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政治复习资料:关注国家的发展同步练习题(2)
http://www.newdu.com 2025/11/16 04:11:02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13.科技世博、引领生活(13分) 2009年11月12日,第七届上海世博国际论坛在北京开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开幕式上致辞,他说:“创新是推动人类进步不竭的源泉,也是世博会的灵魂”。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科技世博”为主旨,全方位展示了新能源使用、低碳排放、高效照明、水科技、“三网融合”及安全高效管理等全新科技,打造一场“由科技发展引领低碳新生活”的盛会。 阅读上述材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谈谈对“科技创新是世博会的灵魂”这一观点的理解(4分) (2)结合资源、环境国情,谈谈倡导低碳新生活的现实意义(5分) (3)在“由科技发展引领低碳新生活”的今天,你如何践行低碳生活?(4分) .(1)科学技术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只有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才能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才能变人口大国为人力资源强国,化人口压力为人才优势,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中华民族的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4分) (2)①我国的资源状况: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②我国环境形势总特点: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③倡导低碳理念符合科学发展观,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维护中华民族长远利益的必然要求,也是维护人类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的需要。 (3)思想上:青少年要不断提高人口意识、资源环境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积极参与环保行动。积极参加环保公益事业,(2分) 行动上:节约资源、一水多用;少用或不用塑料袋购物;多步行、选择骑自行车出行;不用电器时,立即拔掉插头;随手关水龙头、用淘米水浇花草、积极参与植树活动等等(2分) 评分说明: (1)第1小题,考生只要回答出其中两个论点即可得4分。若从其他角度作答,符合题意要求,亦可酌情给分。 (2)第2小题中,环境、资源国情各占1分,低碳生活的意义占3分,共5分。考生若从其他角度作答,符合题意要求,亦可酌情给分。 (3)第3小题考生要从思想上与行动上两个方面进行论述。在“具体行为”上至少回答3个以上做法方可得2分。 14.材料一:哥本哈根会议被世人喻为“拯救地球的最后机会”,“低碳生活”已成为全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低能量、低消费、低开支的“低碳生活”方式已成为人们生活的时尚。据统计,夏季空调调高2度,每年可减排900千克的二氧化碳;每少用一个塑料袋,可减排0.1克的二氧化碳。 材料二:某校九年级(2)班举行了以“低碳生活,离我们有多远”为主题的班会课,同学们畅所欲言,争论不休。第一种观点认为,如果人人都做“减碳志愿者”,人们的生活就会更健康、更和谐;第二种观点认为,实现“低碳生活”,是国家的大事,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还很遥远。 ⑴材料一体现了《思想品德》课中的哪些观点?(2分) ⑵你是否同意材料二中的两种观点,请说说你的理由。(6分) 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中学生应该如何做到低碳生活?并能列举2-3例说明。(3分) 答:(1)落实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节约资源;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2分) (2)①我同意第一种观点。因为低碳生活能减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保护和节约人类的有限资源,保护环境,使我们能呼吸更新鲜的空气,使我们的生活环境更净化,有利于生命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我们要做“减碳志愿者”,为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尽自己的一份责任。(3分) ②我不同意第二种观点。因为低碳生活与每个人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低碳生活有利于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青少年是未来生活的主人,更应该积极倡导和参与低碳生活,成为我们生活的时尚和习惯。(3分) (3)低碳生活应该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开始,从我做起,从身边的生活做起,并能积极向家人、朋友和社会宣传低碳生活的方式和意义。(1分)如,①不过分讲究衣着打扮,少买衣服;②节约粮食,不铺张浪费粮食;③随手关灯,节约用电;④出行时多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或步行;⑤环保购物,不使用塑料袋;绿色消费,不使用一次性筷子、饭盒等。(2分) 评分说明:第一问:学生能回答“环保”、“节约资源”、“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中的二点,均可赋2分。答出一点可赋1分。第二问:①同意第一种观点,并能围绕为什么人人应该做“减碳志愿者”作答,且言之有理的,可赋3分。②不同意第二种观点,并能围绕“低碳生活方式”中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且言之有理的,可赋3分。第三问:能回答出“树立低碳意识”、“从身边小事做起”、“宣传低碳生活方式”中的任一点,可赋1分。能举出日常生活中“勤俭节约、绿色出行等”行为中的二种,均可赋2分,答出一种赋1分。 15.感受低碳,探究实践。(12分) 小亮家准备搬进新居,需要购置冰箱、空调等家庭生活用具。小亮和几个同学来到一家电器商店进行考察,下表是他们了解到的相关信息: 项目 种 类价 格能效等级其 它 A款冰箱1260元5级每天耗电2度 B款冰箱2180元1级每天耗电0.4度 某款空调2480元1级2009年国家实施节能产品补贴政策,买一台该款空调享受国家800元的补贴 相 关 链 接 ※低碳经济,简言之就是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经济模式。 ※低碳生活,就是借助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把生活耗用能量降到最低,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保护地球环境。 