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政治复习资料:下册精析精练测试题(附答案)(2)
http://www.newdu.com 2025/11/16 09:11:13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9.材料一:黄伯云教授是2010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出国留学时,他时时提醒自己:“作为中国留学生,不是代表个人,代表的是国家,应该要有自己的骨气。”1988年黄伯云教授回国创业,他选择了世界最先进的航空制动材料的研制,因为他认为:“国家的需求就是自己的责任。”20多年来,他寒窗苦守,经过无数次试验,终于获得成功,改写了中国飞机依赖进口刹车片的历史。 材料二:我们用50亿吨的自然资源创造了1.6万亿元的国内生产总值,而日本只用20亿吨,差别在于技术进步和创新。目前,欧美发达国家掌握了全球90%以上的核心技术,而我国许多高端核心技术还依赖进口,有的甚至受到限制。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黄伯云教授奋斗的历程启示我们青少年应如何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 (2)我国为什么要加快发展科学技术? (3)学校开展“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科技节活动,请你提出一项活动建议。 解析:本题利用两则材料,把社会责任感和大力发展科学技术紧密结合在一起,综合考查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答案:(1)要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要与祖国荣辱与共;做好本职工作,认真学习,掌握好现代化建设所需的本领;要确立主人翁意识,把国家、民族的大事当作自己的大事。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当前国际竞争的焦点集中在科技和教育上,科技已经成为各国政府优先发展的目标;我国在技术进步和创新方面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距离,面对西方发达的科技经济的压力,更需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3)围绕科技这一主题提出活动建议均可。如:开展科技小发明比赛、参观科技馆、科技黑板报评比、爱科学演讲比赛、听科技讲座等活动。 我综合我发展 10.王选是中国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创始人,被誉为“当代毕升”,在他主持下,我国开创性地研制出了第四代激光汉字照排系统,引发了我国报业和印刷业“告别铅与火、迈入光与电”的技术革命,彻底改造了我国沿用上百年的全台字印刷技术,使中国报业出版技术和应用水平处于世界的前列,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王选在计算机应用研究和科学教育领域里的重大成就,赢得了祖国和人民的高度评价,他获得了200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王选青年时期就立志成为一名为祖国为人民贡献聪明才智的科学工作者。大学选择专业时,他根据国家科技发展的需要,毅然决定攻读当时冷门的计算数学专业。在创业阶段的18年中,他没有节假日,每周工作65小时,孜孜不倦地埋头于艰苦的科研工作,为我国科技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成为我们学习的典范。 (1)王选的创新成果带来的影响说明了什么? (2)请从法制的角度谈谈对王选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认识。 (3)王选的事迹对我们中学生有哪些启示? 解析:此题综合考查对创新的重要性、科学技术的重要和人才的重要性的理解和认识,综合性强,有较大的难度,需要我们对相关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答案:(1)①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或创新关系到整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②科技创新越来越成为当今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标志,越来越决定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发展进程(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③各国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④科技是第一生产力。⑤人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因素。 (2)这是法律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鼓励性措施的体现;公民享有荣誉权;体现了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对等性(或一致性)。 (3)①立志做祖国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或树立为祖国为人民作贡献的志向、树立为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②培养和树立艰苦奋斗的精神。③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④牢记历史使命,承担社会责任,从祖国的需要出发,选择成才目标。⑤热爱祖国,报效祖国,把个人前途命运和祖国的兴衰荣辱联系在一起。 11.(2010江西中考)材料一:在2010年1月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党中央、国务院综合分析世界大势和我国所处的历史阶段,作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 材料二:漫画《三个和尚有水喝》 (1)阅读材料一,请你运用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建设创新型社会。 (2)创新的希望在青少年,新一代青少年要敢于创新,善于创新。 从俗话说的“三个和尚没水喝”到“三个和尚有水喝”,虽然是一个进步,但材料二漫画所示的“有水喝”的方法是事倍功半的。现在测试你的创新思维,请你提出一个团结、有效的方法,使三个和尚不仅有水喝,甚至有喝不完的水。(提示:可从技术、制度、合作等角度思考) 你的创新方法是: 解析:此题把我国的科技大会与世界上公认的创新国家进行对比,通过对比说明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要性。 答案:(1)①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②当今时代,各国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③科技创新越来越成为当今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标志。创新关系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 (2)符合“团结、高效”的要求(文字表述或图示描述均可) 12.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钟浩源同学,从8岁开始就喜欢搞发明创造,到目前为止,已获得国际级、国家级各类奖项68个,个人拥有专利3项,是名副其实的少年发明大王。他被全国少工委授予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称号,为中国在国际上捧回数项青少年发明创新金奖。 钟浩源对科技活动有持之以恒的浓厚兴趣,希望自己长大后成为一名科学家。他在快乐的体验中学习,在成长与进步中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掌握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具体来说,他学习过程专注,肯开动脑筋,尤其对问题的思考,会从多个角度分析,能设想出多个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且已经掌握和熟悉了发明的基本技能,如联系法、移植法、信息法和组合法等。勤问、勤学、勤奋思考是小钟的特点。 (1)钟浩源同学的故事说明了什么? (2)你打算怎样向钟浩源同学学习? 解析: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将来能成为国家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为此,在学习生活中,我们就要从转变学习方式做起。符合素质教育,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主要有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我们每个人还要根据自己的特点,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培养创新能力。 答案:(1)①青年人朝气蓬勃,思维敏捷,敢为人先,最少陈旧观念,最具创造活力。②艰苦创业是一种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是一种思想境界,它推动着伟大的事业。③人要有理想(崇高的社会理想),理想的实现需要我们一点一滴地奋斗。 (2)①转变自身的学习观念,树立“尝试”的创新意识,树立敢为人先的精神;②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努力学习,拓宽知识面;独立思考,敢于质疑,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把创新热情与科学求实态度结合起来;③转变学习方式,积极参加小发明、小创造、小论文等活动,不断开发自身的创新思维。 13.材料一:2010年1月9日,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发表了题为“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的重要讲话。 材料二:2010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我国已进入必须更多地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要把加快科技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要以建设创新型国家为目标,全面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看了上面的材料后,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围绕“创新”设计了一系列活动,请你来帮助完成。 (1)出科普墙报。如果你是班级负责宣传的干部,你会选用课本中的哪些知识作为墙报的部分内容? (2)办科技成果展。请你提供一些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成就。 (3)科技创新征文。你认为中学生怎样才能具有创新能力? 解析:此题旨在考查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在学习时不能只围着教材转,而应在平时学习中积极关注与实际生活贴近的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 答案:(1)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我国的科技发展水平;国家对科教事业的重视;科教兴国战略等。 (2)如:“‘神舟’系列载人航天飞行”、基因组研究、人工合成牛胰岛素、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两弹一星”等。 (3)要有坚实的科学知识基础、浓厚的科技兴趣和科学的学习研究方法;要有艰苦奋斗的精神等。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