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下载-中考试题库-中考成绩查询-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中考查分网-中考网-中考资源网-中学学科网

首页 > 中考语文 > 中考作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语文资源:应试准备--认识中考作文的基本题型


    一、应试准备:认识中考作文的基本题型
    (一)命题作文
    命题作文是传统的作文训练方式,其题型特点就是给出了完整的确定的题目。
    在各地中考语文试卷中,命题作文有重要地位,可见其在写作和考试中的重要性;从中考来看,大多数文题没有审题障碍,涉及的内容充分贴近学生生活;大题、宽题多于小题、窄题,便于考生自由选材。了解这些特点,对于我们作好考前训练有很重要的作用。
    命题作文的题型丰富,大致可分为:
    1.直接式命题
    此类题明快直截,或直接点明叙说的人和事,或明确提示议论的中心,或清晰地显现说明的对象。考生做此类题,在审题、取材上一般不会发生什么困难,如下面与“我”有关的一批中考作文题,同学们一般都会做:
    我和班集体、我的课余生活、这件事教育了我、谢谢您给我的爱、我的心事、忘不了你给我的教诲、我从实践中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我最喜欢的一句格言、我真看不惯这件事、我最盼望的、我解决了一道难题、我最喜欢做的一件事等。
    2.含蓄式命题
    也称隐含式命题,是对考生来讲有一定难度的命题。此类文题内涵丰富,一是具有寓意、比喻、类比的特点,二是具有由表象到里层、由现象到本质、由此及彼地进行引申的特点,三是具有多角度联想的特点。面对这样的题目,考生要用发散式思维,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联想,然后取其最佳立意,进行写作。
    这类题由浅入深,其命题有下面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略带一点引申的意味。比如上海题“母爱”,出题者提示说,这个题可以写真正的母爱,也可以写母亲般的爱。
    第二个层次,带有较强的比喻色彩,一般不能就题写题,而要先就题目内容去比喻一番,然后再去作文。如山东省作文题“耕耘”就是如此。
    第三个层次,不仅带有较强的比喻色彩,而且可供发散内容更多,因而作文的难度更大。如有一年某地的中考作文题“镜子”便是。类似这样的题或喻指一种现象,或要求说清某种道理,或要求明示一个观点,或要求升华出一点哲理。不过话说回来,这种题对大多数考生是不利的,出题者不应当出这样难的题。
    3.设想式命题
    这种样式的题目是让学生凭想象进行作文,如“我们又见面了——初中毕业四年之后”、“卖炭翁的炭被抢走以后”、“我们相会在2008年”等。考生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去设想情节,铺叙成文。需要注意的是,想象不等于胡编乱造,表达的内容要合情合理。
    4.情境式命题
    这是传统命题作文中较新的品种,其特点是文题出现之前还有一段文字,描述或说明一种情境。这段文字既非“材料”,也非“条件”,其作用只是进行铺垫,激发写作冲动。如:“老师好!”这曾是你在每堂课上对老题的祝愿和问候。在你即将和老师分别的时候,有多少往事涌上心头,有多少话要对老师倾诉……请你以“让我再说一声‘老师好!’”为题,写一篇饱含感情的记叙文。
    5.读写式命题
    这类题先出材料再出题,所以必须先“读”后“写”。作为议论文,它可以是材料作文,但作为记叙文,它有时候只是暗示着一种作文的角度或者作文的方向,或者说是暗示要求表现的中心思想。如山东省曾出过这样一个题:
    “世界,充满七彩阳光,人生,充满美好向往,在通往理想的攀登上,每一步都弹奏着苦与乐的乐章。”根据这首小诗的含义,以“攀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除诗歌以外文体不限。
    对这个文题,不论你写哪样一种文体的文章,恐怕都得注意“苦与乐”三个字,它是材料中暗示的“方向”。
    6.中心语式命题
    此类题给出了一个“题”,但考生也可以对这个题附加上其它的词语,从而构成对自己有利的题,这时,命题人给出的题实际上就成了考生自由命题的中心语。如下面这个题,就是典型的“中心语式命题”:请自由命题,题目中必须含有“喜欢”二字。
    其实这样的题已带有话题作文和半命题作文的味道。考生做这样的题,要看清写作的要求,不要失去一次好机会。
    [练习]
    说说下面的题目各是哪种形式的命题。
    1.心中的珍藏
    2.课余生活剪影
