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下载-中考试题库-中考成绩查询-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中考查分网-中考网-中考资源网-中学学科网

首页 > 中考政治 > 综合辅导 >

中考政治复习资料:第三单元法治时代基础 测试题(2)


    一、单项选择题
    1.(2008年•绍兴)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9 次会议审议通过的《 就业促进法》,根据宪法原则和精神设立了“反对就业歧视,促进公平就业”专门条款。这说明( )
    ①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②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 ③公平就业有利于实现同步富裕 ④全国人大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近两年,我国各地公安机关在严打整治的斗争中,严厉打击杀人、抢劫、绑架等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刑事犯罪活动,增加了老百姓的安全感。这表明( )
    A.我国要依法治国、严厉打击犯罪,保护人民
    B.严打整治能解决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
    C.守法、护法是公安机关的责任
    D.凡是违法的行为都要受到刑事处罚
    3.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要求我们要树立宪法意识。为此,我们应该( )
    ① 认真学习宪法 ②积极宣传宪法 ③自觉遵守宪法 ④把宪法作为工作得失的根本判别标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4.(2008年•盐城)2008年全国人大召开前夕,新华网、人民网、央视国际等网站联手以“我有问题问总理”为题向网友征集问题,听取民意,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这一做法( )
    ①能保障人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②有利于切实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③能促进政府依法行政 ④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A.①④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5.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保障公民合法权益;坚持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为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提供政治和法律制度保障。下列选项符合依法治国要求的是( )
    ①07年10月28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了修改后的律师法和节约能源法 ②我国个人所得税法修改之前,专门召开有各界群众代表参加的立法听证会 ③07年8月,烟台市工商局与烟台市公安部门出动近百人,捣毁了一个有200多名成员的特大传销组织 ④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学习和宣传中共十七大精神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6.从2007年起,开始实施的第五个普法教育五年计划,一切有接受能力的公民都是普法对象,其中青少年仍是重点普法对象之一。其原因是( )
    ①青少年缺乏生活经验,辨别是非能力还不强 ②青少年法制观念比较淡薄 ③认真学法,对青少年健康成长和社会法制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④青少年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需要社会各方面给予特别的维护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7.(2008年•福州)2008年2月28日,《中国的法治建设》白皮书发表。白皮书强调把坚持党的领导与坚持宪法和法律至上、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统一起来。这说明 ( )
    A.法律和宪法都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B.法治建设是我国一切工作的中心
    C.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D.这是关于国际环保的纲领性文件
    8.(2007年•杭州)近几年的“两会”上,“民意”的含金量越来越高。代表、委员们的提案、议案、建议中,许多热点问题都同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物价稳一点,学费降一点、看病省一点、岗位多一点、差距小一点……老百姓最关心的餐桌上的安全问题,成为委员、代表们提议的焦点。这是因为( )
    A.人民政协是我国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B.全国人大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C.人民代表享有提案权和质询权 D.对人民负责是人大代表的职责
    9.(2008年•河北)2008年1月1日,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正式施行。这两部法律在制定和审议过程中,广泛征求公众的意见和建议,收到社会各界意见和建议达数十万件。这表明( )
    ①国家坚持民主立法 ②公民参政意识增强 ③公民享有批评建议权 ④公民享有立法权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10.(2008年•徐州)2006年7月至2007年底,全国县乡两级人大进行换届选举。某乡为做好选举工作,拟定了以下四条宣传标语,你认为最恰当的是( )
