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资源:事实还需雄辩——如何分析事实论据·作文学案(2)
http://www.newdu.com 2025/09/28 08:09:44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观点:比起成功,悲壮的失败更能常驻人心 “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楚霸王自刎于乌江。“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荆轲因刺秦而身死他乡。“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因不屈而就义。 (五)条件分析法 条件分析法,就是在引述一个事实论据后,对其成功的条件作出分析的一种方法。例如,一篇议论文在论述艺术修养与科学成就的关系时,有如下两段论述: 近年来,我常常听到人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不能贡献出一个爱因斯坦?原因也许是多方面的。一般说来,造就一个爱因斯坦除了高超的数学、物理知识外,还需要有广阔而深邃的文化背景。其中艺术素养便是一大因素。如果爱因斯坦对艺术的美无动于衷,人们有充分的理由可以怀疑他的心中是否能树立起科学(真理)的美学标准。而没有这种标准,他就难以在科学上作出划时代的贡献。 音乐、绘画和文学诚然不会直接教你如何去解微分方程,但是却能拓展你的文化背景,丰富你的想象力,提高你的审美感和精神境界,从而有助于你成为爱因斯坦。 小试牛刀 运用条件分析法为下面的事例写一段分析性的文字 (1)观点:勤能补拙 戏剧大师莎士比亚自幼家贫,不畏世俗和现实的压迫,刻苦勤奋,写出了《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等不朽的戏剧大作;齐白石从小刻苦勤奋,对绘画的学习和创作能持之以恒,终成一代国画大师;华佗自小立志医学,对医学难题不断地思索与实践,终成一代医学名家。 (2)观点:有志者事竟成 春秋时期,吴越相争,吴胜越败,越王勾践沦为阶下囚,但他不甘屈服,立志复仇,最后终于打败了吴国,留下了“卧薪尝胆”的千古美谈;明代徐霞客年轻时立下走遍三山五岳的志向,后来虽历经磨难,但一直旅行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完成巨著《徐霞客游记》;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小时候面对“没有数学头脑”的斥责而确立志向,虽然连初中毕业文凭都没有,但最终成为数学领域的巨人。 (六)引申类比法 这种方法,就是把列举的事例加以引申或类比,联系实际,突出其观点的现实意义。如: 英国数学家多番维尔倾注了三十多年的精力,把圆周率值推算到小数点后八百多位。可是后人发现,他在第三百多位时就出现了错误,也就是说,他后面二十来年的努力都是白费。科学是容不得半点马虎的,多番维尔如果能在推算过程中经常客观地审查自己的步骤和数据,就可能不会留下这个遗憾了。科学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常常听人后悔自己什么做得不好,什么不该做,事后再多的悔恨也于事无补,我们应该从中吸取教训,对“出”的意义有一个更好的认识。(高考优秀作文《人生的“出”与“入”》) (七)阐释分析法 阐释分析法,就是对作为论据引用的概念、学说或主张的意义加以解释、说明或阐发。特别是所引用的论据来源于较难理解的文言文或经典著作中艰深难懂的语句时,运用阐释分析法是十分必要的。