    3.有些东西,当我们拥有它的时候,并未觉得它的可贵;一旦失去它,才真正认识到它的价值。阅读上面这句话,结合自己的所闻、所见、所为,以“值得珍惜的”为题,写一篇650字左右的记叙文。
    4.以“这样的时刻”为题作文。也可以不用“这样的”三个字,另拟含“时刻”二字的题目进行作文。
    5.如果把人比成一棵树,那么,这棵树的横断面上的那一圈一圈的年轮就应当是一个人生命的记录。阅读这句话,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以“年轮”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6.题目:起点
    要求:用上面的文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文中不得出现的人名、地名、校名。(提示:1.2.直截式命题3.读写式命题4.中心语式命题5.含蓄式命题6.含蓄式命题。)
    (二)半命题作文
    半命题作文是比较时兴的作文训练形式,其题型灵巧、活泼,很受人们欢迎,成为日常训练和考场作文的主要题型之一。
    半命题作文的题目,是将一个完全命题,省去一部分,变为一个不完全命题,省去的部分由作者去补充。这种题目从本质特点上讲,只是划定了一个写作范围,而把选材、立意的自由留给了作者。其结构形式有如下几种。
    1.命­前半题如:“我最盼望的        ”,“我最喜爱       ”,“我最苦恼的       ”,“我第一次       ”,“从来没有       ”,“我想做一个       ”,“我再次感受到了       ”,“不寻常的       ”,“那件事使我真       ”,“别开生面的       ”。
    2.命后半题如:“       ,您辛苦了”,“           的礼物”,“       变了”,“           给了我深刻印象”,“       的新鲜事”,“           给我带来了欢乐”,“       ,您听我说”,“           这样教育我”,“       的力量”。
    3.命首尾部分如:“我这个       迷”,“我生活在       之中”,“在充满       的日子里”,“一个我最       的人”,“在       面前”,“我有一个       的家”,“发生在       的新鲜事”,“又是一件       事”,“一份       的答卷”。
    4.命中间部分如:“     真    ”、“    喜爱    ”
    另外还有:命副标题,让考生拟正标题,这已带有自由拟题性质;命正标题,让考生拟副标题,这是指点考生缩小取材范围。如下面的题就是这样的:把题中的副标题填写完整,然后写一篇记叙文。题目:乐在其中——记一堂   课
    为了提高作文水平,不能只了解半命题作文题的结构形式,还应该懂得半命题作文题为什么要这样拟。一般来讲,这类题在三个方面给作者以“自由”:
    一是重在让考生自由选材。如文题“       给我带来了欢乐”、“在       影响下”、“       笑了”、“我爱我的       ”、“我渴望            ”等都是如此。做此类题,要在选材上仔细斟酌,以“口子小、角度新”为原则,反复比较,筛选出自己最熟悉、最有意义、最容易写好的材料,完成题目并进行写作。
    二是重在让考生自由立意。如文题“做人要            ”、“这堂课真   ”、“星期天给我带来的            ”、“那天,我真   ”等。做这些题目,要以“立得住,站得稳”为原则,认真考虑立意角度,写出自己最真切的感受,表达自己的心声。
    三是既重自由选材,又重自由立意。
    如文题“现代科技带来的  ”、“  真  ”、“我想让  更   ”等。做此类题,要把它“当作”一篇自由拟题作文来写,把选材、立意、构思放在一起,通盘考虑,反复比较之后才能落笔成文。
    另外,有的半命题作文题只给考生一半的自由,也就是说,考生在完成命题时,还受到一定的限制。如某年北京市题:每位考生都有自己生活的家乡,养育自己的父母,教导自己的老师,学习成长的集体(学校、班级、小组)。请你从中选择一个方面,把题目“我爱我的     ”填写完整,写一篇记叙文。做这样的题,一定要把题目中的限制弄清楚,不要越轨,不要自出心裁,一定要在限制之内做文章。
    还有的文题也有一大段文字,但这段文字的作用只是提示而不是限制,(它没有要求一定要写哪一方面的内容)。如下面一个文题:家庭给我的   (家庭给我们的有爱,有温暖,有教益,也许还会有烦恼和痛苦……你在哪个方面感触最深,就从哪个方面去写;通过一件或两件事的记叙,写一篇完整的记叙文,表达自己的感受。)
    不管做哪种类型的半命题作文,在完成题目时都要注意通顺、合理、符合要求。
    [练习]
    1.下面的文题是半命题作文吗?
