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下载-中考试题库-中考成绩查询-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中考查分网-中考网-中考资源网-中学学科网

首页 > 中考政治 > 综合辅导 >

中考政治复习资料: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一学期期中试卷(含答案)
    (满分:50分;时间:60分钟;考试形式:开卷)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第1至25题,答案涂在答题卡,第Ⅱ卷第26至28题,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第Ⅰ卷(选择题 共25分)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请将所选答案前的字母标号填涂在答题卡上相应的答题栏内。每小题1分,共25分。)
    1.“你我文明一小步,城市文明一大步”。这个公益宣传广告生动说明了
    A.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所提供的种种条件
    B.任何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都是人们共同努力的结果
    C.人的生活和生产活动总要受到一定的社会制度和环境的制约
    D.社会是由个人按血缘关系结合在一起的人类生活的共同体
    2.下列属于中学生亲社会的行为有
    A.初中毕业后立即参加工作 B.把节省下的零用钱买学习用品
    C.认真学习、锻炼身体,找一份令家人满意的工作
    D.做一名环保志愿者
    3. 承担的责任有主有次,有轻有重。最重要的应该是
    A.承担对自己的责任 B.承担对学校的责任
    C.承担对家庭的责任 D.承担对国家与社会的责任
    4.人类社会总是不断进步发展的,但在发展过程中又充满着矛盾和斗争,即使阳光普照,鲜花满地,也会有阴暗和毒草。作为中学生的我们
    A.不能认清是非,只能顺其自然,随波逐流
    B.应远离社会,避免社会消极丑恶现象对自己产生影响
    C.要不断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辨别是非的能力。
    D.积极寻求父母的保护,以免受到伤害
    5. 实现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文化基础是
    A.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B.对民族文化的认同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一个中国的原则
    6. 下列传统文化中,我们应予以摒弃的是
    ①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②勿以善小而不为
    ③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④三纲五常
    A.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7. 近年来,我国十分重视对青少年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举办了各种形式的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参加科技创新大赛活动
    ①锻炼了动手和实践能力 ②妨碍了文化课的学习
    ③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 ④是展示才能的唯一途径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8.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对外交流的扩大,外来文化大量涌入,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特别影响着我们的价值观和行为。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是
    A.坚决抵制外来文化,保持本民族文化的独特性
    B.吸收一切外来文化,发展本民族文化
    C.有分析、有选择、有批判地借鉴和吸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D.无所谓,顺其自然
    9. 农民张正祥26年守护滇池环境,牺牲了家庭利益,更付出了身残代价。他的感人事迹折射出的民族精神是
    ①爱国主义 ②勤劳勇敢 ③爱好和平 ④保护环境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0.巴尔扎克说过:“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弱者是万丈深渊。”这句话说明
    A.挫折具有双重影响 B.挫折只有消极作用,没有积极作用
    C.挫折是坏事,有助于人的成长 D.挫折是好事,让人垂头丧气、意志消沉
    11.人生难免有挫折。当挫折来临时,下面哪种做法不可取
    A.冷静对待,谋求成功,重树信心 B.控制情绪,自我疏导,合理发泄
    C.不屈不挠,寻找方法,走出困境 D.放弃目标,回避挫折,选择坦途
    12.关于挫折和创新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人类文明在不断的创新中完善
    ②挫折激励创新,创新战胜挫折
    ③克服困难和挫折,需要开拓进取,勇于创新
    ④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扩大开放,提升创新能力,把“中国制造”的产品转变为“中国创造”。这是因为
    A.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B.创新是成长的前提和标准
    C.创新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D.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14.下列说法中,能体现合作价值的是
    A.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B.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C.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D. 量小失众友,度大集群朋
    15.“人生最美丽的补偿之一,就是人们真诚地帮助别人之后,也帮助了自己。”这句名言主要告诉我们
    A.合作可以使人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B.合作可以扬长避短,优势互补
    C.合作可以互惠互利,共享成果
    D.合作可以做到人尽其能,物尽其用
    16.合作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在合作中出现矛盾和分歧是难免的。关键是要
    A.合理分工,科学计划 B.及时沟通,消除隔阂
    C.公平公正,合作共享 D.统一指挥,服从大局
    17.在竞争中,如果经常失败,可能会使人产生挫折感和自卑感;而经常成功也可能使人骄傲自满,固步自封。这说明
    A.竞争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B.竞争是一种促进创新的机制
    C.竞争可以使集体的生活变得富有生气 D.竞争能促进个人的成长
    18.某经理恪守“质量取胜”“服务到位”的经商之道,使自己的生意做得红红火火;而某老板在经营酒店的过程中,却耍尽了坑蒙拐骗、掺杂使假的小聪明,结果酒店很快就关了门。这两个例子告诉我们,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必须做到
    A.诚实守信 B.勤劳节俭 C.自立自强 D.积极进取
    19. 几位中学生在新华网的“诚信问题大家谈”栏目上,分别就诚信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下列观点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① 诚信就是在任何时候都不说谎 ② 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是诚信的基本要求
    ③ 做人要言而有信,一诺千金 ④ 建设诚信社会既要靠道德,又要靠法律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0.在一个普遍诚实守信的社会里,人们之间的信任度高,凝聚力强,能够减少社会生活的矛盾、磨擦和冲突。这告诉我们
    A.诚信是为人做事的基本准则
    B.诚信是协调公共关系的重要条件
    C.诚信是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D.诚信是市场经济公平竞争的规则
    21.2011年4月2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全文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这表明
    A. 广大人民群众享有立法权
    B. 全国人大常委会是最高权力机关
    C. 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D. 全国人大常委会要接受公民的监督
    22.右图《重拳出击》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
    A.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B.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前提
    C.增强公民的法治观念是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条件
    D.法律和道德紧相连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