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政治复习资料:下册精析精练测试题及答案和解析
http://www.newdu.com 2025/11/12 10:11:54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同步测控 我夯基我达标 1.2010年5月16——18日,第九届《财富》全球论坛在北京举行。这是《财富》全球论坛近几年内第三次在中国举办年会。《财富》全球论坛历届年会的选址,首要条件是经济最富活力、最具创新力的地方。《财富》全球论坛之所以多次选择中国,中国之所以能成为经济最富活力、最具创新力的地方,是因为( ) A.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充满生机和活力 B.20多年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创造了世界奇迹 C.中国综合经济实力日益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市场潜力巨大 D.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中国之所以能成为经济最富活力、最具创新力的地方”的原因,显然B项不是原因。D项的表述是错误的,中国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答案:AC 2.党的基本路线可以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下列事件属于“一个中心”的是( ) A.南京铸就“警世钟”,以示国人: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B.国家禁毒委员会决定在全国开展一场大规模的禁毒专项斗争 C.我国实行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战略 D.中国上海成功举办世界F1巡回赛 解析:在做这类选择题时要注意,一定要先仔细阅读材料,把材料的意思与每个选项逐一对照。然后把与材料意思相关的选项选出即可。A、B、D三项都与经济建设无关。 答案:C 3.2010年10月8日召开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中提出:改革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目前我国正处于改革的攻坚阶段,必须以更大决心加快推进改革,使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下列对改革认识正确的有( ) A.我国推行的改革是一场全面而深刻的经济变革 B.改革可以使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的解放 C.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存在着种种弊端,必须进行改革 D.改革是我国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解析:改革不仅仅是经济体制方面的变革,它的内容较广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不成熟、不完善,存在着体制上的种种弊端。 答案:BD 4.改革开放之初,在全国经济形势还相当困难的情况下,国家决定花巨资从日本引进全套炼钢设备,在上海宝山兴建一个大型现代化钢铁企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宝山钢铁集团目前年产钢2 000万吨。截至2003年,宝钢累计出口钢铁产品1 730万吨,产品批量进入菲亚特、福特、开利、伊莱克斯、惠而浦、梅洛尼等国际知名企业。宝钢还直接投资海外,在巴西取得每年600万吨铁矿石的稳定供应,在澳大利亚取得每年1 000万吨铁矿石的稳定供应。2003年,宝钢集团进入全球排行榜500强企业,成为中国竞争性行业和制造业中第一批进入世界500强的公司。宝钢的事例说明…( ) A.党和国家制定的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是正确的 B.“引进来”和“走出去”是我国对外开放的两种基本途径 C.引进先进技术设备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唯一有效方式 D.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中国发展必须走向世界 解析:此题以社会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与教学内容中相关知识二者的交叉点为载体,紧扣交叉点命题。正确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读透材料,明了其寓意。此题的核心是:对外开放。 答案:ABD 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证明,我们的事业能够经受住任何风浪考验,顺利达到目标,最可靠的保证,集中到一点就是毫不动摇地坚持( )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经济体制改革 C.改革开放 D.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解析:在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下,我国人民走出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国富民之路。我们的事业能够经受住任何风浪考验,顺利达到目标,最可靠的保证是党的基本路线。 答案:D 6.2010年“两会”期间,胡锦涛、温家宝等中央领导强调,进一步坚定改革的决心和信心,中央坚持以深化改革来解决改革中出现的问题。我国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这是因为( ) ①改革是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前提和保证 ②改革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动力 ③只有改革,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不断完善和发展 ④改革是立国之本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③④ D.②③ 解析:排除法是做组合式选择题的有效方法之一。做题时,要先把包含着自己确认为错误说法的选项首先排除掉,再分析其他的选项是否正确。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 答案:D 7.20多年来,我国开放型经济迅速发展,基本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对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这表明,我国实行____________基本国策取得了巨大成就( ) A.对外开放 B.对内搞活 C.“走出去” D.“请进来” 解析:解答本题必须在认真阅读材料的基础上,把握题目材料与设问中的一些关键词语,如“开放型经济”“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国策”,即可作出选择。 答案:A 8.作为普通消费者,我们对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等诸多大型超市连锁店已不陌生,它们在国内大城市开设的店铺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实惠。但是,对国内的商业企业来说,就不是那么轻松了。中国“入世”时曾约定,为保护国内商业企业,我国商品流通业由部分开放到全部开放的时间为4年,本希望在仅有的4年保护期内好好“强身健体”,不料外资进入的速度、深度大大超过“入世”承诺。目前,全球50家最大零售企业大部分都已进入并急速扩张,对我国商业企业形成渗透和吞并之势。 有人认为,加入世贸组织会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弊大于利。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说明你的理由。 解析:此类选择题紧密联系、关注了社会现实,旨在考查学以致用能力。正确解答此类题目,仔细、全面审题是关键,同时要用所学知识去思考、分析现实中的现象或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活学活用。 答案:这种观点不正确。加入世贸组织有利于我国融入世界,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总起来看,利大于弊。因为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要发展必须走向世界。我国虽然市场广阔,劳动力资源丰富,但资金短缺、技术和管理落后,只有对外开放,才能利用国外的资金、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才能更好地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才能紧跟新科技革命的潮流,追赶世界先进水平。对外开放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9.除夕之夜,小强一家坐在一起看电视。爷爷深有感触地说:“我年轻的时候,只能听广播。”爸爸接着说:“我年轻的时候,要跑到几里之外才能看上一场电影。”小强自豪地说:“现在,我可是‘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啊!”奶奶兴奋地说:“现在的生活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哇!” (1)举例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生活发生的一些显著变化。 (2)运用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发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不少于2条)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能力,考查能否运用所学知识去认识、分析、评价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重大时事、社会现象或社会热点问题。第(1)问,要求列举我们生活发生的变化,说明改革开放所带来的丰硕成果,可从衣食住行或家乡建设等方面举例说明。