展智慧 (1)根据低碳生活的要求,你认为小亮家应购买哪款冰箱?(2分)请你用两个具体实例对小亮家其它生活用具的购置提出建议。(2分) 探究竟 (2)请你谈谈国家对节能产品给予补贴的理由。(4分) 悟道理 (3)由以上信息及对问题的思考,你能得出哪些发展低碳经济的启示?(4分) .(1)B款冰箱。 ①购买节能灯。②购买太阳能热水器。③购买节水龙头和马桶等。 (2)①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②我国实施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③国家鼓励、支持、引导消费者使用节能环保产品。④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⑤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或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3)①发展低碳经济需要技术创新。②发展低碳经济需要国家政策的引导。③发展低碳经济需要每个公民自觉承担起相应的责任。④发展低碳经济需要全社会的广泛支持和参与。 16.【聚焦世博】 由242个国家及地区共襄盛举的上海世博会成功开幕,这是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的综合性博览会。 材料一:中国馆周边,有“玉兔宫灯”的澳门馆,有晶莹剔透的香港馆,有“山水心灯”的台湾馆,构成各具特色的中华文化百花园。一只巨大的“冰壶”展示了芬兰人的特点,挪威馆建筑很有北欧风情,土耳其用了赭色古老壁画和岩画图案,展现了丰富多彩的异域文化。 材料二:本届世博会上,上海企业联合馆有世界上最先进的机器人为你烹制美食,日本馆应用了最先进的循环式呼吸孔道技术,德国馆号称是悬浮于空中的建筑,瑞士馆的幕帷既能发电还能天然降解,各国都展现了本国最新的科技成果。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8分)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1分) (2)面对材料一说明的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做?(2分) (3)在材料二中,为什么“各国都展现了本国最新的科技成果”?(2分) (4)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对我国的发展会有哪些影响?(3分) . (1)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丰富多彩的世界文化。(1分,答出1点即可得分) (2)①面对文化差异,我们应相互理解; ②保持客观宽容态度; ③提高对其他文化的鉴赏能力; ④彼此尊重各自的风俗习惯; ⑤掌握有效的沟通技巧。(2分,答出2点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3)①创新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 ②科技创新能力已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③科技创新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兴衰成败; ④是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要求; ⑤在激烈的国际竞争面前,如果我们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一味靠技术引进,就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 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分,答出任意2点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4)①有利于进一步推进对外开放; ②有利于让世界了解飞速发展的中国; ③有利于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④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 ⑤有利于旅游业的发展;(3分,答出任意3点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17.(15分)世博会又被誉为“人类经济、科技、文化领域内的奥林匹克盛会”,它使各种新思想、新理念、新技术、新文化在这里聚会、碰撞。梳理历届世博会,即可发现人类历史上有很多重大发明都是从这里走向世界的。 (1)请你指出新技术、新文化以及重大科技发明的内在本质。(2分)这对我们青少年提出了怎样的要求?(3分) 据调查,人口膨胀、空气污染严重、水电缺口、工业能耗高、交通拥堵等因素会使人们的城市生活变得焦虑而没有幸福感。城市,如何让生活更美好?是此次世博会带给人类的深思。 (2)使人们城市生活变得焦虑而没有幸福感的因素归根结底可以概括为哪几大问题?(3分)这对我国的城市化建设带来了哪些启示?(3分) “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这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也是“理想城市”所要达到的最终目标。 (3)请你从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描述你心目中“人诗意地栖居在威海大地上”的美好情景。 (2分)作为威海小市民的你能为实现此情景做些什么?(2分) .(1)创新。(2分) 从转变学习方式做起,根据自己的特点,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方法,进行创造性的学习;从日常的学习生活做起,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能力;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为国家作贡献。 (每点1分,共3分) (2)人口、环境、资源问题。(3分) 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1分)深入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1分)坚持计划生育、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1分) (3)范例:生活环境优雅,布局合理、空气清新;生产生活节能环保,强调低碳。(考生要从环境和资源两个角度作答,每个方面1分,共2分) 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宣传计划生育、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国策;(1分)从身边点滴小事做起,如爱护花草树木、随手关灯、节约纸张等,为可持续发展做贡献。(1分) 18.