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下载-中考试题库-中考成绩查询-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中考查分网-中考网-中考资源网-中学学科网

首页 > 中考政治 > 综合辅导 >

2010年中考政治复习资料: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同步练习题(2)


    【2010年福建省龙岩市中考试题】16.学生小华经常嘲笑面部长有黑色胎记的同学小亮,还给他取了绰号“黑熊猫”、“青面兽”。 小华的行为侵犯了小亮同学的
    A.肖像权   B.姓名权    C.名誉权   D.生命健康权
    答案:C
    【2010年广西省南宁市中考试题】5、据报道,河南开封尉氏县的庞某在别人的帮助相下,冒领了张某的高考录取通知书后继续冒用张某的户籍关系上大学,工作、提干。事情败露后,庞某和其他涉事人员都被有关部门追究了相应的责任。庞某的行为侵犯了张某的
    ①姓名权 ②安全权 ③肖像权 ④受教育权
    A.①② B. ①④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2010年福建省三明市中考试题】14.阳阳经过某影楼时,意外地发现橱窗里摆着自己的一幅照片。该影楼擅自将阳阳的照片陈列在橱窗中招揽顾客的行为侵犯了他的
    A. 肖像权 B.隐私权 C.名誉权 D.姓名权
    答案:A
    【2010年吉林省长春市中考试题】12、下列行为属于侵犯公民名誉权的有
    ①公然挖苦嘲讽他人 ②强迫他人更改姓名
    ③捏造事实中伤他人 ④非法使用他人专利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C
    【2010年黑龙江省大兴安岭中考试题】21.下列行为没有构成侵犯公民肖像权的是
    A照相馆未经萌萌同意就将其照片挂在橱窗内招揽生意
    B.公安部门把通缉犯的照片公布在互联网上
    c.某报记者将王某在街头乱贴小广告的照片刊登在报纸上
    D.学校把文明学生的照片张贴在宣传栏中
    答案:BCD
    【2010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绥化市中考试题】(不定项选择题)22.下列行为没有构成侵犯公民肖像权的是
    A.照相馆未经萌萌同意就将其照片挂在橱窗内招揽生意
    B.公安部门把通缉犯的照片公布在互联网上
    C.某报记者将王某在街头乱贴小广告的照片刊登在报纸上
    D.学校把文明学生的照片张贴在宣传栏中
    答案:BCD(不定项选择题)
    【2010年吉林省中考试题】6.下列说法与某校宣传栏的温馨提示相符的是 ( )
    ①人人要享有人格尊严权
    ②要自觉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尊严
    ③要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④ 尊重可以从根本上杜绝侵权现象的发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A
    漫画类主观题
    图表类主观题
    辨析题
    【2010年云南省大理等五地中考试题】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24、维护人的尊严,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2010年湖南省岳阳市中考试题】判断正误题(判断下列说法或行为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X"。每小题1分,共8分)25、无论年长还是年幼、聪慧还是愚钝、富有还是贫穷,也无论是自由人还是在押犯,任何人都有人格和尊严。
    答案:√
    材料分析题
    【2010山东省威海市中考试题】27.(18分)2010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庄严的承诺立即引来了网民间的互动:
    网友 逸风:人人生而平等,一个人可以暂时没有钱,但有做人的尊严,奋斗的尊严。一个人可以没有地位,但他享有法律赋予的一切公民权利。
    网友 幽兰:让社会更加公正、和谐关键在做好“蛋糕”的同时,切好“蛋糕”,将效率与公平有机结合。
    (1)你是否赞同网友逸风的观点?(1分)现实生活中你会怎样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6分)
    (2)你认为切好“蛋糕”的制度依据是什么?(2分)为什么?(6分)
    (3)假如让你跟帖,请从人生追求角度谈谈你对人生幸福与尊严的理解。 (3分)
    答案:(1)赞同。(1分)学法、知法,自尊自爱,依法规范自己的言行,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2分)提高维权意识,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找回失去的尊严; (2分)在尊重自己人格尊严的同时,爱护、尊重他人人格尊严。 (2分)
    (2)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分)
    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有利于发挥收入分配的激励作用,极大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分)有利于吸收人才、留住人才,充分发挥人才作用,促进国家和社会的发展; (2分)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奋斗目标。(2分)
    (3)人生是否幸福与有尊严不在占有的物质财富多少,而在于是否有崇高的精神追求与学识; (1分)是否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1分)是否具有对他人、对社会无私奉献的精神境界。 (1分)(考生只要围绕人生追求的主要表现——学习、创造、奉献三个方面作答即可得分)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