    ①我多想……②真没有想到……③我懂得了珍惜……④啊,这真是……
    2.说说下面的题目各是哪种形式的半命题。
    ①心中有段   情——写在中考前夕
    ②我有这样一个好   
    ③我是一个   的人
    ④我的一次   经历
    ⑤风景这边独好——(   )记游
    ⑥这里充满   
    ⑦   在变化
    8.题目:当你完成了初中学习任务,即将开始新的生活的时候,你可曾想到,自己成长的过程中,有老师的教育和培养,有长辈的关怀和爱护,有同学的帮助和关心……你一定想对他们道一声“谢谢”。现在,请你以“    ,谢谢你”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叙事要具体。③可以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式。④不少于600字。
    (提示:1.这4个文题都是命题作文的题目,题目中加上省略号是为了表现出一定的意境。所以这样的题是不需要再去进行填充的。2.①命首尾部分②命前半题③与④命首尾部分⑤命正标题⑥命前半题⑦命后半题⑧命后半题)
    (三)材料作文
    材料作文是时兴的作文形式之一。
    材料作文考查读写结合能力,作者要阅读、分析、提炼、联想、表达,才能完成写作任务。
    从考试角度看,由于它能极好地避开师生的猜题押题,又能让所有考生有据而述,有的而议,有感而发,所以得到了广泛采用。
    1.从“题型”的角度看,材料作文题主要分为两个大类
    (1)单题类一材一题、两材一题、多材一题的均属此类。“题”的变化形式多样,可以是命题,可以是自由命题;可以是半命题,也可以是无命题,其中以给一段材料、一个命题的为最多,如提供一则南京路上好八连战士与民工关于“金钱”的对话材料,要求以“比金钱更有价值的东西”为题,写一篇一事一议的文章。
    (2)多题类
    一材两题、一材三题、多材两题等均属此类。“题”的组合形式丰富,用大小作文相配的形式,变化着角度、文体、长短,形成考场作文中极为常见的“组合题”,其中以一段材料两个题的最为普遍。如提供一则关于签订《中英南京条约》的材料,要求:①先结合想象,以“耻辱的一幕”为题写一篇记叙文;②以“由《南京条约》签订所想到的”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2.从“含义”的角度看,材料作文题中的材料也可分为两类
    (1)直义型材料
    材料所显现的含义明确清晰,有的一读便知,有的略加分析便尽知其含义,有的则干脆由出题者点出其含义。如下面文题:
    根据下面材料,写一篇有观点的议论性文字。14岁的强志聪明健壮,品学兼优,不幸在一次车祸中失去了一条腿,谈起今后漫长的生活道路,爸爸忍着悲痛严肃地问:“你是坐在轮椅上让人侍候一辈子呢,还是站起来重新学走路?”
