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考政治复习资料:单元总复习测试题及答案(2)
http://www.newdu.com 2025/11/12 11:11:43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8.2010年12月4日是第9个全国法制宣传日,宣传日的主题是“弘扬宪法精神,构建和谐社会”。之所以强调要弘扬宪法精神,是因为( ) ①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②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 ③宪法是一切法律之和 ④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以宪法治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9.下图漫画说明( ) ①在我国现阶段,法律体系还不完善,出现此现象在所难免 ②“人治”轻视法律,不利于我国法治建设 ③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 ④依法治国,能维护人民的利益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二、理解与分析 11.材料一: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决定》指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全党共同努力,使党始终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 材料二:和谐社会是人们追求的美好的社会景象,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在于推进民主政治建设。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之一。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 (1)结合材料分析说明我国坚持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意义。 (2)在推进民主法治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你打算怎样做? 答案:①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推行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②法制是民主的保障,推行依法治国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③推行依法治国可以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供法制保障,维护良好的经济秩序。④推行依法治国可以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公民道德水平。 (2)通过学习和实践,不断增强自觉守法和依法办事的观念,在享受民主权利的同时自觉履行公民义务,提高政治参与能力、议事能力和监督能力等。 12.某市进行旧城区改造,许多房屋面临拆迁。张某有私房一处,也在拆迁的范围内。因为就拆迁补偿的有关事宜同开发商没有达成协议,张某不同意拆迁。后来,开发商见事情拖得太久,耽误施工进度,就派来铲车要强行拆除张某的房屋。张某手拿一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站在自家房前,挡住铲车,大声呼喊:“宪法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受法律保护。你们这样做是违法的!”开发商的工作人员气愤地说:“快让开!宪法算老几?我们是根据市里的拆迁条例来办事的。”张某说:“宪法刚刚修改过,你那个市里制定的拆迁条例和宪法不符,不能算数。”工作人员说:“市里搞拆迁,本市的拆迁条例不算数,还有什么算数?”双方一时纠缠不清。 双方谁的观点正确?为什么?你认为双方的争议应该怎样解决才比较妥当?这件事对你有什么启示? 答案:张某的观点更为合理,因为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第五条第三款规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规定相违背,否则,就会因违宪而无效。本题中,市里制定的拆迁条理的有关条款同宪法相抵触,应当视为无效。他们无视宪法的最高法律地位是错误的。对于双方的拆迁纠纷,可以通过平等协商,提请行政裁决,乃至提起诉讼等合法方式解决。开发商擅自拆除张某的房屋是违法的,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该事给我的启示:宪法就在我们身边,宪法与我们的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我们要认真学习宪法,了解宪法的性质和基本内容,在日常生活中养成遵守宪法的习惯,树立宪法意识,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此事也说明我国公民的法律意识在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公民懂得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还说明生活中还有人缺乏对宪法的了解,无视宪法的根本大法地位,不能做到依法办事。(本问答案不唯一,只要观点正确、言之有理即可) 三、体验与探究 13.(2010浙江舟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全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某市人大代表就此走访了一个村庄,下面是村民与人大代表的一段对话: 村民:我们村经济收入还不高,孩子们上学难,村民看病难…… 代表:好,我们会把这些问题写成提案上交到市人大,请市人大促成政府尽快解决。 (1)目标中的“管理民主”属于社会主义哪个文明建设? (2)政府要解决村民反映的“上学难”问题,应履行哪一项国家职能? (3)请谈谈你对人大代表上述活动的认识。 答案:(1)政治文明。 (2)社会公共服务职能(或文化职能)。 (3)上述活动表明人大代表深入群众,了解民情,反映民意(走群众路线),人大代表参政议政能力日益提高,有利于政府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