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下载-中考试题库-中考成绩查询-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中考查分网-中考网-中考资源网-中学学科网

首页 > 中考政治 > 综合辅导 >

中考政治复习资料:2004年上期期中考试同步练习题(2)


    26、社会主义本质是什么? 27、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和政策是什么?维护民族团结,怎样履行自己的义务?五、分析说明题(28小题16分,29小题12分) 28、材料一:由于西部地区黄河和长江上游多年过度开垦、采伐等各种破坏生态的行为导致“植被破坏”和沙漠化日益严重。 材料二:西部地区人口素得6分,东部地得10分,大专以上文化程度,西部地区为3.05%,东部地区为6.0% ①材料一、二分别说明了什么? ②请你为西部大开发献计献策 ③我们中学生应以怎样的实际行动推进西部大开发? 29、2001年2月19日中国最著名的“农民”袁隆平被授予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大奖,他一生扎根农村,从1964年开始着手于杂交水稻的研究,他的成果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人吃饭的问题,“袁隆平”三个字的品牌价值超过1000亿元可谓是“知识经济”在中国形成的第一个冲波。 作为21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004年上期初三语文期中考试试题(B卷)一、积累与拓展(除第11题4分外,其余每小题2分,共32分) 1、在刘禹锡的《陋室铭》中,通过写交往人物来表现室主人高雅情趣的句子是( )。 2、孟子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指出决定战争胜负的三要素关系的句子是( )。 3、用你所知道的古今中外的诗文给同学们写两句临另赠言( )。 4、初冬的早晨,小明走出家门,看到满树的雪枝,不禁感慨地说:“真是‘( )’”。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名句回答(如还能引用其他诗人描写雪景的诗句,可加分),你知道的其他诗人描写雪景的诗句是( )。 5、以“人权卫士”自居的美国,在联合国人权委员会选举中落选,再次证明了我国古代思想家孟子“( )”这句话的正确。 6、女娲炼石补天时剩下一块石头,被丢弃在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后被茫茫大士,渺渺真人带入红尘,历尽悲欢离合,以上情节出自我国古典文学名著(《 》) 7、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中塑造了一个五过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的英雄形象,这个英雄是( ),这本书中有关这个英雄的传奇故事还有很多,请用最简洁的语言写出一个故事的名字。( ) 8、下面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中的人物与情节,其中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 A、鲁智深——倒拔垂扬柳 B、孙悟空——大闹天宫 C、诸葛亮——三顾茅庐 D、外姥姥——进大观园 9、《 》是我国新歌剧创作的一座名程碑。 10、生活中,有人慨叹“世上的人才很多,只是没有人发现而已”,我们一般用《马说》中的(“ ” )来表达此意。 11、《论语十则》中孔子关于“知”和“不知”的正确态度是( );关于时不我待的至理名言是( );当别人不了解自己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说(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引用文中的( )表示要随时向周围有长处的人学习。 12、《钱塘湖春行》描写西湖莺歌燕舞的景象的诗旬是( ) 13、我们常引《游山西村》诗中的哲理名句( )来比喻陷入困境后看到希望或绝处逢生的感觉。 14、《观沧海》中表现诗人博大胸襟和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的诗句是( ) 15、《望岳》中表现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诗句是( )二、阅读(每小题2分,共28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也;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日,城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1、全文论述的中心句是( )作者围绕它展开论述,其意图是借论战争来阐明( )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写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意思。答( ) 3、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首先提出中心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B、天时地利人和是战争胜负的关键。其关系是:天时不及地利重要,地利不及人和重要。 C、作者以攻“三里之城”“七里之郭”来论证天时不如地利。 D、作者论“人和”的重要性,在于启发君王们应如何打仗,从而取得战争的胜利。 4、“失道者”的最终下场是什么?用原文回答。答( ) (二)秋 词 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5、这道诗的中心句是( ) 6、“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这两句诗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答:( ) 7、“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这一幅秋景具有什么样的特点?答:( ) 8、“秋日胜春朝”是对“( )”唱反调,表现了诗人敢于反传统,敢于创新的精神,你认为“秋日胜春朝”还表现在哪些地方?答:( )(三) [甲] 孔乙已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已,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 孔乙已睁大眼睛说,“你怎样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 孔乙已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乙] 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 9、解释下列词语中带“△”的字义。 君子固穷( ) 不省人事( ) 10、[甲][乙]两段划线的句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它们分别表现了人物的什么性格?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甲] 语言描写 自命清高 B、[甲] 动作描写 自欺欺人 [乙] 肖像描写 自鸣得意 [乙] 动作描写 热衷功名 C、[甲] 动作描写 热衷功名 D、[甲] 语言描写 自欺欺人 [乙] 肖像描写 自命清高 [乙] 动作描写 热衷功名 11、“孔乙已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这句话说明( ) A、孔乙已容易冲动,喜欢辩论 B、孔乙已不知耻,不承认偷书 C、孔乙已毫不知耻,承认偷书 D、孔乙已内心感到羞耻,但又死要面子 12、[甲]文中两次写众人的‘笑’,主要说明( ) A、孔乙已待人随和,人际关系好 B、孔乙已很受人爱戴 C、孔乙已社会地位低下 D、孔乙已学问很高,受人尊敬 13、[乙]文写范进见报帖后,看了一遍,又念一遍“的原因是( ) A、喜讯来得太突然,不敢轻易相信 B、范进已沉浸在喜悦之中 C、范进已处于疯癫状态 D、范进对中举无动于衷 14、孔乙已与范进都是( )的牺牲品。三、作文(40分)根据下面题目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500字。题目:身边的故事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