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政治复习资料:中考政治第一轮复习测试题7(2)
http://www.newdu.com 2025/11/10 12:11:34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二、请你概括(2小题,每小题4分,共8分。请用简洁的语言提炼下列各题材料中蕴含的主要道理) 11、欧阳修所说的“正直者不可屈曲”,杜甫“达士如弦直,小人似钩曲”的诗句,都以屈曲为耻。陶渊明用“不为五斗米折腰”,张确用“头可断,腰不可屈”,来表明气节。爱国诗人陆游“白发向人羞折腰”,一生正直有骨气,“不阿顺以取容,不迎合以求悦”,决不趋炎附势、奉承谄媚。 12、观察右图,进行概括 三、请你简答(4分) 13、中学生小明在公交车上看见小偷企图行窃,问母亲该怎么办,母亲说:“千万不要管。”眼见小偷就要得手,小明大声喊道:“有人偷钱包”。小偷没有得逞,溜下了车。 四、请你辨析(8分) 14、公正的对待,必须有正义的制度来保证。制度是以公开宣布的程序和规则组成的系统。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自己的制度和规则。 辨题:只要建立了正义的制度和规则,就能实现公平,维护正义。 五、请你进行观察与思考(10分) 15、材料一、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这就表明,促进教育公平,在我们党领导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是一项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任务,也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坚定不移追求的目标。 材料二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 (1)我国目前社会还存在哪些不同程度的不公平现象? (2)为维护社会公平,这些年来,我们党和政府出台了哪些政策和措施? (3)现实生活中,我们青少年如何对待社会中的不公平现象? 六、请你参加活动与探索(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6、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最广泛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巩固执政党执政地位的社会基础,也是实现党长期执政的必然要求。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放在重要位置,注重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为此,某班进行一次调查活动,请你参与 (1)你将通过哪些方式进行调查(2)列举几例当地不公平的现象 (3)你认为怎样才能消除这些不公平的现象。 参考答案: (一)考点归纳 1、对权利的尊重、对自身力量的肯定。 合情合理,不偏袒哪一方、不偏袒某一个人 他应分担的责任; 他应得的利益 公平是社会稳定的天平。有了公平,社会才能为人的发展提供平等的权利和机会,每个社会成员的生存和发展才有保障。有了公平,我们才可能通过诚实劳动,得到自己应得的东西,满足自己的合理期望,从而充分调动自身的积极性。这样,整个社会才能人人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各得其所,共同推动社会持续发展。 2、相对的 3、①增强权利意识,寻找合理的解决途径和手段;调整自己的思维,理性反思自己的价值观;同破坏公平的行为作斗争,对受害者伸出援助之手。 4、公平 互惠 公平合作 5、促进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维护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权益 阻碍人类社会发展,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权利 6、正义的制度 它的程序与规则不是为少数人制定的,而是为所有社会成员的利益制定的。 7、正义保障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使人民得以生存和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社会的公平需要正义的制度作支撑,没有正义的制度,就没有真正的公平;正义可以通过制度的调节来避免严重的社会分化,使得我们的社会健康、持续发展等。 8、①从小树立以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和制度为荣的意识;②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和制度;③采取正当方式,奋起抗争; 见义勇为、匡扶正义,及时对受害者给予声援和帮助 (二)模拟测试一、选择题 1、C 2、C 3、A 4、D 5、B 6、D 7、B 8、D 9、D 10、C 二、概括题 11、要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等。 12、公平的合作才是互惠的合作;公平是人们追求的目标等。 三、简答题 13、见到非正义的行为发生在他人身上能见义勇为。小明的行为是正确的,是具有正义感的行为,有利于维护社会的正义,我们要增强社会的正义感。正确对待父母的教育等。 四、辨析题 14、(1)制度的正义性在于它的程序和规则不是为少数人制定的,而是为所有社会成员的利益制定的。(2)但是正义和正义制度要求每个人都必须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大家都遵守了,才能实现公平,维护正义。(3)我们要从小树立以自觉遵守各项社会制度和规则为荣的意识,养成自觉遵守各项制度和规则的良好习惯,以实际行动维护正义。因此,上述观点是片面的。 五、观察与思考 15(1)贫富差距、城乡差距、教育不平衡,农民工待遇问题。(2)减免和取消农业税;免除义务教育中小学生学杂费;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等等。(3)一方面增强权力意识,善于寻找解决途径,用合法的手段去寻求帮助,解决问题,以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另一方面,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理想地反思自己的价值观念,客观地对待生活中的“不公平现象”。 六、活动与探索 16、(1)问卷、实地查看、查资料等。(2)教育问题、拖欠农民工工资等。(3)政府要制定一些规章制度,并且加以落实;社会监督部门加强监督;相关部门严厉查处有损公平的现象和行为;公民要提高道德素质,自觉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等。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