    A.发扬基层民主,推进村民自治
    B.保障人民民主,扩大公民政治权利
    C.加强人大建设,接受政府监督
    D.人民代表人民选,选出代表为人民
    11.陈某因刑事犯罪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0年,剥夺政治权利3年。这3年陈某( )
    A.仅享有被选举权 B.仅享有选举权
    C.仍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D.不再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12.(2007年•南昌)自2006年10月下旬至12月上旬,江西省广泛开展了“构建和谐社会,实现新的跨越”建言献策、建功立业活动。活动共收到社会各界建言献策3.41万余条。开展此次活动有利于( )
    ①公民行使建议权 ②人民直接决定国家的重大事务 ③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利
    ④增强人民群众参与政府决策的意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13.观看右面的漫画 ,请回答:
    (1)右面漫画的主题是什么?他可能在选举什么?
    (2)这样的选举有什么样的危害?
    (3)如果我们有了选举权,应该怎样行使?
    14.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发展,这是党领导人民取得的结果。现在,我们正在努力营造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氛围,但有些地方,公民的法制意识淡薄,有法不依、知法犯法的现象还十分严重,在依法治国的的交响曲中渗入了不和谐之音。特向人大提案组提交议案。
    根据以上材料,请回答:
    (1)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在经过广泛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我认为在依法治国方面,所存在的不和谐之音主要有哪些?(列举3种)
    (2)就我们政府依法行政提出如下议案: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09中考模拟)广东省阳江市阳东县就有自己的一套民主监督制度。这个县各村的公告栏被村民形象地称为“制度上墙”,村里大小事务都事无巨细地公布于此。“每月公开”“每季公开”“及时公开”“补充公开”“回音壁”等栏目,让村中事务公开透明;在成都市,每项涉及群众生活的重大建设项目,政府都要事先在媒体刊登,征询百姓意见,如地铁站该取什么名字?某条街道上的梧桐树能不能移栽? 另外,包括网络在内的多种媒体,都在成为政府鼓励民主监督的形式。
    请你谈谈这些做法对我们有什么重要启示。
    参考答案
    自主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12题 ( 略 )
    二、非选择题
    13.【答案】(1)调查目的:了解公民对宪法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制定相关措施提高公民的宪法意识。
    (2)调查内容:是否接受过宪法知识教育,是否了解宪法的地位和作用,是否了解宪法的主要内容,是否知道用宪法来维权等
    (3)提出建议:①国家应进一步加大普法力度,加强对公民进行宪法宣传教育的力度帮助广大公民树立宪法意识。 ②广大公民要切实做到认真学习宪法,自觉遵守宪法,积极宣传宪法,勇于同违宪行为作斗争,树立宪法的权威。 ③要充分利用学校、社区和新闻媒体等教育资源,切实贯彻落实对党的依法治国方略的宣传教育,要重视对青少年的宪法知识教育。
    14.【答案】【知识链接】受教育权 依法治国
    【问题透视】示例:家长强迫孩子辍学打工;营业性网吧允许未成年人进入;学校开除学生等
    【践行责任】建议(或者批评权和建议权、监督权)
    正确途径:利用新闻媒介;进行信访;向人大代表反映情况;直接向有关部门或工作人员发电子邮件等等。
    15.【答案】(1)监督权(批评建议权)
    (2)少数国家干部官僚主义严重,为民服务的意识不强;不能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法律意识淡薄,不能正确面对、虚心接受人民的监督等等
    挑战中考
    一、单项选择题 1¬¬¬¬¬¬¬¬¬¬¬¬¬¬¬¬¬¬¬¬¬¬¬¬¬¬¬¬¬¬¬¬¬¬¬¬¬¬¬¬-------12题 ( 略 )
    二、非选择题
    13.【答案】(1)奇怪的选举。腐败的选举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 村民委员会或社区居委会领导人。
    (2)损害了其他被选举人的合法权益,有失公平;损害了广大人民的利益;是严重的违法行为,必将受到法律的惩罚;有损党和政府的形象和威信等等。
    14.【解析】本题以“假如你是一名人大代表请你完成议案”为考察对象,回答该题要结合当今社会实际,围绕依法治国这一要求列举;
    第二问要注意“就政府依法行政提出议案”这一前提的规定性,可从国家机关依法行政、建立健全法律监督机制等方面提出议案。
    【答案】(1)近年来在依法治国方面还存在着以权代法、司法腐败、乱收费、乱开发、强制征地、野蛮拆迁等侵犯人民权利的不和谐现象。
    (2)①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要认真学习《宪法》和《行政许可法》等法律,树立依法行政的观念。②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依法行政,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③ 建立健全法律监督机制,有关部门和人员必须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自觉接受人民代表和人民群众的监督。
    15. 【答案】可以从依法治国的角度出发,从国家方面,个人方面谈.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