例如,在论述“环境与成才”的关系时,引用了“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这一论据,随后作阐释分析: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楚国大夫要他儿子学齐国方言,让一个齐国人教他,而生活环境中的许多楚国人都在干扰他。这样,即使每天鞭打他,要他说齐地的方言 ,还是办不到。可见,环境对人的影响确实很大。 只有经过阐释分析,论据的含义才会更加明晰,读者也才能较容易地从这一寓言中认识到环境是成才的重要因素这一道理,论据的论证力量才能充分地显示出来。 (八)求质分析法 求质分析法(也称揭示本质分析法),就是透过论据所提供的现象揭示出事物本质的一种分析方法。运用此法的关键是准确地抓住蕴含在论据中的本质的东西。例如论证“弄虚作假行不通”这一观点时,先引述南郭先生的事例,然后进行分析: “滥竽充数”四个字概括得好,好就好在点出了南郭先生的要害——“充”。南郭先生不会吹竽,本来无可厚非,但他不该不会装会,弄虚作假,冒充内行,而且一味装下去,靠蒙骗过日子,以致落是个逃之夭夭,贻笑大方的结局。 这里,作者抓住了南郭先生弄虚作假、不懂装懂的实质,并用一个“充”字点出了南郭先生的要害,点明了所引事例的本质。求质分析法往往能一语中的,在论证上也就有一字千斤之效。 四、课堂小结 1、分析事实论据的方法还有许多,比如类比分析法、比喻分析法、点面分析法等,要灵活运用。 2、无论运用哪种方法,都必须紧紧地围绕论点。 习作训练 生活需要微笑,因为:微笑是一个标志,它标志着:面部的武装已经解除,嘴上的哨兵已经撤岗;微笑是一种宣示,它宣示着:与人疏远的沉默已经结束,与人接近的叙说已经开启;微笑是一面旗帜,它表达着:吾心谦和,与人为善;相逢一笑,重金胜玉。 请以“生活需要微笑”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立意自定,文题自拟,学习使用一定的方法分析事实论据,不少于800字。 一次的绚烂 只为一次的绚烂,焰火不惜粉身碎骨,瞬间照亮整片夜空;只为一次的绚烂,伊米不惜付出漫长的等待,最终绽放出奇迹般的四色小花;只为一次的绚烂,蝴蝶不惜在茧中忍受黑暗,而后在阳光下闪耀傲人的光芒。生命只有一次,只为这一次,忍受、等待、甚至毁灭都是值得的。 历史的巨轮滚滚向前,很多人弥散在漫天的尘埃里,只化作一小撮黄土。然而,仍旧有一些人的名字被载入史册,永远被人们铭记。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司马迁著就了鸿篇巨制《史记》,使得他的精神之光至今不灭。虽然遭受了宫刑,痛不欲生,但他心中的信念却丝毫没有动摇。生命只有一次,一定要留下些什么才不枉走这一遭,纵使有再多的磨难,再大的痛苦也要为理想而奋斗,只为一次的绚烂。司马迁为后人留下的绝不仅仅是一本《史记》,更重要的是他对人生的理解与感悟。 刘胡兰的生命是短暂的,然而她却用自己年轻的生命让世人看到了中华儿女的壮志豪情。当她的青春化作敌人刀锋上的一抹殷红,当一句“我就是共产党员!”响彻大地,15岁的生命之花便永远绽放在了中国人民的心里。生命只有一次,刘胡兰用自己的无畏对生命的意义进行了最透彻的阐释,无怨无悔,一次足矣。只为这一次的绚烂,死亡又算得了什么。 刑罚惨烈的帝王时代过去了,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也过去了,生命的 意义,青春的意义却没有改变。 沐浴着18岁的阳光,我们正一步步走向那充满理想的6月。12年的艰辛都期待这一次,无数的汗水、泪水更多的是为这一次。经历过撕心裂肺的痛也品味过刻骨铭心的甜,我们一路披荆斩棘来到了这里,为了这一次绚烂,为了用这一次绚烂证明无悔的青春。 愿生命的热情燃烧出一次绚烂!▲ 评点: 本文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对材料的运用。作者没有停留在对材料的罗列上,而是对材料有较深入的分析,毫无牵强之感,材料能较好地支撑观点。本文的语言流畅,行文非常自然。 