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下载-中考试题库-中考成绩查询-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中考查分网-中考网-中考资源网-中学学科网

首页 > 中考政治 > 综合辅导 >

中考政治复习资料:新九年级政治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2006年5月13日《人民日报》报道,今年1-4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5147.2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百分之二十四,其中出口2742.4亿美元,增长百分之二十五点八,进口2404.8亿美元,同比增长百分之二十二点一。这表明:
    A.只有实行对外开放才能发展中国 B。我国坚持对外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
    C.对外开放是强国之路 D、改革开放是我国发展经济的关键
    2、下列选项中对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表述不正确的有:
    ①人口过快增长影响经济发展 ② 经济发展了,人口就会增长
    ③人口与经济没有任何关系 ④人口增长了经济就会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我们在保持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同时,必须把保护环境放在突出的位置。这说明我们要走:
    A、只保护环境,不发展经济之路 B、经济建设和保护环境协调发展之路
    C、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之路 D、科教兴国之路
    4、新的科技革命对各国的发展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我国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的关键是
    A.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科技文化交流
    B.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关系
    C.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提高国家创新能力
    D.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5、国际化的海尔已经是一家具有辐射全球市场能力的跨国公司。它从八十年代的名牌战略、九十年代的多元化战略,到今天的"走出去"战略,即国际化战略,一步一个脚印,步步成功。海尔实施的"走出去"战略:
    ①适应了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的客观要求
    ②适应了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要求
    ③符合市场经济开放性、竞争性的内在要求
    ④符合我国政府提出的扩大经济技术合作的要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6、"今天教育,明天的科技,后天的经济。"这句话说明
    ①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的基础 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③教育就是科技和经济 ④我国要发展经济,必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7、目前,我国社会生活中还存在着人民群众"上学难""看病难""住房难"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的途径是
    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B、弘扬宪法精神,保障公民权利
    C、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D、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8、《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材料表明
    A.创新是当代中国青年的历史责任
    B.青少年要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C.在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的今天,创新成为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
    D、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已成为我们的中心工作
    9、我国的改革是:
    ①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③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 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政治保证
    10、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农民工问题,追讨欠薪、提高工资、安全生产、规范用工、免费职介、社会保障等等,党和政府所做的这一件件实事,把温暖和实惠送到了农民工的心坎上。这说明:
    A、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B、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更笨利益
    C、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D、我国的"三农"问题已经得到解决
    11、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对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进行表彰和奖励,这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
    ①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坚强决心 ②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创造、尊重人才 ③把发展科技作为国家中心工作的坚定决心 ④十分重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摆在突出位置。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①是因为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和环境形势 ②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③体现了中华民族艰苦创业、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 ④必须坚持我国原有的经济增长方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二百三十多年前,清朝乾隆皇帝依托鼎盛的国力,组织全国数百名优秀学者,用十余年的时间编纂《四库全书》。它涵盖了十八世纪中期以前中国文化基本典籍,不仅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更是世界文化史上的奇观。《四库全书》证明了
    A.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B.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C.中国古代科技具有整体性的特点
    D.中华文化能够求同存异、兼容并蓄
    14.2006年4月28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祖先创造了丰富的文化遗产,长城、故宫、莫高窟、兵马俑等,构成中华民族独特而璀璨的文化景观。这些文化遗产
    A.表明中华文化优越于其他民族文化
    B.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历史见证
    C.体现了中华文化巨大的包容性
    D.曾经历了西方近代文化的巨大冲击
    15、2006年7月20日,深港澳台少儿文化艺术夏令营正式开营,140名来自深港澳台的中小学生在深圳进行为期六天的文化之旅。孩子们分别到中华民俗文化村、深圳博物馆、南山书城等地参观交流,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之所以开展上述活动是因为
    A.文化艺术素质是全面提高青少年素质的前提
    B.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C.感悟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有助于增强民族的凝聚力
    D.丰富学生暑期生活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
    16.2006年5月10日《大众日报》载文指出,我们要把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作为立足点,将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紧密结合,着力培养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情感,引导他们形成现代公民的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将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紧密结合有利于
    ①二者相辅相成、相互支撑 ②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③抵御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 ④把人们的价值追求凝聚为完全一致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7、2006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北京考察工作时强调,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对上述两种精神的关系理解不正确的是
    A.注入时代精神才能摒弃民族精神中的糟粕
    B.注入时代精神才能使民族精神日益丰富
    C.弘扬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失本色
    D.弘扬时代精神才能使民族精神与时俱进
    18、2006年7月25日,胡锦涛在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集体学习时强调,爱国主义历来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要注重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同时坚持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不断赋予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这充分说明,中国共产党
    ①不断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新的时代内容②把中华民族精神提升到了一个新水平
    ③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无产阶级政党④领导中国人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令人瞩目的业绩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