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下载-中考试题库-中考成绩查询-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中考查分网-中考网-中考资源网-中学学科网

首页 > 中考政治 > 综合辅导 >

2011届中考政治复习资料:第一轮心理健康教育考点复习基础练习(2)


    考点10:□正确对待教师的表扬与批评,增进与教师的感情(理解) (七上3.2)
    ⑴师生之间也会有矛盾
    由于师生 角色 的差异、地位的不同、看问题的 立场 和 视角 的分歧,师生交往的过程中有时也会产生一些隔阂。在学校里,学生和老师朝夕相处,有时不可避免地产生误会,出现小分歧。每个人在学校生活中都难免会受到老师的批评,而这也往往成为师生间产生隔阂的重要原因。
    ⑵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教师的表扬和批评?
    答:老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老师的表扬是肯定,是鼓励,是期待;老师的批评是爱护,是帮助,是鞭策,也是期待。
    ⑶怎样增进与教师的感情?
    ①尊重老师。尊重他人,是现代社会的基本 交往 准则。尊重老师,这是师生交往的起点。
    尊重老师,一方面是尊重老师的 人格 ,另一方面是尊重、理解老师的劳动。
    ②坦诚交流。学生也可以坦诚地指出老师在课堂内外出现的差错。
    对老师有意见可以通过合适的方式提出并坦诚表达自己的观点(把握时机、语气平和、坦诚相待、注意方式)。
    ③关心老师。学生对老师的关心,就是对老师工作的支持和 激励 。
    考点11:△知道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必要前提,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与技巧(理解) (七下1.3)
    ⑴讲究文明礼貌的必要性:
    ① 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必要前提。
    ②讲究文明礼貌,可以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形成良好的人际氛围,使人们在尊重他人的同时,也赢得他人的尊重。
    (讲究文明礼貌能增进人际和谐。)
    ⑵基本的交往礼仪与技巧:
    ①言谈举止——态度诚恳、仪表大方、语言文明、行为得体、互敬互让的言谈举止。
    ②行为习惯——养成按规则办事的行为习惯。
    ③交往技巧——生活中交往的技巧有很多,有提问的技巧、聆听的技巧、说服的技巧、道歉的技巧、推介自我的技巧等。
    考点12:□理解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正确对待社会生活中的合作与竞争,养成团结合作、乐于助人的品质(理解) (七上4.1)
    ⑴★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①团队是一个集体,但这个集体中是少不了竞争的。只有通过合理的竞争才能够使团队保持生机和活力,才能够充分表现出团队精神,才能够充分展现个人的自我价值。
    ②人与人相处,既有竞争,又有合作。
    ③相互竞争可以充分调动人的主动性,激发人的进取心和创新精神,但长时间的竞争也容易让人产生紧张、不安、失败感和敌意。
    ④积极的合作能降低、甚至消除竞争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使每个人从集体中体验到互帮互助、助人为乐的心理效应,团队精神也得到了培养。
    ⑤对一个团队来说,竞争不能忘了合作。 双赢 是竞争最理想的结果,良好的 合作 创造双嬴。
    ⑵正确对待社会生活中的合作与竞争:
    ①现实生活中的竞争有合理的、正当的竞争,也存在不合理、不正当的竞争。
    ②合理竞争就是立足于自己的特长和优点,按照平等、 公平 、诚实、守信的原则来实现自己的目标,而非通过不道德的手段为他人的发展设置障碍的竞争。
    ③不正当的竞争主要是通过 压制 、打击、败坏他人声誉来突出自己,达到个人的目的。
    ④在团队中,只有相互协作、密切配合,才能实现共同的目标。团队精神就是协作精神。
    ⑶团结的价值:(为什么要养成团结合作、乐于助人的品质呢?)
    ①团结是个人生存发展的 重要条件 。随着社会的发展,分工越来越细,合作是每个人必备的能力。不管一个人多聪明、多能干,个人的力量都不足以有效地解决所有问题,个人的成长与集体息息相关。
    ②团结为实现集体的目标奠定基础。团结可以增强集体荣誉感,提高集体凝聚力,充分发挥个人的潜能,促进集体目标的实现。
    三、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考点13:△正确认识从众心理和好奇心,杜绝不良嗜好(识记) (七下2.3)
    ⑴怎样正确认识从众心理?