我低碳,我时尚(12分) 材料:从国际性的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到今年的两会,“低碳经济”、“低碳生活”已成为当今最流行的词汇,低碳生活简单地说就是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应对气候变化,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也就是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低碳”正在渗透到百姓生活、城市建设、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在我们身边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自觉地改变着固有的生活习惯,成为“低碳生活”的践行者。 (1)[回归教材]倡导低碳生活体现了什么样的发展战略?为此,我国必须实施的基本国策是什么?(4分) (2)[风采展示]请你从我国“资源、环境的国情”及勤俭节约,文明消费的角度,向老百姓宣传倡导“低碳生活”的重要性。(4分) (3)[我在行动]为践行低碳生活,请列举出你在日常生活中的好习惯或者新打算与大家分享。(4分) .(1)可持续发展战略 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及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2)○1 这是由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2目前我国资源人均占量少、利用率低、资源破坏与浪费严重,这些资源问题的出现,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建设的步伐。○3在我国,人与环境的关系日趋紧张,环境问题日益突出。○4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影响社会安定,危害人民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成为威胁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因此要节能减排,建设生态文明,践行“低碳生活”。 (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按4.3.2.1等级给分) .(3)○1在外就餐要打包;○2把灯泡换成节能灯;○3房间无人灯不亮,人走灯灭成习惯;○4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从我做起,树立节约意识,倡导节约文明;○5一张纸两面用,节约纸张等。 (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给分,列举4点即可满分) 19.材料一:“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生前曾对温家宝总理说:“中国现在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按照培养科技发明创造人才的方法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创新的东西,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材料二:为了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苏州市教育局继出台了《苏州市深化素质教育,丰富校园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三项规定》之后,又在全市倡导学生假期“三会”,即“会休息、会自学、会健体。”素质教育的“苏州经验”,在江苏全省乃至全国引起关注。 材料三:2010年1月13日,包括苏州在内的16个城市入选“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3月25日,苏州市召开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动员大会,明确2015年基本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的目标。 (1)有人认为,“只要坚持创新,就能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请你运用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材的有关知识对这一观点加以评析。(4分) (2)上述材料对当代中学生未来的成才和发展有何指导意义?(1分) (1)①以上观点是片面的;②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要坚持创新。因为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③要实现国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还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促进经济快速发展。(4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培养敢于实践、善于创新、积极进取的精神。(1分) 20.(10分)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自主创新是支撑一个国家崛起的筋骨。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根本要靠科技进步和创新。科技的 灵魂在创新,科技的活力在改革,科技的根本在人才。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下列问题: (1)结合所学相关知识谈谈你对“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自主创新是支撑一个国家崛起的筋骨”的认识。 答: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推动力量。当今各国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科技进步和创新能力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5分) (2)你认为要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应怎样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 答:①认真贯彻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重视科技、教育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②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③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为创新型人才的成长和发展创造优越的条件和良好的环境;④借鉴一切优秀的文明成果,为我所有;⑤注重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积极参与国际人才的合作、交流与竞争;⑥尊重知识,重视人才,在全社会营造相信科学、热爱科学的良好风气。(5分)(评分说明:本大题答案具有开发性,考生围绕上述参考要点回答,言之有理,表述清楚,即可酌情给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