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下载-中考试题库-中考成绩查询-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中考查分网-中考网-中考资源网-中学学科网

首页 > 中考政治 > 综合辅导 >

2014中考一模冲刺:思品复习知识梳理(4)


    2014年中考一轮思品复习知识梳理主题五:交往的品德
    考点31:理解自己生命来自父母,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
    为什么要感报答父母?
    答:1)父母不仅赋予我们生命,而且含辛茹苦地哺育我们成长,教我们做人。
    2)父母使家成为我们的情感栖息地、物质生活的后盾、安全健康的保障,娱乐天地、天然学校和今后发展的大本营。
    3)母爱如水,父爱如山。
    如何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答:1)孝敬父母既是道德义务,也是法律义务。
    2)孝敬父母,对父母尊敬、侍奉和赡养,其中最重要的是敬重和爱戴。
    3)孝敬父母要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上。
    4)孝敬父母不是愚孝,也不是盲目的顺从,是在当代道德和法律基础上对父母辛勤劳动和养育之恩的报答。
    考点32:懂得诚实守信的重要性
    诚实的含义?
    答:“诚“就是诚实无欺、诚实做人、诚实做事,实事求是;“信”,即有信用,讲信誉,守信义,不虚假。
    为什么要诚实守信?
    答:1)诚实守信,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
    2)我们为人处世、与人交往,要讲究诚信。失信与人,就会产生信任危机。
    3)为人诚实,严而有信,能得到别人的信任,也是自身道德的升华。
    4)实实在在做事,是个人得以立足、事业成功的保证。
    怎样做一个诚信的人?
    答:1)言而有信,一诺千金;对人守信,对事负责。践约守信,实实在在做事。
    2)坚持实事求是;发生利益冲突时,站在多数人的一边;站在长远利益一边;情与法冲突时,站在法律的一边。
    3)根据具体情况作出诚信的正确选择。①在对人诚信和尊重他人隐私相矛盾,要结合具体情况,坚持原则,权衡利弊,按照实际情况妥善处理。②在不是出于个人私利,而恰是为维护对方的利益需要时,善意的谎言不违背诚实的道德。
     考点33:懂得换位思考,“己所不欲,勿施与人”。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
    答:是对交往对象的切身关注,深入对方的内心世界。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内涵及实质是什么?
    答:内涵:自己不喜欢的事,就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在谋求自己的生存与发展的同时,也要帮助别人生存和发展。
    实质: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
    怎样做到换位思考?
    答:1)喜怒哀乐,不忘关心他人。 2)欣赏和理解他人。 3)遇事能替别人着想,能够体谅别人的处境。4)理解别人的痛苦,以温暖的态度和方式分担别人的不幸。
    考点34:理解人在人格和法律上是平等的。
    人与人之间的地位怎样?
    答:(1)人生而平等。集中表现在人格和法律上的平等。(2)在人格上,我们每个人都是意识的主体,都有做人的尊严,不容轻视。(3)在法律地位上,我们每个人都平等地享受法定的权利,平等地履行法定的义务。
    怎样做到平等待人?
    答:1)要平等对待你我他。①平等对待差异 ②平等对待弱势群体。
    2)学会尊重他人。要求做到礼貌待人、平等待人、诚信待人、友善待人、充分理解他人。
    考点35:懂得人们之间需要理解和宽容。
    宽容的含义是什么?
    答:宽容指的是宽厚和容忍,原谅和不计较他人。
    为什么要宽容?
    答:1)宽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当代人必备的道德品质.2)我们为人宽容,就能赢得友谊,获得更多的朋友。3)生活不能没有宽容,人们之间无意之中的伤害,需要真诚的接纳、理解、原谅。4)宽容是一种境界,一个人学会了宽容,他就掌握了一种自我提高的有效方法。5)生活中不能没有宽容,有宽容才能共处,有宽容才能创造,有宽容才能成就事业。
    怎样做到宽容?
    答:1)宽容差异,尊重个性。“和而不同,求同存异”是我们宽容合作的基础。
    2)无意伤害别人,真诚地赔礼道歉,请求原谅;对别人的道歉,也要真诚接纳、理解、原谅。
    3)接纳自己,实事求是地面对真实的自我,容许自己犯错误,给自己留下改过自新的机会。
    4)宽容是有原则,讲策略的,不是盲目的。宽容并不意味我们是非不分,爱憎不明;也不是曲直不辩,麻木不仁。对别人的无意伤害和对家人、同学、朋友要宽厚待人、与人为善。但绝不迁就“坏人”“恶人”。
    尊重的内涵?
    答:1)尊重他人。最基本的表现,对人有礼貌,尊重他人的劳动,尊重他人的人格。
    2)尊重社会,表现为尊重道德、遵纪守法,承担责任和维护权利等方面。
    3)尊重自然。核心是保护环境。
    考点36:了解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考点37:懂得平等交流,相互包容、相互尊重。
    世界文化的特点?
    答:世界文化丰富多样。在全球化过程中,各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呈现出多元和谐的发展局面。
    对待文化差异有哪些不同的态度?
    答:有两种不同的态度:一种是排斥,过分夸大本民族的价值,漠视甚至歧视其他民族的价值。一种是沟通,既尊重本民族的价值,又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价值,主张平等交流,相互学习。
    怎样对待中外文化?
    答:弘扬民族文化,批判继承外来文化。1)面对不同的文化,应采取客观、平等的态度,尊重文化差异,虚心学习其他文化的优点、长处。2)面对文化差异,要克服不安和焦虑,消除误解,提高鉴赏力。3)我们不仅要以开放的心态尊重不同的文化,还要宣传、保护、弘扬我们民族的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
    2014年中考一轮思品复习知识梳理主题六:权利与义务
    考点38: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我国的公民权利?
    答: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2)公民权利是宪法和法律确认并赋予公民享有的某种权益,享受国家保护,有物质保障;3)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最主要,最根本的权利,称之为公民的基本权利;4)公民权利最重要的,最有效的是法律保护.我国有以宪法为核心、以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为主要内容的权利保障体制。
    积极维护权利的要求?
    答:公民积极维护权利,要做到:依法享有公民权利;依法行使公民权利;尊重他人的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的基本要求?
    答:法律鼓励做的,我们积极去做;法律要求我们做的,我们必须去做;法律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
    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答:权利和义务是相互依存,不可分离;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每个公民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又是履行义务的主体。
    考点39:知道公民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运用法律维护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为什么要接受教育?
    答:1)只有接受教育,掌握知识,才能获得良好的就业机会,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才能丰富和完善自己,享受现代文明。
    2)教育是促进社会进步,经济繁荣的巨大力量,是国家发展的先决条件。我国要实现现代化,科学技术是关键,基础在教育。
    3)每个公民都有责任通过受教育掌握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力争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多做贡献。
    受教育权的涵义是什么?
    答:是指公民有从国家接受文化教育的机会,以及获得受教育的物质帮助的权利。
    义务教育的涵义?
    答:(1)是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2)特征:强制性、普遍性、免费性。
    怎样维护受教育权?
    答:可采用非诉讼或诉讼的方式维护。(1)非诉讼方式:如向学校、社区、教育行政部门、妇联、政府等寻求帮助。(2)诉讼方式: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如何履行自己受教育的义务?
    答:1)按时入学;2)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不得中途退学;3)遵守法律和学校纪律,尊敬师长,努力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考点40:知道公民的人身自由和生命健康权利。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