    从众心理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①积极的一面是:从众可以使人自觉接受社会环境的积极影响,有利于个人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②消极的一面是:盲目从众、随波逐流是危险的,它容易使人接受社会环境的消极影响,助长社会生活中的邪气歪风。
    ③只有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自我控制能力,才能克服盲目从众,抵制生活中的消极影响。
    ⑵怎样正确认识好奇心?
    中学生的好奇心和模仿能力都非常强,判断是非的能力却比较弱,因而对感兴趣的事情容易贸然尝试和模仿。好奇要 明辨是非 ,模仿要 掌握限度 。
    考点14:□正确对待学习压力,克服考试焦虑,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做好升学和职业选择的心理准备(理解)
    ⑴学习压力过大的原因:一是自身方面的因素,如得失心太重、期望值过高、准备不充分等;
    二是外在方面的因素,如课业负担过重、父母期望值过高、学习竞争激烈等。
    ⑵★正确对待学习压力。 (九5.1)
    ①学习是快乐的、幸福的,但学习生活中也会有压力。承受适当的学习压力是我们 快乐学习 的必要内容。
    ②学习和生活中的适当压力,可以锻炼人的 适应 能力,磨炼我们的 意志 ,提高我们的生存能力。
    ④在学习压力面前,一味抱怨外在因素,往往于事无补,反而会加重压力感。我们要采用 努力调整自己的心态,学会学习,变压力为动力 的积极态度。
    ⑶考试焦虑的表现:①过度考试焦虑常常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记忆空白,心慌气短,手脚颤抖,大脑不听使唤,甚至晕倒;
    ②过低的考试焦虑则表现为漫不经心,对考试不能引起相应的重视,马虎大意等。
    ⑷考试焦虑的影响:心理学家发现,考试焦虑和考试水平发挥的关系呈 “倒U型曲线” ,即过高和过低焦虑水平都会降低效率,而中等焦虑程度时效率最高。
    ⑸怎样克服考试焦虑? (九5.1)
    ①对中学生来说,考试焦虑是一种较常见的心理现象。
    ②克服考试焦虑,需要我们正确认识和对待学习、 考试 和 分数 ,保持良好的学习生活状态。。
    ③克服考试焦虑的方法有:积极的自我对话;认真学习,充分准备;积极的行为状态等。
    ⑹★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 (九5.1)
    ①学习是我们一生的责任和 义务 ,是我们成长的重要内容和必要支持。
    ②我们要确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培养学习的自信心,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谦虚的学习品质,树立良好的学习观念,做到活到老学到老。
    ⑺★做好升学和职业选择的心理准备。 (九5.2)
    ①随着我们一步步长大,我们将开始考虑个人的前途,选择成才的目标和理想的职业,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②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中,个人的前途和命运,总是同祖国、民族的兴衰荣辱联系在一起的。
    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理应承担基本的社会责任。
    热爱祖国、报效祖国,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 ,是我们人生选择的基石。
    ③社会生活是一个整体,各行各业的人们所从事的正当工作,对整个社会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
    ④我们完成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后,将要进行人生的第一次重大选择:升学或者就业。
    ⑤升学和就业是我们人生的又一个 新的起点 。
    不管是升学还是就业,这都是我们承担社会责任,实现自己职业理想的重要一步,都能够创造我们的人生价值。
    把握好自己的人生选择,“条条道路”都能通“罗马”。
    考点15:☆正确认识生活中的困难和逆境,提高心理承受力,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理解)
    (七上2.1)
    ⑴怎样正确认识生活中的困难和逆境,提高心理承受力?
