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政治复习资料:09年中考命题形势分析及试题预测(2)
http://www.newdu.com 2025/11/08 03:11:37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100 注:表中1、2、3……27或(1)(2)(3)为小题序号; ※为综合或共有。 表二:2008年中考试题对应考点分布表: 项目 内容 比分 选择题部分 非选择题部分 考纲(已考27条,占28.72%) 合计分 单项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 简答题 辨析题 分析说明题 综合探究题 第一部分 成长中的我 6※、8、 7、9、10 22※、23※ 28※ 29 31(1) 31(2)※ 31(3) 4、5、8、9、10、12、18、19、20、21、22(共15条) 26 第二部分 我与他人的关系 6※、11、 12、13、14、 16※、17、18 22※ 31(2)※ 28、39、42、46、49、50(共6条) 16 第三部 分 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 的关系 15、16※、 19、20、 21 24、25、26、27 30(1)、 30(2)、 30(3) 56、68、70、71、74、78、81、82、86、89(共10条) 48 第四部 分 2007年5月至2008年时事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 1、2、3、4、5 10 合计(分) 42 18 6 8 12 14 100 注:表中1、2、3……27或(1)(2)(3)为小题序号; ※为综合或共有。 从实施新课标两年来的试题,可以感觉到两年来的命题宗旨始终坚持两个基本原则:一是考纲规定的内容,二是学生所课本出现的知识,设置一定的背景来体现,这一指导思想始终没有变。 2、对新课程知识运用的广度、深度、跨度的综合探究的理念不会变。主要由两个因素决定:一是中考具有的选拔功能决定的。如果不通过对考生掌握知识的广度、深度、跨度与综合运用能力这一手段,怎能筛选出不同层次学校所需的人才呢?要体现公平性,唯有如此。二是中考“命题指导思想”决定的。09年“考纲”提出的“命题指导思想”,不仅继承了两年来的指导思想,而且完善了这一指导思想。如“坚持在课程标准范围内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是今年新加上去的。这一理念,在2008年中考卷中体现的很充分。对比两年试卷,可以见到2008年试卷所展现的理念含量。 3、引领学生感悟人生意义、引领学生确立基本的善、恶、是、非观念,教育学生做负责任的公民,过有益生活的理念不会变。如2007年,简答题第28题,通过电视剧《青春的童话》故事里那个患先天性心脏病女孩在生存的每一天里都在日历上画一个红圆圈情景,要求考生结合材料回答两个问题: (1)故事中“女孩在日历上画红圆圈”说明了什么? (2)你从故事中明白了哪些的道理……;2008年, 如第31综合探究题通过两幅漫画回答 (1)漫画一和漫画二分别反映了生活中的什么问题?这两幅漫画的联系点是什么? (2)结合漫画和生活实际,谈谈该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请你为解决漫画中反映的问题,提出不少于三个好主意。还有很多选择题都体现了这一理念。恕不一一列举。 09年“考纲”变化不大,可以作为体现这一理念的命题背景材料极其丰富,如两个奥运、“三聚氰胺”奶粉事件、神七问天、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央一号文、2008年《感动中国》人物奖、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措施、两会精神以及有关青少年学生的事件等。 4、考查学生通过学习新课程后是否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判断力的理念不会变。如2007年第13、25、31题,2008年6、7、8、9、10、17、21、28、29、30、31题均基于这一理念进行考核。(第3、4个“不会变”可以合而为一)不一一细说。 5、比分各部分有所倾斜的可能性不会变。因为试卷的制定还是要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即“三贴近”的,这“三个贴近”是学生学习思想品德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和知识即“三维目标”的重要体现,这些体现可以通过中考试卷来体现。所以,比分倾斜的理念不会变。 此外,反猜题的命题思想,还会有所体现。所以,要注意应考策略。 三、应考策略 1、紧扣命题指导思想,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重点,把时政与思想品德课程密切相关的思想内涵发掘出来。这不仅是思品课备考的基本思路,也是思品课与时俱进的基本要求。备考中,必须贯穿好这一思想。 紧扣时代脉搏,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关注社会热点重点,如上面所列举的两个奥运、“三聚氰胺”奶粉事件、神七问天、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央一号文、2008年《感动中国》人物、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措施、两会精神、经济发展与环保以及有关青少年学生事件等,把这些事件从多个角度设置练习训练,单项选择、多项选择、非选择题等,联系考点,综合训练。 2、狠抓“两个落实”。一是抓好解题方法的落实,二是抓好综合分析、运用所学知识能力训练即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落实。据此,在复习教学中工作中,要具体抓好如下两个方面: (1)扎实基本功,避免不必要的失误。不知大家有没有碰过答非所问、问非所答的答卷?我认为出现这种答卷的原因主要是缺乏扎实的基本功所致。因此,在复习中,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抓抓基本功。 (2)加强学生的阅读、审题、解题能力的培养。我查阅了2007、2008两年的中考卷,2007年中考卷近4800字;2008年中考卷近5000字,在规定80分钟时间里,每个考生要完成包括阅读、做答——写1000字左右答案内容,的确不易!但这是现实,必须面对。针对这一现实情况,我们必须一方面帮助学生掌握知识,一方面帮助学生提高审题、解题能力。对此,教学中,我们要依据“课标”,有的放矢,逐步帮助学生养成这种能力,以适应中考的要求。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