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下载-中考试题库-中考成绩查询-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中考查分网-中考网-中考资源网-中学学科网

首页 > 中考英语 > 历年真题 >

2020年北京中考英语试卷解析(3)


    
    1. 注重基础知识积累,强调语用
    试题重视对学生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12道题涉及的考点均为初中学生英语学习中需要掌握的主干知识和必备技能,具体内容包括代词、介词、连词、特殊疑问词、形容词、动词(情态动词、动词的时态及语态)和宾语从句等。其中,增加了对动词时态和语态的考查力度,共计6道题。试题既考查了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积累,又有助于引导教学回归和关注双基,帮助学生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做好准备。
    2. 注重真实语境创设,突出交际
    试题在单句层面上考查学生在语境中的运用基础语法知识。在保证知识覆盖面的基础上,突出语境化、交际化的特点。
    题干语言鲜活生动,语境真实自然,考查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贴近时代,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经历、认知水平和语言能力。结合现实生活,将居家生活的元素巧妙融入题干中。例如,第2题“我经常在周六给家人做饭”,第3题“饭前要洗手,否则可能生病”,第12题“询问视频会议何时召开”等。
    同时,把中国传统文化符号也融入试题中,例如,第6题“赵州桥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桥”,第11题“风筝是中国人两千多年前发明的”等。
    02
    完形填空
    试题选取夹叙夹议的记叙文,约 313 词,内容新颖,积极向上,语言难度适中,适合各层次学生。
    故事的主题是人与自我,主要语境内容为丰富自我、完善自我,劳动给学生带来的成长。文章以第一人称记叙了作者在高中找兼职工作的经历,面对劳累枯燥的餐厅工作,作者逐步认识到劳动带给自己的变化和成长:学会积极对待失意,使自己从一个害羞的学生变得大方得体,兼职经历就是塑造品格的过程。主要特点如下:
    1. 落实立德树人,倡导学科育人
    试题语篇故事内容导向性强,主人公在兼职工作的过程中从失望后悔到积极融入面对,逐步成长,故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类力所能及的社会兼职,鼓励大家热爱劳动、自力更生、主动成长。故事内容反映了同龄人的不同生活,是一个跨文化交流和学习的窗口,传播了积极阳光的正能量。
    2. 探究语篇意义,增强语用考查
    试题从语篇层面上考查词汇知识在语境中的运用。注重不同层次的题目设置,关注关键能力的考查。完形选项均为实词,其中考查动词4个,名词2个、形容词2个,体现了对必备知识的考查,以及对篇章整体理解、分析判断和全面把握的能力。要求学生在了解语篇的基础上,加强对语境的深层次理解,发展逻辑思维能力。例如,第15题较好地体现了完形填空题的解题基本思路:即上下文衔接和连贯理解,在语境中利用逻辑线索解题,走进主人公内心,揣摩当时的真情实感,体现语篇层面理解和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
    03
    阅读理解
    阅读理解题材丰富、贴近学生、社会和时代,引导学生融入生活,广泛参与社会实践,在做事中感悟和成长。试题既全面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又注重对学生阅读兴趣、习惯、策略等阅读品格养成的引导。
    1. 坚持正确导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阅读文章内容贴近学生,贴近社会,富有时代气息。自然融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立德树人、育人为本,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正向引导。
    A篇采用新媒体的形式呈现学生在特殊时期创建多种关爱、帮助老人的志愿团队,帮助他们购物并送递上门,提升老人电脑、智能手机等信息技术使用能力,开通欢乐热线和写信鼓励、温暖老人。B篇记叙作者由农场搬到城镇初期,在自然中心的社会实践活动中重新找回亲近自然、关爱动物的快乐,走出孤独、交到新友,快速适应并乐观融入新的生活环境。C篇聚焦家庭菜谱的意义和价值,倡导在学习和传承家庭菜谱的过程中增强家庭纽带意识,牢固树立家庭观念。D篇聚焦科技与健康话题,考查学生辩证分析技术进步给健康医疗领域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阅读与表达语篇通过介绍12岁中学生自我设计、研发机器人,清除海洋塑料垃圾的故事,鼓励学生运用所学、动手实践、解决实际问题。
    2. 着眼文体特征,注重考查阅读的关键能力
    阅读文章体裁多样,包含新媒体语篇、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等常见重要文体。试题利用文本主题语境,全面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A、B篇注重考查学生快速浏览、获取关键信息的能力。C、D篇逐渐加大对学生理解文本深层涵义的能力要求,考查学生逻辑分析能力、推理能力和思辨能力,主要体现为根据上下文语境猜测词义的能力、获取主干信息并推断隐含意义的能力、理解作者意图、观点、态度的能力和概括篇章主旨的能力。阅读短文回答问题考查学生获取、整合信息并准确表达的能力,例如,第38题引导学生多角度、全面思考问题。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