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下载-中考试题库-中考成绩查询-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中考查分网-中考网-中考资源网-中学学科网

首页 > 中考物理 > 综合辅导 >

备考2019:中考物理十大考点(2)


    五、浸在水中的物体“不一定"受到浮力的作用
    【简析】
    浮力是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之差,因为下表面浸入液体较深,
    受到的压力始终大于上表面,所以浮力的方向始终是竖直向上的。
    当物体的底部与容器底部紧密结合,无缝隙时(即相当于粘在了一起),物体不受向上的液体的压力,所以不受浮力的作用。
    例如:陷入河底淤泥中的大石头,三分之一的露出泥外即浸在水中,但石头不受浮力作用。
    六、物体温度升高了,“不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简析】
    物体温度升高了,只能说明物体内部的分子无规则热运动加快了,物体的内能增加了。使物体内能增加的方法有两个。
    1.让物体吸热(热传递);
    2.外界对物体做功(做功)。
    例如:一根锯条温度温度升高了,它可能用炉子烤了烤即吸收了热量;它也可能是刚刚锯过木头即通过克服摩擦做功自己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七、有力作用在物体上,该力“不一定”对物体做功
    【简析】
    力对物体做功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1.有力作用在物体上;
    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两者缺一不可。
    根据公式W=F·S得:有力无距离,不做功,所谓的劳而无功,最常见的现象是“推而未动”;
    有距离无力,不做功,所谓的不劳无功,最常见的现象是物体因惯性运动、物体运动的方向与力的方向垂直时。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