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资源:沈作文教学法2(2)
http://www.newdu.com 2025/09/27 06:09:25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那就看我们是怎样做事的。我们怎样做事,就怎样写事。 那么我们是怎样做事的呢? 我们是用伯儒行为做事的,所以,我们就用伯儒行为句来写事。 二:伯儒行为和伯儒行为句。 1:基本概念: 伯儒行为就是人做事的种种行为的总称。伯儒行为共有六种:动作、看见、说话、听见、感觉、想。 把伯儒行为表达出来的句子,叫伯儒行为句。伯儒行为句亦有六种:动作句、看见句、说话句、听见句、感觉句、想句。 有人也许会提出,会不会有第七种伯儒行为呢?就我的看来,是没有的。或者没有发现吧。关于这个问题,大家看完讲座再来讨论比较合适。 2:句子的基本形式: 句子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伯儒行为句的形式是千变万化的。我们为了教学的方便,规定了每一种伯儒行为句的基本形式。这类句子简称句子的基本形式。 我们把不同于句子的基本形式的句子形式称为句子形式的变化式。简称句子的变化式。 就一种句子而言,基本形式只有一种,而变化式有无数种。基本形式并不一定比变化式优越。但作为初学者,写句子还是写基本形式为好。3:下面举例说明各种伯儒行为和各种伯儒行为句的基本形式。 1)动作行为——动作句: 我们是用身体做动作的。 把动作表达出来的句子,叫动作句。 动作句的基本形式是:先写做动作的人,再写动作。 既 动作句=人+动作 例1:老师拿起笔。 解释:先写做动作的人(老师),再写动作(拿起笔)。 例2:她站在站台上。 解释:先写做动作的人(她),再写动作状态(站在站台上)。 例3:它仰着头。 解释:人可以做动作,物也可以做动作。物不光指动物,也可以是植物,也可以是无生命的物。 我们要指出的是,动作有两类:动态的动作和静态的动作。 动态的动作是指身子或身子的某一部分在运动中。例如: A:他弯下腰。 B:小明眨眨眼, C:我按了一下鼠标的左键。 静态的动作,是指人的身体或身体的某个部分处于某种状态中。此处‘状态’这个词的意思,一般等同于‘姿态’或‘姿势’。例如: A:我看着显示器的屏幕。 B:小明坐在转椅上。 C:钢笔躺在桌子上。 各位有兴趣,可以在回复中写几个动作句试试看。 我建议你写你正在做的动作。 如果你要教小孩子写句子,你就做一个动作,让他写出相应的动作句来。越小的孩子,就需要越多的练习二)看见行为——看见句。 看见行为是用眼睛这个器官做出的。 把眼睛看见了什么写出来的句子,叫看见句。 看见句的基本形式是:先写看见的人,再写看见的是什么。 既 看见句=人+看见+物或行为 ‘看见’这个词,也可以用‘看到’来代替。 看见行为有两种,一种是看见物,一种是看见动作行为。 例1:他看见在老师手上有支钢笔。 解释:先写人(他),再写‘看见’或‘看到’,再写物(笔)。 注意,在一般情况下,应先指出物的位置(老师手上),再写物的名称(在物的名称之前,可以写出物的数量[一支])。 例2;小龙看见天上有很多云。 例3:我看到示屏闪着光。 例4:我看见桌上有一杯茶。 例5:我看到老师走来走去。 解释:先写人(我),再写‘看到’或‘看见’,再写动作行为句(老师走来走去)。 例6:我看到屏幕里的人物瞪着我。 例7:我看见天暗了下来。 例8:小明看见门关着。 各位:‘他看着面前的墙壁’是不是看见句?‘他看见前面有一堵墙’是不是看见句? 注意,看见句,是指眼睛看见了什么。三)说话行为——说话句。 说话行为是用‘嘴’这个器官做出的。 把说话行为表达出来的句子叫说话句。 说话句的基本形式是:先写说话的人,再写冒号,再写话的内容。而话的内容,要用双引号引起来。 既: 说话句=人+说+:+“话” 例1:他说:“天气太热了。” 解释:先写人(他),再写‘说’, ‘说’字后面要用冒号‘:’,再写话的内容(天气太热了。),话的内容要用双引号括起来。另外,我们要指出的是,这个‘说’也可以是‘问’‘答’ ‘唱’‘哭道’‘大叫’‘喝道’‘自言自语’‘嘟哝’……等。 例2:我大吼道:“滚!” 例3:小明唱道:“一条大河……” 例4:他呻吟着:“哎哟哟……”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中考语文资源:09议论文写作习题
- 下一篇:中考语文资源:中考卷冲刺满分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