角洲发展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国家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部分。滨州作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内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行政区,作为开发建设的主战场和核心区域,将迎来加快发展的大好时机。 材料二:2009年11月2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到2020年我国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 ,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材料三:2010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做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要努力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注: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物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 结合材料,利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材料共同说明了我国正在实施什么样的发展战略?(2分) (2)我们为什么要发展低碳经济,倡导低碳生活模式?(4分) (3)在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生态滨州建设的过程中,请你给滨州市政府提出几点建议。(4分) (4)作为滨州市民,你认为应以什么实际行动践行低碳生活,为生态滨州做贡献(3分) 答案:(1)可持续发展战略。(2分) (2)我国面临着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制约着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发展低碳经济有利于缓解资源短缺压力,减轻环境污染;有利于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有利于落实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基本国策;有利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有利于增强人们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有利于早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等。(4分) (3)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发展低碳经济;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市战略,大力发展教育和科技,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把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碳减排量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进行统一考核;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倡导低碳生活方式等。(4分) (4)如:①一水多用,洗过脸的水用来冲厕所……②使用节能电器;③出行尽量多走路或多骑自行车,少乘机动车;④夏天用空调温度不要打得过低;⑤电视没看时,不要长时间待机;⑥要随手关灯、关水龙头等。(3分) (评分说明:第二问只要答出其中的两点即可得4分;第三问只要答出其中的两点即可得4分;第四问只要答出三点且符合题意即可得3分) 【2010年浙江省衢州市中考试题】22.(8分)浙江民生频道《1818黄金眼》“红黑榜”节目把弘扬社会正气的事件推上“红榜”,把有违社会正气的事件推上“黑榜”,发挥了很好的舆论监督作用。 某校九(3)班以“节能减排”为主题模拟“红黑榜”节目举行班会话动,请你参与。 【我看我辨】 (1)接节目要求对以下事件进行判断,在( )内填上“红榜”或“黑榜”。(2分) A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把废弃饮料盒分离加工成多种产品,获得较高经济和社会效益。(▲) B企业将未经过处理的工业废水直接排放河道节约了成本,获得了丰厚经济效益。(▲) 【我评我析】 (2)请围绕班会主题,分析A、B企业的做法,从中你能获得什幺启示?(4分) 【我思我行】 (3)我们身边还存在一些与本次班会主题相违背现象,请举一例并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2分) 答案:(1)红榜 黑榜 (2)A企业加强了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变废为宝,既改善了环境,又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B企业将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河道,虽然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收益,但破坏了生态环境。从中可以看出,能否正确处理好资源、环境、发展之间的关系,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所举事例必须联系实际。 【2010年山东省威海市中考试题】 26.(15分)世博会又被誉为“人类经济、科技、文化领域内的奥林匹克盛会”,它使各种新思想、新理念、新技术、新文化在这里聚会、碰撞。梳理历届世博会,即可发现人类历史上有很多重大发明都是从这里走向世界的。 (1)请你指出新技术、新文化以及重大科技发明的内在本质。(2分)这对我们青少年提出了怎样的要求?(3分) 据调查,人口膨胀、空气污染严重、水电缺口、工业能耗高、交通拥堵等因素会使人们的城市生活变得焦虑而没有幸福感。城市,如何让生活更美好?是此次世博会带给人类的深思。 (2)使人们城市生活变得焦虑而没有幸福感的因素归根结底可以概括为哪几大问题?(3分)这对我国的城市化建设带来了哪些启示?(3分) “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这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也是“理想城市”所要达到的最终目标。 (3)请你从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描述你心目中“人诗意地栖居在威海大地上”的美好情景。 (2分)作为威海小市民的你能为实现此情景做些什么?(2分) 26.(1)创新。(2分) 从转变学习方式做起,根据自己的特点,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方法,进行创造性的学习;从日常的学习生活做起,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能力;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为国家作贡献。 (每点1分,共3分) (2)人口、环境、资源问题。(3分) 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1分)深入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1分)坚持计划生育、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1分) (3)范例:生活环境优雅,布局合理、空气清新;生产生活节能环保,强调低碳。(考生要从环境和资源两个角度作答,每个方面1分,共2分) 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宣传计划生育、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国策;(1分)从身边点滴小事做起,如爱护花草树木、随手关灯、节约纸张等,为可持续发展做贡献。(1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