    一学期后,强志拄着拐杖,稳稳地走上台去,从校长手里接过了“三好学生”奖状。
    略加分析,就可知道材料中的含义是毅力、坚强、自立之类。
    (2)婉义型材料
    这种材料,需要咀嚼、提炼,才能明确其含义。
    ①它们之中,有非常多的是用比喻的方式来表达意义。如下面文题:如果人生是个海洋,渴求永远风平浪静是不可能的。有急湍,有岩石,有惊涛骇浪;也有美丽的涟漪。请根据此材料的内容写一篇短小的读后感。
    ②它们之中,有的含义深刻,需要挖掘。如下面文题的材料为冰心的一首小诗:
    青年人,珍重地描写罢,时间正翻着书页,请你着笔。要求读诗之后写一篇读后感。
    ③另外,还有的材料有象征意义,有的材料多则放在一起,需要综合归纳,分析其含义等。
    3.从“用途”的角度看,材料作文题中的材料有不少的类型
    (1)铺叙式材料
    这种材料是供写作记叙文用的。如,用下面三则材料写一篇记叙文:
    ①王菊和王兴姐弟俩取消到外婆家度暑假的计划。②孤寡老人赵奶奶一直由姐弟俩邻居张阿姨照料。③张阿姨住院,丈夫出差,六岁的儿子在家。
    (2)感点式材料
    这种材料是供写作读后感用的。如:
    阅读下面一则材料,以“蜜蜂酿蜜的启示”为题写一篇读后感。
    一只蜜蜂,要酿造1千克蜜,必须在近百万朵花上采集原料。假如,蜜蜂采蜜的花丛同蜂房的距离平均是1.5千米,就得飞上45千米,差不多等于绕地球赤道飞行11圈。
    (3)立论式材料
    这种材料一般来讲不要求用于写“读后感”,而只能用来写“立论”或“驳论”。如下面文题:
    有一位同学不注意文字书写的规范,经常写错别字。当别人指出他的这一缺点时,他却振振有词地说“我将来要学电脑打字,现在写好写坏、写对写错都没有关系。”请你就这位同学的表现写一篇议论文,题目自拟。
    (4)改写式材料
    改写式材料包括供改写、缩写、扩写、续写等各个方面的材料。如下面文题:
    以“一个卖炭老人的遭遇”为题,将《卖炭翁》改写为一篇记叙文: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碾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5)背景式材料
    对这类材料不需要进行提炼,也不需要进行铺叙。它的作用是为写作某个内容提供一个环境或者背景。如下面的材料:
    不久前,某国科学家成功地在太空中张开了一面“太阳帆”,顷刻间,从法国里昂到德国慕尼黑的4公里宽、千余公里长的地域里一片光明。这种“太阳帆”是一面直径20米的反光镜,反光能力特别强,相当于50个“十五的月亮”那么亮。目前,世界不少国家纷纷计划发射“太阳帆”。科学家估计,本世纪末,太空中至少将出现50面“太阳帆”。到那时,地球上许多地方将成为名副其实的不夜城。
    根据上述材料设想,假如本世纪末,你居住的城市或乡村的上空有一面“太阳帆”,那么,你和周围的人将如何度过“太阳帆”下那美好而神奇的夜晚,请以“神奇的夜晚”为题,写一篇作文。
    (6)情感式材料
    有时候,材料在“材料作文”中的作用并不大,就是不看它,根据命题也一样能写作文。这样的材料除了对作文内容略有提示以外,主要的作用就是让考生沉浸在一种特有的环境气氛之中,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如:
    阅读下面这首诗,结合实际,以“老师,心中的歌献给您”为题写篇作文。
    您是红烛。您是春蚕。三尺讲台展现了您的风采。您用知识的双手——托起明天的太阳;您用智慧的双肩——撑着民族的希望。啊,老师,心中的歌献给您——师恩如海!
    [练习]
    指出下面材料作文题中“材料”的用途。
    1.以“还乡”为题,将《木兰诗》中的一段改写为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火伴,伙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