美文欣赏: 花开两岸 生命之中总有一些记忆深埋在我们心底,尽管时间飞逝,它们也不会因此而消了颜色,褪了芬芳,反而在时间的冲洗下愈加鲜艳,成为温暖我们一生的财富。 记忆是花种,在时间流水的滋润下,开出了迷人的花。 还记得那个叫李春燕的汉族女子,嫁入苗寨,从此便成了照亮苗家的月亮。她居住的那座吊脚楼,她昏黄灯光下整理欠条的背影,她急步于山寨间行医治病的身姿一次次地出现在我的记忆中,时间越久,越给我长久的感动。她的无私,她的奉献,她的坚持就如同一朵玫瑰,散发着大爱的芬芳,弥漫在记忆里,时间越久越浓郁。 记忆是花香,在时间之风的吹动下,飘散到更远的地方。 还记得记忆中那个叫王雪原的男子,毅然站出来揭开医药费的黑幕,不惧丢掉工作,不惧恐吓与报复,他让丑行暴露于光明之下,正义得到伸张,他的壮举让我们拥有了今天更为透明的医疗费用制度。他的勇敢,他的牺牲,他就如同一支清濯的莲花,散发着大义的芬芳,弥漫于记忆中,时间越长越浓烈。记忆是时间长河两岸的繁花,时间不仅不曾让它们风化,还给了它们滋养,让它们愈加美丽。 还记得一人一马的邮路上的王顺友,教我敬业;还记得为友守墓30年的陈健,教我守诺;还记得舞出千手观音的邰丽华,教我不屈;还记得生命中无数帮助过我的人,教会我爱……他们都是记忆长河旁的花,用馨香沐浴着我。他们教给我的,都成了我一生的财富,它们不会被风化,而会随时间的风、时间的流水传到心底,浸润全身,恩泽我的一生。 这些让我感动,让我成长的记忆永远不会被风化。相反,它们会在时间长河的两岸开满迷人的花,装点我的人生。 老师寄语: 聪明的人,今天做明天的事 懒惰的人,今天做昨天的事 糊涂的人,把昨天的事也推给明天 参考答案 1.他之所以在人类科学的发展抹上了灿烂的一笔,是因为坚强的意志让他成为一位生命斗士。生命的沉重打击并没有让他沮丧,也没有让他放弃梦想,而是在苦难的熔炉中百炼成钢。疾病让他的身体无法站立,但坚强让他的灵魂高高挺立;疾病让他的世界黯然失色,但坚强让他的人生像朝阳般美好。 2.假如王羲之根本没有想过要当什么书法家,只是平庸过日子,那他绝不可能有这么坚强的意志去练字。那么,王羲之其人也不为我们后人所知。由此可见,立志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重要呀! 3.倘使燕国的寿陵少年能在学步之时,融进自己的步伐特点,在借鉴的同时取长补短走出自己的一步,形成独特的步伐,可能他就不至于爬回燕国了,说不定还会走出被他人推崇的步伐;假若东施能充分认识自身的特点,发挥自身优势而不是盲目模仿,或许也会成为一种新形式的“美”的代表,使欣赏她的人在她的石榴裙下拜倒。(考场优秀作文《走出属于自己的一步》) 4.在个人享乐‘功名利禄与国家民族之间,他有些人选择了卑下。和珅聚敛钱财,富比国库,却落了个“和珅一到,嘉庆吃饱”的下场。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玩弄权柄,弃人民利益于不顾。那些为了个人利益抛弃尊严与民族大义的人,将永远为人民所唾弃。 5.他们都失败了,在为自己那自死不渝的理想奋斗时悲壮的失败了。但留在人们记忆中的永远是徘徊于乌江之溿的流尽鲜血的顶天立地的勇士,挥泪而别于易水之溿为国献身的壮士,回荡在零丁洋悲哀叹息的义士。他们虽敗犹荣,被后人永远铭记在心。 6.由此可见,一个天资并无优势的人,只有勤奋不懈,做到“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才能变得聪明,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7.古今名人的事例足以说明,一个人只有确立志向,并坚持不懈,至死不渝,才能取得非凡的成就。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中考语文资源:冲刺满分作文
- 下一篇:中考语文资源:2009各地中考作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