    ①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可能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和挫折,遭遇逆境。逆境也有积极的一面。a.逆境能使人变得更坚强。逆境可以成为催人奋发图强的精神力量,它使人在吃苦受累、备受艰辛时磨砺意志、锻炼毅力。b.逆境会促使人增长才干。在承受各种挑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人的才能也得到了有效的开发,意志经受了锻炼。
    ② 积极 、 乐观 、 自信 的生活态度,是战胜挫折、开拓进取的必要条件。
    一个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人,往往能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保持饱满的精神状态,充分发挥潜能,积极解决问题,最终取得成功。
    ⑵怎样经受挫折的考验,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
    我们要培养自己 不畏挫折 、 开拓进取 的优秀品质。①正确认识挫折;②敢为人先,勇于探索,积极创新;③培养高尚的志趣;④适当转换追求目标。
    考点16:□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运用) (七上4.3)(1)团结的价值:团结为实现集体的目标奠定基础。团结可以增强集体荣誉感,提高集体凝聚力,充分发挥个人的潜能,促进集体目标的实现。
    ⑴怎样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①个人是集体的组成部分,集体离不开个体而存在,同时,个体只有紧密地依靠集体,才能有无穷的力量。
    ②一个人只有把自己融入集体中,才能最大程度地实现个人价值。
    ⑵怎样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
    ①集体的荣誉与每个人息息相关,要关爱集体,服从集体的安排,积极主动为集体建设贡献才智,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
    ②发扬集体的好作风,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集体遇到的困难;
    ③在集体中能求大同存小异,善于团结他人,让集体发挥最大的力量。
    ④在集体中要顾全大局,以集体利益为重,集体中的每个成员都要主动承担应尽的义务,为营造健康向上的集体氛围做出努力。
    考点17:□感受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养成亲社会行为(理解)
    (八下2.2)
    ⑴通过改革开放,我国的综合国力有了明显提高,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小康社会成为现实。
    ①经济方面:吃讲营养,穿要时装,住得宽敞,行得方便,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加入了世贸组织;青藏铁路通车等。
    ②政治方面: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初步完善,人民当家作主权利得到更好保障,公民的监督权等政治权利得到切实保障。
    ③文化方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全面实现免费义务教育;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更好满足。
    ④科技方面:杂交水稻发明成功;“嫦娥一号”、“神舟七号”发射成功。
    ⑤体育方面:第29届北京奥运会圆满成功,我国获得了51枚金牌,第一次居世界金牌榜首位。
    ⑥其他方面: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祖国等。
    ⑵青少年要珍惜社会发展给我们成长带来的机遇和创造的良好环境,要从现在做起,不懈地努力和追求,担负起我们的社会责任、历史使命。
    怎样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养成亲社会的行为?
    我们生活的社会应该是一个互帮互助的社会,更应该是一个人人关爱的和谐社会。作为公民要胸怀天下,承担起关爱社会的责任,养成亲社会的行为。我们要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在参与的过程中承担社会责任,帮助他人,并使自身的价值在奉献中得以提升。
    考点18:□感受个人情感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文化认同感(理解) (八下)
    我们的生活,以中国的地域为生存条件,以中华民族的发展为历史渊源,以中华文明的积累为现实内容,具有浓厚的中华民族特有的人文特征。作为一个中国人,离开了中国的时空条件就不能生存,更不能发展。同样,我们个人的情感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具体来说,我们的情感活动——对外界事物与自身需要之关系的认知方式、对自身情感的表达和调控方式等——是个体性、民族性和时代性的综合产物。
    民族文化对人的情感的影响,不仅表现为同时代人的普遍性,而且表现为历史的一贯性。在一个民族中,当代人的许多情感特征都可以从民族文化中找到历史渊源。例如,我们中国人自古就有自强不息、忧国忧民的情感取向,从屈原为救国救民“上下求索”,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岳飞“精忠报国”,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直到我们国歌中那让人热血沸腾的歌词“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可以看出,我们的民族文化传统已经在我们的情感活动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国家命运则更是直接影响我们的情感状态。例如,自1840年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前的一百多年时间里,由于统治阶级的腐朽没落,我国饱受列强的侵略和掠夺,人民的自信心和自尊心遭受严重挫折;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们各项事业的飞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人民的精神面貌和情感状态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正像“走进新世代”歌中所唱的:“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
    在提高文化认同感的同时,也要以扬弃的态度看待民族文化——对待民族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要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如:京剧等戏剧、川剧变脸、中国剪纸、中国瓷器、中国书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在自己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优良的历史文化传统。这些传统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获得发展,不但对今天的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而且对推动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作用。
    生活在多民族的大家庭里,我们彼此之间血脉相通,命运相系,文化相连,各民族之间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维护了国家的长期稳定,促进了国家的繁荣昌盛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