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下载-中考试题库-中考成绩查询-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中考查分网-中考网-中考资源网-中学学科网

首页 > 中考语文 > 知识点总结 > 现代文阅读 >

2021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一过关训练(十一)人与自然


    (十一)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1--3题。
    人与自然
    自然作为环境与自然作为其自身是完全不一样的。自然作为其自身,它与人无关。而自然作为环境,它就成为了人的使用对象。自然作为人的使用对象,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作为资源,二是作为环境。同一对象,既可以看作资源,也可以看作环境,都是为人所使用,但有重要的区别。资源有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两类。人要生存,要发展,必须要向自然获取生产资料、生活资料。但是,必须有个限度,超出限度,竭泽而渔,就可能严重破坏整个生态平衡,造成某些资源枯竭。这又反过来给人造成严重危害,危及人的生存。
    资源是人的掠夺对象,而环境是人的家园。从自然界掠夺资源,不管手段如何,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对立的,而将自然界看成环境,不管这里的自然条件如何,人总是力求实现与自然的和谐。
    对于当今的人类来说,更重要的是要将自然看成我们的家。家的首要功能是居住。居住可以区分成三个层次:宜居、利居和乐居。
    宜居关乎人的生存。它首先指向环境的生态质量,生态关系人的健康。利居关乎人的发展。利居,一是指生活方便,二是指创业方便。乐居关乎人的生活质量。
    宜居是基础,立足于生存;利居,侧重于创业,立足于发展;乐居则侧重于生活,是前两者的综合与提高,乐居是人类对环境的最高追求。
    宜居,重在环境保护。利居,重在环境开发,仍然没有摆脱将环境当作资源的观念,明显地在利用环境,而环境一旦成为利用的对象,它与人的关系就存在某种对立。只有乐居,人与环境的关系才不是对立的,而是和谐的。
    在环境建设上如何落实乐居呢?
    人在环境中生活,不能不对环境进行建设,人类的任何建设,都可以算作工程。人类的工程除了纯艺术性的外,均是功利性的。诸如城市中的房屋、马路、高架路、立交桥、下水管道等。无疑,这些工程给人类生活带来诸多的便利,但也给人类带来一些麻烦,有属于生态方面的,也有属于能源、卫生、经济等方面的,它们不同程度地对环境有所破坏。
    


    工程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它是环境建设;另一方面,它又是对环境的破坏。但设计合理、创意新颖的工程外观,不仅不是环境的破坏,反而是环境的美化。
    这就需要我们化工程为景观。景观的构成,一是景,一是观。景有自然之景,也有人工之景。而观,也不止是生理和心理上的感觉,它涉及诸多的人文因素,实际上它指的是人类的文明。
    将工程化成景观,让工程既有利于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又有利于人们的审美。工程建设有两种原则:一是功利原则,如何让工程最大地发挥它的功能性;二是审美原则,如何让工程成为一道景观。这二者的关系是怎样的呢?有人提出:功利第一,审美第二。其实,功利与审美在这里不存在第一第二之分,二者统一就好。
    1、下列对“自然”与“环境”和“资源”的关系的理解,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A.自然往往是被人们当作资源和环境来加以利用的。
    B.同一自然物,被看作资源还是被看作环境,其结果大不一样。
    C.当人们从自然中获取资源,不可避免地危及到人自身的生存。
    D.当人们把自然看成环境,人们就有可能与自然保持和谐关系。
    2、下列对“居住的三个层次”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宜居侧重生态对人生存的价值,利居侧重环境对人发展的价值。
    B.乐居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人们对自然环境的最高追求。
    C.宜居、利居和乐居这三个层次体现了生活品质的不同。
    D.宜居、利居和乐居这三个层次体现了对环境的友好态度。
    3.下列对文本中“如何落实乐居”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多建设一些没有功利性色彩的纯艺术性的工程。
    B.不应基于人的功利目的,实施对环境有改变的工程。
    C.在工程建设中,赋予更多的人文因素。
    D.在工程建设中,将功利和审美统一在一起。
     (责任编辑:admin)