对于第(2)问,要求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依据教材,可从改革开放、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等方面多角度说明。 答案:(1)外资企业从无到有,逐渐增多;许多居民告别旧平房,居住质量有了很大提高;交通工具增多,出行比以前更加方便;彩电、冰箱、空调进入普通农家等。 (2)实行了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中国共产党始终做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 我综合我发展 10.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某地经济得到了显著发展。同时,各种丑恶势力也有所抬头,治安状况不容乐观。对此,某班同学展开了讨论。甲同学认为:当前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人民手里有了钱,治安状况自然就好了。乙同学认为:没有社会稳定,就不会有经济发展,应开展“严打整治”斗争,进一步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并将其作为我们的中心任务。老师认为,两位同学的观点都有一定的片面性。 请谈谈你的观点。 解析: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当前工作的中心。但经济建设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 答案:(1)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解决社会的主要矛盾,使人民过上富裕的生活,从而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因而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3)稳定是保证,发展是目的,通过严打,确保稳定,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发展。 11.某班在学习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精神时,有两位同学发表了如下见解: 小文:会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说明经济建设已经退居次要位置。 小林: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项工作都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只要经济搞上去,和谐社会就建成了。 请你对两人的观点进行评析。 解析: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位。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统一的,仅仅注重经济发展的社会,绝对不是和谐社会。 答案:(1)小文的观点是错误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需要通过发展社会生产力来不断增强物质基础。 (2)小林的看法是片面的。经济建设确实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工程,其他各方面的工作都要服从于它。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统一的,仅仅注重经济发展的社会,绝对不可能构建和谐社会。 12.学校组织大家参观“国情教育”展览。讲解员说道:“我国是一个拥有近13亿人口的大国,人民生活水平哪怕是很小的提高,加在一起就十分可观。如果每人每月增加半千克肉食,全国一年就要增进900万吨。类似的难题还有很多,如上学难、看病难、住房难、就业难等。”随后他问同学们:“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途径是什么?” 小明说:“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 小王说:“提倡艰苦奋斗,尽量降低群众的生活需求。” 小张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你赞同谁的观点?为什么? 解析: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位。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 答案:我赞同小张的观点。加快经济发展,大力发展生产力,是我们的根本任务。增强综合国力、改善人民生活离不开发展;巩固、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离不开发展;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离不开发展。总之,发展是我国当前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当然,我国的发展离不开科学发展观的指导,离不开艰苦奋斗精神的支撑。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严峻的形势下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前进。 13.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下岗”已成为一个涉及众多企业和职工敏感的话题,人们更关注的是下岗人员的生活状况。某校九年级(3)班的同学们在课外实践中收集如下信息: 信息一:杜永华,1992年企业破产后就进入社会。10多年来,他先后摆过地摊,开过商店,历经挫折,如今在沈阳一家新加坡独资企业搞营销。 信息二:本校九年级(3)班学生小明的母亲原在一家电器厂上班,是厂里的业务骨干,月收入2 000元。前年厂里进行技术革新,她由于没有文化,逐渐不能适应,特别是分配制度改革以来她的收入急剧下降,心理的巨大落差使她工作马马虎虎,去年被宣布下岗。如今她牢骚满腹…… (1)有的同学说,下岗就是改革的错,你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2)同学们决定一起劝说小明的母亲,请你先想一下,该如何劝她? 解析:为了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我们每个人都要以主人翁的姿态正确对待改革道路上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正确对待改革给个人和家庭带来的影响,争做改革事业的拥护者、参与者和推动者。参考答案 答案:(1)改革必然会遇到种种困难,涉及人们切身利益,造成下岗是不可避免的。但我们要正确认识下岗,以积极的态度支持、拥护改革。因为改革是我国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只有改革,才能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使生产力得到解放,国家经济得到发展。 (2)告诉她:正确认识改革、认识下岗,消除抵触情绪,做改革的拥护者、支持者;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积极争取再就业;更新观念,抓住改革机遇,艰苦奋斗,自主创业等。 同步测控 我夯基我达标 1.“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这表明,在我国( ) ①人民代表植根于人民之中,对人民负责 ②各级人民代表均由人民直接选举产生 ③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代表是人民的公仆 ④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代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解析:材料体现了人民和人大代表之间的关系,人大代表由人民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人大代表能够密切联系群众,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故①③符合题意。②中人大代表应由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两种方式产生;④应是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答案:D 2.以下选项中能直接体现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有……( ) ①全国各族人民开展多种活动欢庆春节的到来 ②全国人大举行个人所得税工薪所得减除费用标准立法听证会 ③中共中央征求党外人士对“十一五”规划建议的意见 ④在今年的“两会”上,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纷纷提出议案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广大人民群众是社会的主人,必须把实现好、维护好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①与材料无关。 答案:D 3.(2010山东济宁中考)2010年1月1日零时,我国政府网开通,这可以让民众及时了解中央各部委以及各地的重要信息,百姓也可以随时向政府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这一举措( ) ①旨在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有利于建设透明、高效、务实、廉洁的政府 ②反映了我国政府开明、民主的新形象,便于公众知情、参与监督 ③表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十分完善 ④完全可以解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②③ 解析:政府网的开通,有利于建设透明、高效、务实、廉洁的政府,同时反映了我国政府开明、民主的新形象,便于公众知情、参与监督,更好地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这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不断完善,而不是十分完善,故③错误;解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要靠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故④错误。 答案:A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