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政治复习资料: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同步练习题(2)
http://www.newdu.com 2025/11/11 06:11:45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27.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绵延不绝、生生不息,一个重要原因就是() A.中华民族具有深厚的文化传统 B.具有伟大的民族精神 C.具有反抗外来侵略的爱国主义精神 D.具有非凡的民族凝聚力 28.伟大的民族精神体现在方方面面,例如() A.面对外敌入侵,中华民族同仇敌忾,奋起抗争 B.在无数自然灾害面前,中华民族百折不挠,从不低头 C.中国人民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起初步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祖国 D.在抗洪斗争中,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 29.一个民族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要有() A.高尚的民族品格B.坚定的民族志向 C.远大的民族理想D.巨大的民族凝聚力 30.中华民族精神() A.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动力 B.是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 C.是过去的,也是现在的 D.是中华民族之魂 31.我们每一个人都是() A.民族精神的传播者B.民族精神的建设者 C.民族精神的弘扬者D.民族精神的继承者 32.毛泽东说:“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这启示我们() A.孔夫子以前的中国传统文化不应该继承 B.我们不应该割裂中华传统文化 C.我们要善于学习传统文化 D.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离不开传统文化 33.张平数学没有考好,父亲安慰他说:“失败乃成功之母。吃一堑,长一智。”从张平父亲的话中,我们看到() A.中华传统文化对我们的深刻影响 B.民族精神的巨大作用 C.先进文化的鼓舞作用 D.父慈子孝的传统 34.邓小平说:“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这说明() A.中华民族富有爱国主义传统 B.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激励中国人民报效祖国的强大动力 C.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意义重大 D.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热爱自己的祖国 35. 1998年,在同洪水的搏斗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忍不拔、敢于胜利的伟大抗洪精神。这种精神() A.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 B.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发展 C.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弘扬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 D.是我们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36.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句话() A.是不符合实际的 B.科学地揭示了民族精神的地位 C.看到了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 D.对于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有指导意义 三、判断题(请在你认为正确的题后括号内打√,反之打×。) 37.中华传统文化既是过去的,也是现在的。() 38.中华文化是支撑中华民族走向更加美好未来的不竭力量之源。() 39. 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于方寸之间,融书法、篆刻、绘画、色彩等于一体,气象万千,寓意深远。这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40.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所当然要抛弃我国传统文化。() 41.民族精神始终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 42.一个人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一种精神,一个民族和国家也是如此。() 43.载人航天精神是民族精神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体现。() 44.作为中学生,我们暂时还不能从行动上弘扬民族精神。() 4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等不断增强,从而丰富和发展了伟大的民族精神。() 46.中华民族精神是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 四、简答题 47.“遥望中原怀故土,静观落叶总归根”,“乐以天下,忧以天下”两句诗共同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怀? 48.几十年来,一个平凡的名字传遍大江南北,一种崇高的精神长存天地之间。这个名字叫雷锋,这种精神就是雷锋精神。请问:雷锋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是什么关系? 五、辨析题 49.(2005•贵州黔南)近年来,在创建文明城市的活动中,通过创建优美环境、建立优良秩序、搞好优质服务的“创三优”活动,全国涌现出一批文明城市和文明社区。由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建设先进文化的根本任务就是进行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建设。 六、分析说明题 50.中国人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计时器──漏壶(在有刻度的容器中装上水,容器下方有一小孔,让水从小孔中慢慢漏出,看刻度而知时间)。东汉的张衡制作了世界上最早的测量地震方位的仪器──候风地动仪。南北朝时期的祖冲之在世界上最早求得圆周率的精密数值……据英国学者李约瑟的研究,在14、15世纪以前的1 000年,中国的科学技术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运用所学知识回答: (1)在你看来,这则材料集中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什么特点? (2)今天,我们国家与西方发达国家在科技方面还存在什么样的差距?这种差距带来了什么影响? (3)就如何提高中华民族的科技水平提出三条建议。 51.中宣部、教育部决定,从2004年开始,将每年9月定为“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并要求各地将这一内容纳入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请问: (1)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哪些伟大的民族精神? (2)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方面,你有哪些具体行动?请举例说明。 七、透视自我 52.(2005•贵州黔南非课改实验区)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多年灿烂文明的古国,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饱含着极其珍贵的精神财富,如“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志向;奋不顾身、舍生取义的英雄气概;厚德载物、道济天下的广阔胸怀;敬业乐群、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等等。你认为当代中学生应该弘扬什么样的民族精神? 八、为我加油 53.(2005•四川)在“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中,某校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其中一项是举办全校手抄报展览。假如你参加了这次活动,请完成下列内容。 (1)请为你的手抄报设计一个刊名。 (2)根据本次活动的主题,你准备为手抄报设计哪些专题栏目?(至少写出三个专题栏目的名称)并就其中一个专题栏目列出内容提纲。 (3)为搞好这次活动,你认为学校还可以开展哪些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至少列出三项) 第五课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一、单项选择题 1. A2. C3. D4. C5. D6. D7. B8. A9. A10. A11. A12. A13. D14. D15. C 二、非定项选择题 16. ABCD17. ABD18. ACD19. ABCD20. ACD21. AB22. ABCD23. AB24. ABCD25. D26. ABD27. ABCD28. ABCD29. ABCD30. ABCD31. ABCD32. BCD33. A34. ABCD35. ABCD36. BCD 三、判断题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 四、简答题 47. 集中体现了爱国主义情怀。 48. 既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也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发展。 五、辨析题 49.答: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规定了我国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的奋斗目标,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表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我们不仅要摆脱贫困,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而且要摆脱愚昧和落后,大力加强先进文化建设。而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也是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任务。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是提高全社会的文明程度,培养“四有”公民的重要条件。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我国人民移风易俗、改造社会的伟大创造,也是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效形式。 六、分析说明题 50.(1)富有创造性。 (2)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面临西方发达国家在科技方面占优势的巨大压力。 (3)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善于学习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等等(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51.(1)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不统一答案要点。 七、透视自我 52.中华民族精神是五千多年优秀中华文化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文化的精华,也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八、为我加油 53.(1)凡刊名健康向上,符合“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这一主题即可。 (2)凡符合该主题栏目的名称,如“民族精神知多少”、“名人名言”、“民族英雄和事迹”、“民族魂”、“民族精神代代传”、“让民族精神之树常青”、“永远的丰碑”、“永不枯竭的源泉”等,均可。 (3)凡能体现“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这一主题活动的形式,如开展主题校(班)会、团(队)会,请革命前辈和各行业的英雄模范作报告、讲故事;组织学生观看体现伟大民族精神的影视片;组织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格言和革命传统的经典格言、诗词朗诵活动;教唱以爱国主义为主旋律的歌曲,举行学生歌咏比赛,文艺演出和演讲活动;组织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瞻仰革命圣地和遗址,祭扫烈士墓等活动均可。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